分享

重游北京图记 第四篇 郊外访古

 老刘tdrhg 2016-02-08

 

第四篇  郊外访古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四篇 <wbr>郊外访古

043 著名的八达岭长城。长城坚固依旧,只是商业气氛日趋浓重。1985年的 324日,我们几个外地同学沾杭州同学的光,乘车来此游览,首次集体成为“好汉”。未料突遇一场大雪,顷刻间白雪皑皑顺手即可抓成雪球。游毕再往十三陵,山下居然毫无雪踪。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四篇 <wbr>郊外访古

044 八达岭长城的北坡。当年遇雪那次我们爬的是南坡,至今看见两边的栏杆扶手就会想起那年雪后为防止滑倒而扶着栏杆反身下坡的狼狈样。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四篇 <wbr>郊外访古

045 明十三陵的长陵神功圣德碑亭。亭内有一块赑屃驮着的巨碑;亭外四周有两对四座华表,映衬出碑亭的端庄和雄浑高大。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四篇 <wbr>郊外访古

046 明十三陵的长陵神道。与求学当初的情形相比,除了景区封闭收费外,神道两侧的柳树茂盛了许多,以至石像生大多藏入树阴之中。不知建陵当初神道两侧是否栽种树木。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四篇 <wbr>郊外访古

047 明十三陵长陵神道的石雕立姿骆驼。这些石像生现今未用围栏保护有些出乎我的意料,要知道这可是近600年前的遗物!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四篇 <wbr>郊外访古

048 明十三陵长陵神道的石雕文官。其神情凝重,或许在思考先帝身后的朝政事务安排。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四篇 <wbr>郊外访古

049 贴上一张顺手拍摄的照片,一场跨越600年时空的对话正在进行之中。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四篇 <wbr>郊外访古

050 明十三陵长陵的主体建筑——恩殿。这座大殿除规制高贵外,最为著名的即是整个大殿使用60根金丝楠木大柱以支撑重檐庑殿顶,用材十分考究。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四篇 <wbr>郊外访古

051 恩殿内观看楠木大柱,于质朴无华之中彰显名贵。殿堂居中端坐的,即是陵墓的主人——明永乐帝朱棣。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四篇 <wbr>郊外访古

052 长陵的宝城、明楼和石五供。明清皇陵多此样式,只是栽树少了些章法,应是后人所为。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四篇 <wbr>郊外访古

053 午后阳光投射进长陵明楼券门中所形成的光影效果,是否也有一种宁静的意境?券门外的庑殿顶建筑,即是刚才我们所见的恩殿。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四篇 <wbr>郊外访古

054 潭柘寺的下塔院。潭柘寺隐身于京西山峦之中,距今已1700多年,素有“先有潭柘,后有幽州(北京)”之称。下塔院现存各类墓塔47座,风格略异,造型古朴。求学时先于19855月独自来游潭柘、戒台两寺;当年10月又约同学共游,并有电影胶卷为证。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四篇 <wbr>郊外访古

055 戒台寺的九龙松。戒台寺位于前往潭柘寺的山道旁,因拥有国内最大佛寺戒坛而闻名。寺内五棵造型奇特的松树亦负盛名,九龙松即为其一。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四篇 <wbr>郊外访古

056 香山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基中镶嵌的孙中山衣冠冢。因行色匆匆,未及照一张金刚宝座塔的完整倩影。11月再往香山时,为补照一张金刚宝座塔的晨景而登上香山北坡,继而再出香山北门沿碧云寺南侧小道上行,皆因景物遮挡而未能遂愿。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四篇 <wbr>郊外访古

057 碧云寺金刚宝座塔上的汉白玉密檐式小塔。金刚宝座塔的建筑特征即是在高大石台基座上筑有一大四小共五座塔,故有“五塔”之称,此类塔型曾在北京、内蒙见到数座。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四篇 <wbr>郊外访古 

058 碧云寺金刚宝座塔上带佛龛的汉白玉小塔,可能是我所见的最精巧的覆钵式塔。碧云寺另有建筑平面呈“田”字形的罗汉堂,内奉五百尊真人大小的罗汉,北方极为罕见。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四篇 <wbr>郊外访古

    059 卢沟桥护栏上的石狮。北京有句妇孺皆知的歇后语“卢沟桥上的石狮子——数不清”。因熟知此语,故虽数次来游却懒得再去计狮子数。远处的城楼即是宛平城;桥下的永定河早年即干涸,现如今却是一边干涸一边秋水盈盈——估计桥下安装了水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