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游北京图记 第五篇 西山赏秋

 老刘tdrhg 2016-02-08

 

第五篇  西山赏秋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五篇 <wbr>西山赏秋

060 北京植物园南门。门前两排银杏树亭亭玉立,虽娇小却尽显秋意。这是深秋的召唤,使我有机会11月初再次抵京。赶早出门是为了下午有足够的时间重游相别甚久的卧佛寺和植物园,却未料游至日落西山,也只逛了半个植物园。看来效率有待提高。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五篇 <wbr>西山赏秋

061 北京植物园园内小道,随处可见的景观。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五篇 <wbr>西山赏秋

062 一对情侣享受着美妙的湖光山色,远处的山峦即是西山。在此相恋,估计成功率很高。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五篇 <wbr>西山赏秋

063 景物稍变,再来一张。这个季节,植物园内可以成景的确实很多;技艺一般的,估计也能达到很高境界。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五篇 <wbr>西山赏秋

064 银杏树应当是深秋的主角,远处的碉楼也来凑一下热闹。北京植物园现在还留存数座清代碉楼,可惜我的记忆中对此却是空白。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五篇 <wbr>西山赏秋

065 植物园内王锡彤墓园外的树林,与上一张是同一个地方。回来查了一下,王老先生是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此行还在植物园瞻仰了梁启超墓,参观了曹雪芹纪念馆,对这些先辈表示一下敬意。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五篇 <wbr>西山赏秋

066 秋意是否很浓?曾费了些脑筋思忖是否要挪动那辆小推车,以改善一下构图效果,但为了突显那满地金叶,最终还是选择放弃。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五篇 <wbr>西山赏秋

067 换个角度试试,好像有些离不开这辆小推车了。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五篇 <wbr>西山赏秋

068 再来上一张。与深秋香山公园的汹涌人潮相比,植物园内清静了许多,可从容欣赏,如品香茗。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五篇 <wbr>西山赏秋 

069 来一张竖构图,看看效果。或许镜头往左稍移,能够更完美一些。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五篇 <wbr>西山赏秋

070 植物园内的小山坡。很喜欢那用片石垒起护坡所形成的曲折线条。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五篇 <wbr>西山赏秋

071 再隔湖看一下山景,此时的太阳已隐身于身后的山坡,该是撤退的时候了。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五篇 <wbr>西山赏秋

072 在香山小住两日,均一早出门观赏晨景,欲享尽这难得的天时地利。此日一早即直奔昭庙,却未料寺庙因维修而被围护得严严实实。无奈之下只能顺山势往上、攀上一块大石,拍下这座位于昭庙后部、被脚手架包围起来的琉璃塔。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五篇 <wbr>西山赏秋

    073 香山公园内的见心斋,一组布局优美精巧的庭院建筑,据说因皇上常在此与大臣促膝谈心而故名。这是耗用足够耐心,等到见心斋开门后才入园拍摄的景致。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五篇 <wbr>西山赏秋

074 香山公园内著名的双清别墅,中央机关进驻北平时毛主席的居住地。取名“双清”据说是原有两股清泉涌出,现在好像难觅踪影了。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五篇 <wbr>西山赏秋

075 在香山的半山腰眺望玉泉山,是否有琼楼玉宇、飘然若仙之感?先前我们所见的颐和园,则在玉泉山的另一侧。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五篇 <wbr>西山赏秋 

076 香山寺遗址边的银杏树,你是否感觉到了她的魅力?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五篇 <wbr>西山赏秋

077 香山寺遗址上的银杏树和石屏。那银杏仿佛硕大的火炬,不愧是深秋季节的形象代言树种。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五篇 <wbr>西山赏秋

078 不妨透过光线看看银杏叶的美妙。那扇形的小叶,估计是很多人的最爱。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五篇 <wbr>西山赏秋

    079 其实,红叶才是香山真正的主角,君不见每年北京都有“香山红叶节”吗?不过,请注意,这种圆型的红叶是香山红叶中的主角,其学名叫黄栌,在香山有着悠久的栽种历史。此次香山之行,感觉黄栌主要分布处,在香山山阴间。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五篇 <wbr>西山赏秋

080 再来一张红叶照片,是否更有气势?这棵黄栌,由于位于香山公园北门与眼镜湖的道旁,因此格外引人注目。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五篇 <wbr>西山赏秋

081 离京前的中午,先退房寄存了行李,又爬上山坡再看一眼红叶,然后返回酒店取上行李开始返程。那台阶所对山麓中有一团白色的建筑,就是我的下榻处——香山饭店。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五篇 <wbr>西山赏秋

082 这里的山坡上黄栌成片,但不很高大,颇像灌木,当属栽种时间不长。此行总结了四句感受:“才看银杏染金,又见黄栌飘红;漫步西山小坡,秋意确实很浓”。看看是否有打油的痕迹?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五篇 <wbr>西山赏秋

083 与银杏叶的金黄、黄栌叶的绯红相比,这些树叶好像有些不合时宜。但有了阳光,同样可见它的美妙。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五篇 <wbr>西山赏秋

084 来看看位于香山公园内的香山饭店是怎样一番景色。这是酒店四季庭院中的影壁,兼有玄关作用。中间的月洞可以透视深远之处,一会儿要登场的银杏树就在那扇矩形玻璃门之外。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五篇 <wbr>西山赏秋

085 香山饭店的四季庭院。香山饭店是贝聿铭在大陆的首个作品,1982年建成。该建筑建成之初就在国内建筑界引起很大争议,我曾于当初拜读过不少文章。争论焦点,无非是选址、风格、功能、成本等。这次下榻当属20余年后的实地探访。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五篇 <wbr>西山赏秋

086 走出四季庭院,来到南湖中央。不管对这栋建筑持有何种态度,当您站在这个角度时,应当能够感受到她的震撼力,尽管这种风格在北方并不多见。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五篇 <wbr>西山赏秋

    087 再退向湖的南岸,可以看见湖中有块凿有环形水渠的石板,供文人雅士行“曲水流觞”之乐。那棵苍劲的银杏树,则是接下来的主角。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五篇 <wbr>西山赏秋

    088 其实香山饭店南湖有一对这样的银杏树,只是这一棵迎风而立,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甚为抢眼。另一棵只得屈就露出半个身姿。能有一对苍劲的银杏树并肩而立,多半是此地在历史上曾经有座重要的建筑。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五篇 <wbr>西山赏秋

089 再来一张全身照。飘落的树叶已经铺满一地,可以想见这棵银杏树原先要茂盛得多。离京那日更遇秋风拂面、落英缤纷,只是再无时间细细拍摄。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五篇 <wbr>西山赏秋

    090 好像被银杏树所吸引者不在少数。且看这对,着衣配色似有意搭配,只是不知被景所迷、还是为人所醉。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五篇 <wbr>西山赏秋

    091 一会儿又来两位。银杏树下俨然成了舞台,引各路英豪轮番登场。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五篇 <wbr>西山赏秋

    092 两位姑娘如此贴近银杏树拍摄,其效果一定不如被我们摄入画面,莫不是有意之为?这张画面中的银杏枝叶,仿佛是一条悬空的金鱼,“全身照”那张则更像。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五篇 <wbr>西山赏秋

    093 两位“模特”互换了位置,且引来旁观者。

重游北京图记 <wbr>第五篇 <wbr>西山赏秋

    094 旁观者也忍不住加入了她们的行列。幸亏现在用的是数码相机,否则,又要谋杀不少胶卷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