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人鱼:沧海月明珠有泪

 汉青的马甲 2016-02-08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世间始终你好 莫文蔚;郑少秋 - 世间始终你好


大年初一,星爷的《美人鱼》正式和大家见面,典型的周星驰喜剧,有笑点有泪点,一个情节并不复杂的环保教育片,一段惊心动魄的人鱼恋曲,以童话的方式诠释了良心的觉醒,引起对人类杀戮的反思。更将人们的目光重新聚集在了传说中海里的神秘种族——人鱼。

 



提起人鱼,大家最先想到的,大约应是西方传说中的“美人鱼”,它们经常会在天色昏暗不明的时候出现在河畔,用冷艳凄美的外表以及哀怨动人的歌声,迷惑过往的船夫,使其分心而失去方向,最后沉入河底。 

 

安徒生笔下的小美人鱼更是另一个陪伴我们童年的故事,为了心爱的王子,她用自己美妙的歌喉换取了一双腿,从此不能再说话,王子始终不知道她就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并和另一位人间的公主结婚,黎明时分的阳光下,小美人鱼的身体慢慢的化作了五彩缤纷的泡泡,消融在海天之间。




其实,除了西方,在我国的神话传说中,也有着类似的生物——鲛人。

 

“陵鱼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

                   ——《山海经卷十二·海内北经》

 


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

                             ——《搜神记》

 




《锦瑟》中一句“沧海月明珠有泪”,千百年来不知令多少人为之倾倒。传说中鲛人泪落而成珍珠,其价千金,是富贵人家竞相追逐的珍宝,然而鲛人自己却并不以为意,比起珍珠,它们更看重的是与人的深情:

 

一个叫景生的人,在航海途中遇见鲛人困于沙滩,一问之下此鲛人为水晶宫三公主织嫁衣,不慎毁去九龙梭被流放至此,景生便好心收留。浴佛节那天景生在寺中遇见妙龄女子万珠,一见倾心,但是万珠母亲却说:“我的女儿名叫万珠,自当有万颗珍珠作聘礼”,景生家贫,因此相思成疾。鲛人见主人日渐消瘦,心痛流泪,化为明珠满地,虽未满万颗,景生却可以渐渐好转,鲛人明白自己不但救了主人之命,还可以为主人赢得芳心,便提出“为君尽情一哭”。第二天登楼望海,喟叹“故乡何在?”泪珠迸落,景生取盘盛之,鲛人泪尽,赴海而没,回到了故乡。

 



除了泣泪成珠,鲛人还有另一个本领,那便是善织鲛绡,它是一种极薄的丝绸,轻而韧,表面非常光滑,入水不湿。

 

据说海边鲛人与人交好,常常从水中出来到渔人家里借住,如果借宿的人家有织布机,为了报答这家人,他们就会主动替住户织绢。鲛人织绢的速度很快,只要在住户家住几天,一匹上好的绢就会织成,可以卖到比平时多百倍的银两。

 



在后世,由于鲛人重情的特点和落泪成珠的传说,鲛绡还成为文学中情深意重的代名词,如陆游在《钗头凤》中所写“春如旧,人空瘦,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缠绵哀婉,悲凉无奈,尽于其中。





鲛人之美,多以女子形象出现,它们肤色雪白,发如海藻,眉目之间带着万种风情。《太平广记》中载:“海人鱼,东海有之,大者长五六尺,状如人,眉目、口鼻、手爪、头皆为美丽女子,无不具足。皮肉白如玉,无鳞,有细毛,五色轻软,长一二寸。发如马尾,长五六尺。阴形与丈夫女子无异,临海鳏寡多取得,养之于池沼。交合之际,与人无异,亦不伤人。”

                                                    

相传一人奉命出使高丽,晚上在山里休息,看到沙中有一妇人,身穿红色衣衫,鬓发纷乱,肘后有些许鳞片,这人命令水工不要伤害她,用竹篙把她扶到水中,妇人得水,重新恢复了生机,向他们表示了感谢,随即消失在水中。




千百年来,鲛人的外在形象几经变化,但泣泪成珠、善织鲛绡和重情重义的内在品格却不曾改变,或哭或笑,或悲伤或喜乐,皆源于本心,毫不做作,令我们顿生惭愧、自叹不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