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纺织业自动化智能化提升空间巨大,2015全国纺纱自动化技术高峰论坛邀您上海对话

 洸河白兰鸽 2016-02-09
纺织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转型升级刻不容缓。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成为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减员增效,缓解招工难的有效途径,由此也拉开了我国“机器换人”的大幕。


会议通知:为了进一步推动当前棉纺织企业自身转型升级的步伐,集中展示近年来纺纱领域智能化设备发展成就,展示智能化纺纱技术的应用成果,探讨智能化带来的企业战略转型新思路,交流企业产品开发新经验。

全国棉纺织科技信息中心、《棉纺织技术》期刊社、中国纺织科技信息网联合第十七届上海纺织工业展览会,举办“2015全国纺纱自动化技术高峰论坛”。点击文末左下:阅读原文了解会议详情报名参会。

论坛时间:2015年6月16日

论坛地点:上海蓝海博龙国际大酒店(距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2公里)

论坛主题: 智能 创新 高效 协同

报名联络:029-83553552



纺纱工艺流程复杂多变,仅从棉花到成纱就要经过清、梳、并、粗、细等多道工序。连续化和智能化成为企业发展的不断要求,目前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纺织企业作为传统行业在智能化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以自动落纱机为例,有关数据表明,目前国内仍然使用人工落纱方式进行生产的企业占到全国纺织企业总量的97%以上,而使用手推(或电动)斜拔式落纱机的企业不到全国总量的1%,基本属于被淘汰的边缘。而欧美发达国家自动落纱替代人工落纱的企业数量可达到85%以上,按照这个趋势来看,未来几年,我国自动落纱机的需求有望出现“井喷”现象。


机器换人在替代人工提高生产率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对于广大纺织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而言,仍然有很多困难。成本高、融资困难,成机器换人的最大拦路虎。


浙江经信委的最新调查显示,约有71.1%的企业认为,当前开展“机器换人”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成本太高。据对已经完成“机器换人”改造企业的调查,有超过一半的企业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这不是一笔小数目,加之近年来企业融资成本上涨、融资难等因素让企业对机器换人望而却步。其次,维护的投入也是一大问题。除去日常的设备维护费用,还有维护人员的投入。纺织企业员工一般文化、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技术人才严重缺乏。而自动化设备引进后对各类技术人才的需求将急剧增加,纺织企业需要进行培训或引进高水平技术人员,这无疑也是一个较大负担。不仅如此,资金投入的回收周期也较长。调查显示,已经完成“机器换人”改造企业中回收期在4年以上的企业比重高达36.8%。


鉴于此,浙江理工大学机械学院院长胡旭东认为,纺织企业要因地制宜,不一定要一步到位。“机器换人”其实可大可小,一般来说,整条生产线改造,投资比较大,适合大企业实施,但是小企业也可以通过其中某个单元设备的自动化改造,达到机器换人的目的。实力较弱的企业可以先关注一些辅助工种,比如针织的缝合、纺纱厂的上下筒、称重、打包、移送等工序,这些工序虽然不是关键工种,但是用工人数还是很多的,而且工艺相对简单,比较容易取得成功;其次,一些单锭传动的准备设备如倍捻、络筒、倒筒等,利用自动化技术,设计一些自停装置,可以单锭自动停车,不影响整机生产,对生产率影响不大,这样就可以实现无人车间生产,或者只是定期巡检,节约劳动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