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相信灵魂伴侣吗?》 假设住在一个80万人口的小城市, 猜猜最后符合标准的人能有几个? ▲ 视频的故事说明了在茫茫人海中,遇到一个合适的人极其不易。同类型符合各自标准的人,屈指可数,所以遇到了请务必狠狠地珍惜。
文 | 丹尼尔 选择另一半,不要拘泥于眼前的感情和世俗的标准,要跳出现在的眼目,想到你的一生。那人,要有坦诚的行为和包容的心与你共同面对几十年的风雨;要有情趣和能力去追求共同的梦想;要有智慧与品格去抚养你们的孩子;要有毅力和责任去赡养双方的老人;要有信仰和无限的爱去支撑彼此的晚年。这是承诺,而非戏言。 很多人都说,应该不要对未来另一伴有什么要求,而是耐心等候并接受上帝所预备的那位。此话对有信仰的人来说一点不假,我们是需要静心守候,但也很明白,出于人性的软弱,其实每个人都对未来的另一伴多少在潜意识里有些要求。 事实上,个人的要求和耐心的等候并不矛盾与冲突,即便你不说出口,上帝也一定知道你心所求所想。比如,除了对方有相同信仰外,希望对方是位贤妻良母或者温柔体贴还是善解人意的女生;希望对方是位英俊潇洒或者很有能力的事业成功型男生等等。 个人认为更多的时候这些要求只是多与少,高与低的区别。然而,这些多与少或者高与低都是针对提出要求的人本身而言。在当今社会中流行门当户对,从传统的婚姻价值观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 举例: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该如何和一个受过教育的人进行顺畅的交流呢?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应该有所不同,由此所关注的肯定也不同,很大程度上就会发生「鸡同鸭讲」情况。试想,那样的两个人能正常的交往直至最后迈入婚姻吗?也许可能性较小。 接着上面的例子,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要求他的另一伴也同样受过高等教育,不知这个要求是否过高?只要相差不是太大,能够正常交流,或者双方都觉得并无大碍,在接触中没什么不合适外,相信在未来的时间会相对融洽很多(文中提到的教育,只是一个例子,生活中可能还有其他很多,能被拿来举例)。 当然,也许会出现一种情况,俩人什么都不顾,就是彼此喜欢,感觉很合适,不考虑双方背景,仅仅靠当时的两情相悦。这种情况,可能更适合谈恋爱,但进入婚姻就略微有点草率了。 其实 没有对错之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