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中华古之精,悟之理

 任野草随风 2016-02-10
     指间轻触薄薄的《弟子规》,呈现眼前的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博大精深的文化,刻在心中的则是永不磨灭的记忆。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这是一本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学生生活指针。全书共分为七大篇章,分别是:孝顺、友情、谨慎、诚信、博爱、亲仁和余力学文。是教育弟子郭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百善孝为先,对于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应当心存感念之情,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做些家务活就是孝顺父母。如果父母在一些事情上做错了,我们也不能失了分寸,心平气和耐心地对他们劝说,让他们改正。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入则孝”这一篇章告诉我们无论父母如何我们都要对他们心存孝道。因为有个地方是永远可以
让我们安然酣睡的港湾,那是父母的怀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的心,感谢父母,伴我成长,让我独立。
    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出则弟”出是指出了家门在社会、国家中,弟同“悌”是兄弟间的关系,就是指在社会上要能够顺从长辈,奉事兄长,兄弟是最亲密无间的伙伴,长者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经验,所以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向他们好的方向对齐,努力吸取他们的经验,做到尊敬长者“兄道友,弟道恭”“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这是“出则弟”里告诉我最浅显,也是最重要的道理 。
    古云:人无信不立。信是指言行上要言而有信,行为上要言出必行。信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正所谓“凡出言,信为先 ”“信”是由人和言组成的,如果我们不能对自己说出的话负责,那何谈信,又如何指望别人相信你,哪来的成功呢?所以信是人立足的根本。
    爱人者,人恒爱之。厌人者,人皆厌之。泛爱就是博爱,指与朋友朝夕相处的时间里要讲平等博爱,不可生偏爱之心。正所谓“凡是人,皆须爱”正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之下,同一块土地之上,所以,我们都需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尊敬。如果我们能无时无刻站在他人的角度,替他人着想,推己及人,为社会贡献出一份微薄的爱,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少了戾气而更加美好。
    若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则须好好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这是余力学文的精髓。记得有一次我正兴致勃勃地向妈妈讲“余力学文”这一章节,还将它背得滚瓜烂熟,之后我就跑到书房玩起了电脑。
    我打开游戏网页各种小游戏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看得我不禁眼花缭乱。身临游戏世界,是陶渊明世外桃源般的美丽、迷人,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是颜回身居陋室,却悠然自得的亦为怡然之乐。在其中,我能拥有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腾云驾雾,体验关羽长刀上战场的所向披靡,锐不可当。享受蜘蛛侠临空翻飞、跳跃的乐趣。无所不有,无所不能,让人流连忘返。
    突然妈妈一声呵斥下,我如梦初醒被吓了一大跳,很不高兴地问妈妈干什么。妈妈随即走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忘记你刚才还在背什么吗?有剩余的时间精力你是要去看一些有益的书,做些有意义的事?还是要将它花在无意义且伤眼的事上?难道你读书只是为了背书,弃它之内涵而不谈吗?你自己好好想想。”听完妈妈的话,我若有所思,似乎懂得了某些实质性的东西。于是我关掉电脑,打开《简爱》专心致志地读起来。
    从此以后,我的知识面更加广阔,语文理解能力更加强了。
    《弟子规》确实教会我许多,它让我懂得一些实质性的东西,让我明白读书切勿弃之内涵而不顾,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令我受益匪浅。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的高尚境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