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丢掉那些多余的“羞耻心”

 智识大融通 2016-02-10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胡适】


这是欢喜(huanxijoy)的第 34 篇文章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我听见我的心在哭 蔡琴 - 最动听的...蔡琴

戳右边蓝字→_→《“不敬业”的敬业福》,看点不一样的。

文/由牧

有一种观点认为,东方文化是“耻感文化”,西方文化是“罪感文化”。

当然,这种观点主要是探讨在不同文化中道德是通过怎样的方式约束人的行为的。

但是不只道德方面,其实我们已经受到了更加广泛而难以自知的影响。

1.一张临过期的健身卡

去年年初先生办了一张健身房次卡,还有一两个月就到期,却还剩着二三十次没用。所以放假前那段时间,我晚上只要有空就泡在健身房里。

健身房的课程我一向只参加瑜伽。因为身体协调性极差,对健美操拉丁舞之类都是敬而远之。

瑜伽都安排在第二节。有时候去早了,上一节课还没有结束,有些看着还挺好玩的,后来就开始早点去顺便也上第一节。

自然,身体协调性差这事不会自愈,我仍旧很难跟上。

即使都是重复腿部动作几遍之后,再加上手臂动作。腿刚跳顺溜了,胳膊一动,想着胳膊该怎么动这么一分神,脚下的步子立刻就乱了……

我写这个不是为了打鸡血,比如说我苦练了多久,能跳很好了。直到现在,我还是教室里跳得最不协调的那几个。

2.淡化的“羞耻感”

一直以来都知道自己这方面很差。中学时候课间操做了几年,怎么都学不会。大学体育课选项目,我避开了一切拉丁舞健美操,选了自以为不会有问题的跆拳道。

没想到上课是会教一些格斗技巧之类的,可考试内容却是要做一套特别像太极的动作。

一般人两节课就学会了。我课后找人帮忙教,考前一个多礼拜每天都练一个小时,考试时候才勉强顺下来。

在各种需要记动作,需要手脚配合的事情上,我感觉不到丝毫的快乐。

但是前些天跟着老师们跳了几次不同的操之后,虽然依然跳不好,却渐渐在乱比划乱跳中找到了一些乐趣。

偶尔能做好一两个动作,就会特别开心。而以前一直是做错一个动作就很担心,担心被扣分,被嘲笑。而实际上,确实也会……

仔细想来,上学时都是同学一起,彼此认识;而现在一起上课的同学互相都不认识。而且,老师虽然偶尔会指导几句,但并没有任何的考核和评分。

总之,已经花了时间和钱,跳开心就好。

所以,虽然还是跳不好,但跳不好导致的羞耻感”却大大减弱了。

这个问题当然可以从中西方教育的差别来分析,因为中国教育更注重结果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存在。但今天只说说在已经接受了这种教育的情况下,我们要意识到这个问题,从而不要让它束缚自己的人生。

3.“知耻”当然是好事

“耻”是中国文化里很重要的一个概念,“礼义廉耻”、“知耻而后勇”。

“知耻”是一种美德,也是这个社会的道德约束和行为准则。只有知耻,才有所为,有所不为。

前几天有读者留言问我,为什么和别人约好逛街就能早起,自己想早点起来看书就不行?

我回复他主要讲了动力。但是能把外在的压力转化为内在的动力,还是需要你在乎。

具体到这个问题,约好别人逛街就能早起,是因为想守时,在乎或者重视自己的社会形象,以及自我的道德评价(也就是:我觉得我是个好人,遵守社会规则,不给别人添麻烦的人)。

若不在乎这些,那外在的压力就不足以转化为内在的约束,更不会成为早起的动力。

所以,与“耻感文化”相伴而生的,是异乎强大的舆论力量。只有你“知耻”,舆论才能对你产生影响。

“无欲则刚”是一句很好的话,但是反过来想,当你没有任何欲望——做一个好人的欲望,被人认可的欲望,就会无所畏惧,就可能变得肆意妄为,不计后果。

所以,知耻是好事,约束我们做更好的自己。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有点笑贫不笑娼,各路红人靠下作手段搏出位换取名利的时代。

4.不要被泛化的“耻感”绑架

但 “耻”已经从道德泛化到了方方面面。

就像开头提到的,我面对健美操的退缩。对不擅长的事情,不愿意尝试,除了容易产生挫败感,担心不好的评价,怕丢脸,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而且,不同人的“耻感”会体现在不同的方面。

比如过年时候常被问到的婚姻,工作等问题。一些离婚的人多少会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工作不够体面或者工资不够高的人也可能会闪烁其词。

同学会上,除了工作和社会地位等,结婚对象也是攀比的对象,嫁得好或者娶得好(物质或精神)是可以拿来炫耀的。而相比差一些的则会感到“羞耻”,不敢多谈,甚至因此躲避同学会。

在这样一个长期习惯了活在他人眼光里的社会,这些已经无关道德的问题,也容易让人产生“耻感”。

甚至有人为了面子说谎,或者勉强自己做一份不喜欢的工作,嫁一个并不爱的人,买超出消费能力的车或其他物品。

就这样为不必要的“耻感”束缚了自己。

5.“耻感”也一直在变化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人们对“耻”的认识或者说标准是一直在变化的。

就在一百多年前,离婚是很丢人的,现在这种论调虽未绝迹,但人们对离异的接受度显然已经高了很多。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人一项非常重要的传统,但如今对于选择丁克的人已经有了一个更加宽容的环境。

而就在几十年前,女孩子穿得稍微暴露一点,打扮漂亮一点,就会被认为不正经,现在再有人这么说,几乎会被骂死。

男主内被认为是吃软饭。现在,也开始有不同的声音出来了。

……

除了时间,地域上也会有很大的差别。

西方发达国家整体上更包容一些;大城市比小城市更包容一些。

这也是很多人选择留在大城市的原因之一。在一线城市人们普遍结婚晚,同性恋,二次元,杀马特等等人们懂的或者不懂的都显得不那么突兀。

小城市人情味重一些,但也导致了每个人更容易活在他人的眼光和评价里。

春节很多人都回老家了,跟亲戚走动也比较多,可能这几天感受会比较明显。

要记得:当一种人生选择被冠以“耻”,我们很难活得自我。

写这篇文章是为了提醒自己,和一些有同样困扰的人:不要被“耻感”和舆论束缚了自己的人生。

我们无法改变舆论,但是能改变自己的内心,让它更为洞察,更为坚定。

耻,既然一定程度由舆论施加于己。那在某些事情上不知耻,把那些多余的“羞耻心”请出去,接受自己,与真实的自己和解,就不会轻易被舆论绑架。

“没有羞耻心”当然是一句骂人的话。只是人生只有一次,不要因为一些多余的“耻感”放弃快乐的可能。

2016年,愿每个人都能活成自己真心喜欢的样子。

——这是由牧对欢喜所有读者最真心的祝愿~

文|由牧 图|Pixaba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