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邮票上的那些漂亮春节盛装

 荷叶的图书收藏馆 2016-02-10



过年穿新衣,有辞旧迎新、辟邪降福的寓意,是中华民族传统春节习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历史由来已久: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元旦(即大年初一)“长幼悉正衣冠”的记载;民国《平谷县志》中记载,正月初一这天“卑幼盛装饰,拜尊长为寿”。


1、古代的春节盛装

春节起源于虞舜时期舜帝带领部下祭拜天地的仪式。但我国历代春节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以孟春元月为正月;商代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代以十月为正月;西汉《太初历》颁行以后,又恢复以夏历(即阴历、农历)孟春正月为岁首,一直沿用至今。自殷商时代起,人们开始在春节期间着盛装。


殷商、战国、后汉、魏晋时期的妇女盛装(中国台湾)


汉代、魏晋妇女盛装(中国香港)


唐、宋、元、明时期的妇女盛装(中国台湾)


隋唐、清代妇女盛装(中国香港)


明代元宵节妇女、儿童着装(中国台湾)


明代春节男子、儿童的着装(澳大利亚)


明代元宵节南方儿童着装(中国香港)


清代男女春节着装(中国台湾)


清代元宵节人们的着装(中国台湾)


2、民国时期的春节盛装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对传统服装作了一些改良,但基本样式和风格仍承袭清制。春节期间,在官宦和富裕家庭,男子一般穿传统的绸缎长袍马褂、带瓜皮帽或平顶有檐礼帽,有的也穿经改良后的唐装;女子一般着满族旗装(无袖旗袍为传统旗装的改良品种)或汉族妇女装,有的还穿经改良后的短衣长裙。孙中山对西式军服进作改进,成为各级官员和后来普通男子常喜欢在正式场合穿的中山装。之后,过年穿中山装一度成为一种时尚。在平民家庭,着装样式一般尽量仿照官宦和富裕家庭的样式,但材料却往往是棉布、粗麻之类。在积贫积弱年代,像《白毛女》中杨白劳一家那样的很多穷苦家庭却缺食少穿、过不起年。眼看要过年了,杨白劳虽然买不起新衣裳,可怎么也得给闺女买根红头绳扎起来。

民国时期的婚礼,新郎一般穿长袍马褂、常礼服或唐装,新娘则穿水袖戏服、头戴凤冠或着旗袍,家人也是盛装出席,与春节着装无异(农村多喜欢在春节时办婚事)。时至今日,我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和东南亚华人中,不少人还喜欢以这种传统着装方式来举办婚礼。

 

1  成人的春节着装


民国时期的袄服和裙服(中国台湾)


民国盛装:唐装、旗袍、中山装、短衣长裙(中国澳门)


民国时期平民和穷人的春节着装(中国香港、中国大陆)


民国时期的婚礼盛装(中国台湾、中国澳门)


民国时期及现代的婚礼盛装(马来西亚、韩国)

 

2  儿童的春节着装


红绿衣服配瓜皮帽的孩子(中国台湾)


中式棉袄配虎头帽的孩子(澳大利亚)

 

3、新中国时期的春节盛装

在改革开放以前,老百姓的物质条件还不富裕,春节时穿的衣服以干净、整洁、实用为前提,人们基本上对款式、颜色、面料等不作过多要求。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显著改善,人们平时着装也开始“洋气”、“花哨”起来,过年则更是盛装出行。


1960年代儿童的春节着装(中国)


1980年代农村的春节着装(中国)


新世纪农村老人、青年、孩子们的春节着装(中国)


现如今城乡孩子们的春节着装(中国大陆、中国澳门)


现如今孩子们的春节着装(新加坡)


莫言着春节盛装出席“诺奖”颁奖典礼(马里)


4、“入乡随俗”的春节盛装

在一些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的国家,中国的春节习俗早已植入他们的文化血脉。但由于地理环境和文化特征毕竟有别,春节习俗已经“入乡随俗”,或多或少都有些改变。例如,在东南亚一些国家,由于春节期间天气暖和、湿度偏大,当地华人的春节服装虽然乍看上去跟中国的很像,但其实面料很薄、袖子很短;有的国家,春节服装已经本土化,与本民族服饰合而为一。另外,有的国家还在邮票上,让卡通动物也穿上了春节盛装。


“清凉”的春节中式盛装(新加坡)

 

既传统又现代的春节中式盛装(新加坡)


本土化的春节服装(马来西亚)


本土化的春节服装(泰国、菲律宾)


本土化的春节服装(越南)


春节盛装-和服(日本)


卡通鼠也穿上了春节盛装(赞比亚、韩国)

集邮博览通讯员:梁耀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