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皇帝不称“朕”,而是自称官家?

 邓超越梦想 2016-02-11


经常看古代历史小说或者电视剧中的亲们,肯定会注意到一件很奇怪的事,那就是宋朝的大臣或后宫妃子并不称皇帝为陛下、圣上、皇上、天子等常见称呼,而是称其为“官家”。


前有秦汉唐,后有元明清,都不这样称呼,为何唯独宋朝皇帝会被成为“官家”呢?真是好奇怪?


原来,这与宋太祖出身和登基过程有很大的关系。


赵匡胤是后周的大将,在部下的拥护下,发动陈桥兵变才“黄袍加身”。


因此,他觉得称帝也不能使所有人信服,为了更好的管理朝政使天下人信服,就想出了这样一个方法,不称“朕”,称“官家”。


其实,这个词也不是赵匡胤自己愣造出来。


早在《晋书·石季龙载记上》中就有:“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的记载。


胡三省注云:“称天子为官家,始见於此。”据说这是从《韩氏易传》的“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化用而来。


这一称谓在宋代的流行,事实上已把“官家”视为一种职业,与“农家”、“渔家”、“酒家”等等置于同一层面。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有一天,宋太祖赵匡胤,忽然心血来潮,问大臣赵普说:“天下何物最大?”这一下子问住了赵普。


皇帝并不罢休,又追问下来。赵普想了想说:“道理最大。”


从而明确了皇权应置于“道理”制约之下的理性定位。


也是在“天下道理最大”的朝野共识下,包拯在在上朝的时候,因情绪过度激动,可以喷宋仁宗一脸唾沫星子。


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大词人周邦彦也可以和宋徽宗,因为同时喜欢上名妓李师师而争风吃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