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会无期》在讲一个怎样的故事?

 空瓶子563 2016-02-11

韩寒编剧和导演的故事片《后会无期》从营销初期,就一直是一个现象级话题。跟这个话题相关的元素包括:国民岳父、工地、民工、看图(韩寒照片)说话,以及一条贱萌的狗。很难想象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竟然能掀起一场狂风骤雨的,历时数月而不疲的,高潮迭起的网络狂欢。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这场狂欢的气质,我想应该是:自嘲。


是的,自我嘲弄,自我调侃,自我贬低。几位遥不可及的,高高在上的当红“男神”,从云端落到尘埃,夸张地在自己身上抓哏,几乎玉体横陈地摆到你面前:“来调戏一下我吧,我很软呢!”遇到这种逆来顺受、人尽可欺的高尚品德,你有什么理由不买账?不破口大笑一场呢?其实,我们的笑声并不仅仅是被那份幽默所搔动,更出于一种同病相怜的“屌丝”情结。——如果笑不起来,我们就只好哭。我们热烈地嘲弄他们,但同时也是在抚慰自己:“嗨,兄弟!你我犯贱的这样子也是蛮拼的,真他妈太好笑了!啊……眼泪都笑出来了!”所以说,韩寒从一开始就抓住了这一代年轻人的点。是high点,也是痛点。


理解了这一个点,我们再来谈谈这部电影。


正如韩寒一贯的风格,《后会无期》这个故事,讲述的仍然是一场旅行,一条漫长的路,几个模糊的人。只不过这条路上,理想主义的壮志豪情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灰头土脸,狼狈不堪。想要的东西,从来都找不到。以为接近了,其实却离得更远。你觉得是不好的,也许不坏,你觉得不坏的,一定不好。所以迷失了,只好不停地闯,往前闯……好在前方还有一条直路。然而路也有尽头,路的尽头有什么?只有一朵炸开的烟花。


——这一切真是太让人难以接受了,是不是?


但这也就是我们这一代生活的现实。我们的迷惘,我们的压力,我们的求而不得,我们的怨憎相会。我们倒没有什么愤怒——愤怒是因为心怀过高期待,而我们早已经不存期待。就是如此,我们安慰自己说,存在就意味着合理么。所以貌似看得很开,只有一点淡淡的,苦笑一般的失望。凭借着对这种情绪的把握,韩寒和观众建立了第一层联结。


所以这是一个关于失望的故事。


然而,失望之后,毕竟还想笑出来。


这时候就需要一点超脱的气质了,超脱意味着看破。如果我们在行动上无从反抗,至少我们需要保证智识上的优越感。换句话说,我们必须揭穿“他们”的鬼把戏。这里“他们”并不指代任何具体的人或团体,仅仅代表着这个世界运转的“意义”和“逻辑”。比如说,“好人会有好报”,大概就可以认为是“意义”的一种。那么——去你的吧!谁说好人就有好报了?我偏要看好人在烂泥里打滚!想到自己不会上当,我们忍不住笑出声来。现实固然不是我们想要的现实,但能一语道破,总还是让我们输得没有那么彻底。


将世界定义为荒谬的,无意义的。这是我们的报复,也是韩寒的黑色幽默。


片中的《东极岛岛歌》就很能传递这种黑色幽默的精髓:


东极岛啊 你人杰又地灵

太平洋的风儿最先吹到你

东极岛 东极岛

大陆最东的岛屿

海浪都来亲吻你

鱼儿都来拥抱你

东极岛 你是人间的仙境

太平洋的阳光它最先照耀这里

东极岛 东极岛

我们不会离开你

生是你的老百姓

死是你的小精灵

东极岛啊 东极岛啊

除了这里

我们哪儿都不想去


在这种自我陶醉式的歌颂中,混进去“死是你的小精灵”这种奇怪的东西,本来已经够好笑了。如果我们再看到歌词中,那种伟光正的坚定感被现实“啪啪”地打脸,我们会更加乐得合不拢嘴:最后那句“我们哪儿都不想去”,铿锵昂扬,饱满充沛,但正是伴随着这种句子,居民们背井离乡,将这座岛抛在脑后……韩寒在解构所谓“意义”,他告诉我们高尚的叙事都是骗人的。我们频频点头,同时更将自己认同为勘破世情的一份子。


所以这是一个关于解构的故事。


也不尽然如此,也有挣扎。


片中的几个主角,正象征着这种挣扎的力量。他们是“被剩下的人”,也是蛮拼的……但他们都没能拼到最后,一个接一个地,他们麻木掉了。关于这个过程,冯绍峰和陈柏霖在片中已然客串心理学老师,用改装版的温水煮青蛙实验,温柔而有节操地向我们展现了完美的隐喻。这个过程,对青蛙而言,可称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对人而言,痛感也差不多。只不过我们发明了一种办法,用来应付这份痛苦,这种办法就是吐槽。


我们为什么热爱吐槽?总有一天,我要好好论证这个话题,现在就只说结论吧。在拙作《反吐槽治疗》中我说过:吐槽的功能在于,总能让自己先于现实一步,喝破置身的困境,这有助于化解困境本身带来的情绪。如果要把这背后的心理活动用语言描述出来,大概是:“在你能伤到我之前,我已经放弃你了。哈哈!你只是我的一个笑料。”


英文有一个专门词汇,叫disqualification,并不是“取消资格”的意思,而类似于“让一样事物失去原有的效果”,中文找不到现成的翻译,我把它叫做“消解”。吐槽就是这样一种消解的手段,它令原本让人难受的事,变得云淡风轻,甚至哈哈一乐。


在电影中,理想被消解了,爱情被消解了,友谊被消解了,信仰被消解了。任何有可能让我们感到痛的东西,我们都不遗余力地嘲笑,坚决不承认它们的存在和价值。正如过去在网上流传的一组比喻:XX就好像内裤,你要有,但是你不能到处亮给人看。


所以这是一个关于消解的故事。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许是最后一样被消解的东西吧?


但在这部影片里,它终于还是被消解了。


所以这个故事是很让人绝望的,看完之后,没什么东西能抓到手里。片尾曲里朴树唱着“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我总觉得和整部电影的气质很不搭。这句词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是朴树太有一种洗净铅华返璞归真的范儿了,仿佛阅尽人生百态,终于才把“平凡”选定为人生的坐标,心满意足了一样。太主流价值观了好吗?故事从头到尾都不是这个调调,它讲的根本就是“不甘”。不安于平凡,却不得不平凡;不能承受,却又不能不承受。一场失败的反抗,一条没有出路的旅途。那句歌词的重点,要落在“唯一”才对。


应该用更嘲讽,更“扯你妈蛋”的态度哼出那句话呢。


做一个大时代里的小人物——我仿佛听到韩寒说——我们还有什么别的选择吗?


也可以做小时代里的大人物,另一个声音说……好吧我嘴贱。


说远了,回到前面的话题,这份无可奈何的,别别扭扭的“平凡”,作为整个故事传达的核心情绪,精准地命中了观众的痛点。然而,这种情绪又是不可对人言的。


它无法被光明正大地讲达,也就很难被体贴入微地理解。它既幽默也不幽默,既豁达也不豁达,既失落也不失落,既愤怒也不愤怒。它过于复杂,过于纠结,过于故作轻松也过于憋屈了。它在否定,在解构,在反抗外界同时也在消解自身。在这种情绪中,人与人的关系也显得很无谓,每个人都怀抱各自的心事,一边又否认着各自的心事。


说什么理解,信任,这时候都是很虚幻的。何不食肉糜?


友谊不过是为了欺骗,爱情倒不如冲进马桶。当你偶尔想要重拾它们,现实就来温柔地堵上你的嘴。所以用不着什么甜言蜜语,人心向善,更不必说永垂不朽,天长地久。不如只相信自己吧?活在此刻吧?——在这种奇怪的心境下,就会得出这样奇怪的结论:人,永远只能做自己的朋友。挥拳相向,打成一团,就已经是两个人最亲近的时刻。


于是最后,这是一个关于孤独的故事。


综上所述,《后会无期》是一个“哀而不伤”的玩笑。倒不是说电影本身有多好,应该说韩寒本身就是这么一个人:如果只是一味地反抗,怒吼,韩寒就不是韩寒;如果只是一味地消沉,萎靡,韩寒也就不是韩寒。越是沉重的时刻,越应当笑一笑以示轻松。——我想他心里一定会有这样的信念吧?所以,在电影院里我们能肆无忌惮地笑,仿佛就是为了笑一笑才买票进来的。出了影院,当我们再想要回味那些笑料,却发现无话可说。


即使是你的爱人、你的好友、你最亲密无间的吐槽搭档,你们看完《大话西游》后可以就其中一个笑料反复说上一百遍还能笑得打滚,这时候,仍然无话可说。所有轻松的瞬间,都已经不再轻松,然而又刻意地不想沉重。轻与重之间无处可逃,只好归于空虚。我们笑意未绝,茫然不动,在这虚空的天地中无语话别。这,就是韩寒在讲的故事。


想打赏请长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