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物理角度话养壶

 无欲则刚0727 2016-02-11

紫砂泥主要含有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锰、氧化钾、和氧化钠等化学成分,主要矿物为石英、黏土、云母和赤铁矿,这些矿物的颗粒组成适中。其矿物组成属于黏土---石英---云母系,特点是含铁量高。这种合理的化学成分的配比与组成,使紫砂泥具备了与众不同的特殊性能。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石英、云母均系晶体结构。在晶体中,粒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由于不同的作用力而使不同晶体粒子点阵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晶体的密度、硬度、弹性和热学性质等存在差异。纯紫砂器的烧成温度在1100—1250℃,烧成后成品的气孔率介于一般陶器和瓷器之间,显微结构中存在着大量的团聚体,不易溶于水,吸水率小于2%。
        喝茶养壶的过程,是人为加快紫砂陶发生热传递的过程。不论是淋茶汤养壶,还是湿巾擦拭养壶,壶表的水份蒸发吸收热量,温度降低,都是通过降低冷端温度增加紫砂陶内外的温度差,利用传导方式进行热传递,原理相同。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热传递其实质是物质分子在相互碰撞过程中传递能量的过程。另一个原因,茶水与固体的壶,物质不同温度不同,相互发生热扩散现象,分子间相互发生碰撞和振动,彼此进入对方,茶油分子逐渐渗透到存在着大量的团聚体的紫砂泥点阵分子结构内,产生包浆,时间越长水色越明显。
        因此,各种紫泥的成分不同,晶体点阵分子结构差异导致热传导性能不同、扩散渗透压力不同从而导致不同泥料壶的养壶存在一定差异性。传统的练泥法,目数小,分子结构破坏小,紫砂间微孔结构松,易养,但收缩率大。现代真空练泥法,目数大,结构破坏大,肌理效果不明显,养壶的变化不大,但效率高。
        从以上分析,个人还是赞同鹿守臣先生的养壶法,干净湿巾乘热擦壶,养壶如“盘玉”般要盘。淋茶汤做法弥补了壶盖等不容易发生扩散渗透的部分养壶中的缺陷,但容易使壶外表温度变化不均匀,又会污垢擦拭不及时破坏热传导和茶油的扩散渗透力,有可能导致腻黑无美感,壶面光泽不匀。
        再说,为喝茶而养壶,还是为养壶而喝茶?养壶追求的是喝茶过程中逐步焕发的紫砂泥质的光滑滋润,随着岁月的变化,使品茗者与壶之间慢慢发生一种不可名状的情感,平添品茗的无限情趣和愉悦的心情。
        人喝茶,盘的是壶的外表,而壶滋润的是人的性情,这才是真正的养壶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