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股静脉”还是“股浅静脉”?

 翟昕炯 2016-02-11

“股静脉”还是股浅静脉

人体解剖学上,股静脉是指走形与股鞘内与股动脉伴行的一支静脉,起始于大腿内侧下段的收肌裂孔,下与腘静脉延续,上端在腹股沟韧带处与髂外静脉延续。

在腹股沟韧带下大约8-9cm处,股深静脉(Profunda femoris or deep femoral vein)汇入股静脉,这是股静脉最大的一条属支。股静脉系统是下肢深静脉系统的主干。

一直以来,临床医师和影像学医师都将股深静脉静脉汇入点以下的一段股静脉称为“股浅静脉”(superficial femoral vein),把股深静脉汇入点以上至腹股沟韧带处的一段股静脉称为“股总静脉”。其实,在可以查阅到的经典的解剖教科书上,都没有“股总静脉”和“股浅静脉”这两个解剖术语。但股浅静脉和股总静脉的这两个术语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医师对病变部位的准确判定,因此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一个“合法”的术语被广泛使用。至今在仍有很多血管外科和超声诊断教科书中,“股总静脉”和“股浅静脉”还作为标准的解剖术语在继续使用。甚至,在最新的文献中,“股浅静脉”和“股总静脉”还一直作为常用术语在使用。可以这样认为,这两个术语本身不存在错误,完全可以作为正确的解剖术语使用。

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超声检查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已经成为常规,从那时起超声医师的报告中常规使用“股浅静脉血栓形成”这样的提示(国内外皆如此!)。但是,一些无知鲁莽(!)的医师在拿到此类影像报告时,将股浅静脉(superficial femoralvein)血栓误认为是浅静脉血栓而不采取抗凝等积极的处理措施,由此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我们知道,股浅静脉血栓是深静脉血栓,是肺栓塞的主要来源之一,必须积极及时处理;而下肢浅静脉系统的血栓并不需要积极处理。

1995年,Budens 等人研究发现,只有24%受访医师会对“股浅静脉血栓”患者采取积极的抗凝治疗,他们认为这样一种术语的使用可能会会造成致命的错误。(Bundens WP,Bergan JJ, Halasz NA, Murray J, Drehobl M. The superficial femoral vein. Apotentially lethal misnomer. JAMA. 1995 Oct 25;274(16):1296-8.)

后来,陆续有类似的病例报告:因为医师将“股浅静脉血栓”误认为是“浅静脉血栓”而延误治疗导致肺栓塞甚至死亡。2005年,澳大利亚超声医学学会发出警告:由于这种严重错误的时常发生,建议影像医师在报告中弃用“股浅静脉”这一术语,改用“股静脉中下段”来表述。国外很多影像中心在影像报告中也逐步摒弃“股浅静脉”这一术语,而改用“股静脉中下段”来表述。

总之,“股浅静脉”不是一个标准的解剖术语,但可以认定为一个合法的术语,在对这一概念知晓率很高的机构和科研论著中是可以继续使用的。然而,由于这一术语可能会被一些“无知鲁莽”的医师误解,从而耽误治疗,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超声医师在报告中还是避免使用“股浅静脉”,而采用“股静脉中下段”。


(题图:A:教科书中股静脉的命名,B,C:大部分临床专科医师对股静脉的命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