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时代最恐怖的秘密组织:他们能管住司马懿,吓死陆逊

 宏图藏经阁 2016-02-12

明代有东厂和锦衣卫,清代雍正有“血滴子”(粘杆处),这些都是著名的特务机构,想必不少人都有所闻。

明代的厂卫监视群臣,刺探民情,权力无边,以至于市井之间,见到衣着光鲜骑着高头大马说一口京腔的人都吓得躲着走,怕是厂卫。

而雍正的粘杆处更玄乎,据说一位臣子打牌时丢了一张,第二天雍正问他是不是丢了一张牌,臣子据实回答,并说出了丢的是什么牌,雍正很高兴,对臣子说“你是忠臣,说的是实话。”然后,只见雍正竟然从侍卫手中拿出了那张牌,原来,这位臣子打牌时的所有言行都在粘杆处的监视之下。这件事传开后,大清上下人人自危,就连平时在家中也不敢多说话了。

其实,原在明清之前的三国时代,中国就有了类似的特务组织,而且手段和权力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国时代最恐怖的秘密组织:他们能管住司马懿,吓死陆逊

俞正燮在《癸巳存稿·校事》中说:“魏吴有校事官,似北魏之侯官,明之厂卫……”。

他所说的“校事官”就是曹魏和东吴的特务组织。

当时在曹操集团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畏曹公,但畏卢洪;卢洪尚可,赵达杀我。”

曹公就是曹操。这句话是说:不怕曹操,却怕卢洪和赵达。

卢洪和赵达是谁?他俩就是当时有名的校事官,约相当于明代东厂魏忠贤的地位(当然是有权力无官爵)。

我们都知道曹操心狠手黑,是乱世枭雄,他曾屠徐州,坑杀七万降卒,连曹操都不怕,却要怕校事官?那么校事官到底有恐怖呢?

我们来看看下面几件事,你就知道三国时代的特务组织有多厉害了。

魏国的名臣徐邈曾在醉酒后说自己是圣人,结果,这件事被校事赵达知道了,赵达立刻向曹操告发。曹操很生气,便将徐邈逮捕。最后是旁人劝曹操,说徐邈不过是酒后失言,再加上对曹氏有功,不能随便定罪,曹操这才饶了他。

还有曹操时代著名的“崔琰案”和“毛玠案”都是校事官的“杰作。”

崔琰、毛玠都是汉末名臣,跟随曹操立下很大的功勋,但他们都被人告发下狱,最后因此丧命。而告发他们的人就是校事官。

曹操去世后,曹丕建立魏朝,依旧用校事官控制群臣,据说,仅校事刘慈一个人,在曹丕初年就告发官民达上万次,魏国名臣高柔因此向曹丕劝诫,说:校事官告的事情有的是夸大其词,有的是捕风捉影,有的干脆就是凭空捏造,堂堂大魏岂能容许这种小人横行?

曹丕虽然部分采纳了高柔的建议,但是校事制度依旧。

直到魏明帝曹睿时代,校事官仍是权力极大,宜阳县典农刘龟私自擅闯皇家猎场,被下属向校事告发,随即刘龟被逮捕。

或许很多人看到这里,多半会认为校事官实在可恶,应该立刻取缔。可实际上,校事官的存在是有它的深刻意义的。

曹操用校事有几个目的,其表面作用是:控制军队、检举贪污、防止叛乱等。

乱世中,力量强就是王,人心难测,背叛和兵变是家常便饭,曹操经历过丹杨兵兵变和陈宫叛乱后,不可能不有所思考,校事制度应该是从这个阶段开始在曹操集团中出现的。

但是,除了控制军队将领和监视群臣这些作用以外,校事官其实还肩负着另一个重要的历史使命:制衡世家大族。

汉末,豪强地主成为实际的统治者,而曹操以新兴士族起家,面对传统世家大族他必须有一支绝对忠于自己,能够监视控制大族的机构,校事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三国时代最恐怖的秘密组织:他们能管住司马懿,吓死陆逊

对于这一点,我们对比孙权的校事官就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孙氏是以基层武人起家,依靠武力在江东立足,江东大族看不起孙氏。孙策大肆诛杀江东豪强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当然他后来被刺杀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后来经过孙权改变了孙策一味强压的政策,改用恩威并重的手段,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使大多数江东大族归心。

但是,孙氏与江东大族的矛盾并没有因此完全消除,为了更好的制衡这些“地头蛇。”孙权效仿曹操设立校事,著名的有吕壹等人。

吕壹秉受孙权旨意,用酷刑严厉打击了一部分江东大族,结果,却遭到陆逊、步骘、吕据、顾雍等人的强烈反对,而陆、步、吕、顾都是江东大族。

最后,为了保证政局的稳定,孙权不得不“丢军保帅”,杀吕壹,安抚江东大族。

不过,孙权是记仇的,他最终还是在十年后的“两宫案”中,对江东大族开刀,弄死了一大批人,其中就包括陆逊。史书记载,陆逊是在忧虑和愤怒交织的心情中去世的。

我们从孙权吕壹事件中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孙权重用吕壹为校事的真实目的:就是针对世家大族。

史书中将吕壹描写了一个“卑鄙、阴险、歹毒”的角色,陆家后人陆凯就说:“夫校事,吏民之仇也。”

但我们现在看来,这恐怕只是江东大族的一面之词。

孙权的这个做法,其实与武则天用周兴、来俊臣等酷吏有异曲同工之妙,毫无家族背景根基的武则天若不用这种出身寒微,为人阴狠的角色,又靠什么来制衡唐代的关陇门阀呢?

具体到曹操身上也一样,曹操提拔相当一部分没有家庭背景,绝对忠于自己的人充当校事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制衡世家大族的手段。

这个手段直到魏国第四任皇帝曹芳时代才废除。

程昱的孙子程晓向皇帝曹芳上书,驳斥校事制度说:“此(校事)霸世之权宜,非帝王之正典......大臣耻与分势,含忍而不言,小人畏其锋芒,郁结而无告。”

此书一上,随即,存在了半个世纪的曹魏校事制度就此终结。程晓也因为驳斥校事而名留千古。

但是,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程晓的话说的冠冕堂皇,可实际上,曹魏废除校事制度绝非是程晓的“语言魅力”,而是司马氏的权力所致。

程晓上书时间是在嘉平年间,那个时候司马懿已经发动高平陵兵变,篡夺了曹魏的实际领导权。

司马氏作为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对校事制度可谓深恶痛绝,所以,司马氏刚一掌权,便迫切的希望废除这个原本就是用来对付他们的组织。

程晓的上书,不过是受司马氏教唆。

曹氏废校事,也绝非是出于曹芳本意。

三国时代最恐怖的秘密组织:他们能管住司马懿,吓死陆逊

乱世英雄曹操和孙权,能以宦官之后和基层武人在动乱年代建立基业,开疆拓土,没有两把“刷子”又怎能做到呢?

曹操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一条,改变汉代豪强大族掌权的新路,他重用寒门,唯才是举,提倡诗歌都是这一类的尝试,而校事制度则是他许多尝试中比较重要的一环。

可惜的是,曹操这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尝试,在曹丕执政后被逐渐放弃,最终司马氏掌权,豪强门阀的势力不但没有被限制,反而越发疯狂滋长。

权力导致腐败,而不受监督的绝对权力必然导致绝对腐败。从某种程度上说,校事制度消失后,世家大族更加肆无忌惮,这也间接助长了后来晋代门阀骄奢淫逸、专横跋扈的作风,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