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天和大家谈谈近年来“除夕晚会”出现的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VR)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目前技术广泛运用在演播室节目中,产生的效果是:当摄像机移动时,虚拟的布景与前景画面都会出现相应的变化,从而增加了节目的真实感。使用时需要虚拟内容、灯光、节目内容、机位等全方面配合。 正所谓“节俭开支不能节俭创意”,自“晚会节俭令”以来,从跨年晚会到央视春晚,电视荧屏上的舞美攀比收敛了很多。例如,进入2010年代的春晚,就开始大量使用了RealSet产品的虚拟现实技术。如今,虚拟俨然成为了各大晚会舞美的“救星”。 哈文执导的2012、2013、2015年三届春晚,是历届春晚中虚拟技术运用的巅峰。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这些经典画面。 2012、2013两届春晚是由中央电视台央视数码团队打造。2013年春晚在吸取2012年经验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无论是舞台效果还是创意都是加强版。比较经典的舞美有那英《春暖花开》、李健孙俪《风吹麦浪》等。 时隔一年,哈文团队再度执导的2015春晚中,运用的全息投影技术有两个亮点。 第一,吉祥物阳阳担任“虚拟主持人”的角色,这种“虚拟人”+“真实场景”或者“虚拟场景”+“真人”的效果,让人眼前一亮。 第二,在李宇春《蜀绣》节目中,利用全息投影技术,“分身”出4个李宇春,更是震撼无比,堪称三十多年以来春晚玩“技术流”中的巅峰之作。 这种技术是个什么原理呢?梅丸君也说不清楚哈哈,反正看这个图你知道很厉害很厉害就可以啦。 应该说,2015年春晚是中国晚会虚拟技术运用的一个巅峰。 那么,2016年春晚有没有超越历史呢? 我们来欣(dui)赏(bi)一下。 2016年猴年春晚舞美是这样的。 虚拟是这样的。 红色那块剪纸是一抹虚拟…… 同样是灯笼,和上面的一张图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这个舞美好像立体感缺失了。 其实不用虚拟,舞美也可以出彩。你看,2014年冯小刚团队制作的春晚,没有使用虚拟舞台效果照样不错。 冯氏春晚把舞台从T字型回归到一字型,恢复了观众和演员之间最传统“台上台下”关系。但舞台上运用了4块摇头LED屏(上图顶部的红色面板部分)。 这4块摇头LED屏幕起了大作用,既可以取代传统背投大屏幕。 还可以变换空间组合,融入到舞台表演中,让整个舞台灵动起来。 可见,舞台创意完全不必吊死在“虚拟”上,如果经费不足,那就多动脑咯。 [结语]哈文团队所引领的春晚“虚拟风”,在一定时期内满足了中国式晚会的时代需要。这种“虚拟人”+“真实场景”或者“虚拟场景”+“真人”的效果,给观众带来了新的审美体验,也增添不少技术话题。这就是科技之于电视媒体的魅力所在。 |
|
来自: thchen0103 >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