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植物造景|儿童活动区设计标准化手册1

 非凡空间书馆 2016-02-12

(1)整体性:

与社区的整体环境相结合

与住宅建筑特点相协调


与社区环境结合

(2)安全性:

选址:远离车行道;远离环境杂乱、人员复杂的公共场所

器械:重视活动器械的安全性和场地细部设计的安全性,避免活动时发生意外伤害;

植物:无毒无刺无飞絮


场地安全

(3)可达性:

位置应靠近住宅,选择儿童出入方便,便于就近使用的位置

无障碍设计:充分考虑婴幼儿乘坐的手推车、三轮车和残障儿童特殊需要


绿树成荫

(4)生态性:

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贴近自然、了解自然,增加对自然的认识

顺应场地的自然条件,合理利用土壤、植被、日光、自然通风、降水和其他自然资源,注重乡土植物的运用


考虑儿童活动半径

(5)亲和性:

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空间结构、形式、质感、材质、色彩上形成生动、鲜明、有趣的特色

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考虑不同年龄儿童的不同需求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对活动场地进行分区设计


趣味生动

(6)兼顾性:

儿童进行户外活动时需要成年人的看护和管理,活动区的设计形式和内容要兼顾到儿童、成人和老年人活动的不同需求


兼顾成人:休闲座椅

(7)多样性:

融参与性、多样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为儿童创造轻松、自然、功能齐全的活动场所 


多样性的游乐设施

(8)尺度性:

满足儿童尺度的人体工程学要求,以儿童的生理尺度、视觉分析和行为特点为基础,保证儿童视觉的可达性以及使用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儿童活动与器械尺度


场地设计-位置选择

儿童活动区可选位置


场地设计-场地面积


楼盘每期开发2000户,按照0.5-1㎡/人的标准,需建设儿童活动区500-1000㎡

数据来源: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0-14岁人口占16.60%;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中规定,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组团不少于0.5㎡/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人,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不少于1.5㎡/人,儿童绿地参照此标准,取人均0.5-1㎡。

场地设计-场地分区


重要性排序:婴幼儿区(1-3岁)>学龄前儿童区(4-6岁)>学龄儿童区(7-12岁)

分析:

首置首改定位的项目:年轻夫妇占很大比例,家中儿童年龄偏小;

中国迎来婴儿回声潮:未来5年,1980-90年的婴儿潮将步入结婚和生育阶段,中国迎来第四次婴儿潮。25-29岁生育高峰人口将从2009年8200万增长至2015年1.1亿,0-4岁婴幼儿将从2009年8011万增长至2015年9301万。

使用机会与时间:婴幼儿每天由家长带领在社区活动;学龄前儿童白天在幼儿园时间较多;学龄儿童上课、课余做功课占用大量时间,使用活动区时间更少。

场地设计-空间组织

开敞空间、半开场空间、半封闭空间




儿童活动区空间组织:运用植物营造空间,整个场地内部保持视线开敞,儿童在父母视线内。

围合空间:复合群落形式,层次分明,疏朗有致,与外界相对分离,保证场地安全,遮蔽部分噪音;

通透空间:疏林草地形式,上层遮阴,下层通透,相对开敞,适合游戏、运动、奔跑、嬉戏。

场地设计-微气候


采光设计

活动场地要保证光照充足, 场地和空间的选址以阳坡和建筑物南面为宜;宜选择落叶乔木种植于场地阳面,适量遮挡夏季强光,又不影响冬季采光

风道设计

合理的风道设计,既能免去儿童冬日受寒风的侵袭,又可以有效地降低夏季场地温度。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向。常绿乔木宜以垂直于西北方向种植于西北角落,以便在冬季形成植物风障阻挡寒风;南北方向可种植落叶乔木,并且形成平行于南北向的绿廊,以便夏季形成风道降低场地温度

温度设计

种植冠大荫浓的乔木在夏季阻挡西晒;种植适宜华南气候条件的攀援植物,增加垂直绿化,减弱热辐射,降低儿童活动场地的环境温度;在不影响树木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夏季修剪去下部生长物,加强通风,从而使环境更凉爽


利用地形和植物营造小气候

夏季遮阴冬季透光示意图

夏季引导盛行风,冬季抵挡寒风

未完,待续。

注:本文来自芦苇植物造景研究中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