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回家,记得提醒老人这些理财的坑

 1个人的武林 2016-02-12


过年回家,吃吃喝喝,玩玩乐乐,在与七大姑八大婶儿自家熊孩子以及邻居的孩子斗智斗勇的同时,别忘了多陪一年未见的父母聊聊天儿。 

 

冷场时,不妨就聊聊理财上常见的一些坑,提醒老爸老妈多注意。

 

万一亲戚问起你恋爱了没、结婚了没、工资多少、买房没有,咱们也好急中生智,用这个话题抵挡一下叔婶们磅礴的八卦之力…

 


谨防“收藏公司”


年纪大了,大多有一些修身养性的个人爱好。许多老人迷上了书法、绘画、收藏,书法和绘画投入较低,也没有风险可言。


理智的收藏行为可以开阔眼界,且有不小的升值空间,但绝大多数老人在进入收藏领域时几乎没有任何专业知识储备,这种情况下,收藏公司一番天花乱坠的描述之后,老人往往会心甘情愿的掏空腰包,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高收益”陷阱


一些老人为了不给儿女增添负担。被不法分子谎称的高收益率高达30%-40%迷惑,掉入陷阱。


有数据显示,目前涉及老年人上当最常见的是非法集资案,非法集资大多打着健康、保健、投资等旗号,并以“高收益”、“高利息”“高回报”等方式诱惑老人,回家记得提醒老人一定小心。


存款变保单


一些老人到银行银行办理存款业务,由于轻信银行经理的夸大推销之词,“一年利息比普通存款利息高双倍”“投资3年后拿回本金,还有百分之百的分红收益”等等,稀里糊涂的签了字,最终落得个“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的结局。

 

这种事常见于中小城市、乡镇的老人、农民群体中。

 

小地方的朋友,尤其要提醒上了年纪的长辈家人,存钱时千万别被忽悠了。

 

尤其注意,不要被工作人员在推销产品时,送的礼品迷惑,像什么油啦、锅啦、送米送鸡蛋之类…

 

理财中最大的坑,可能是一瓶油

 

理财产品变飞单

 

经常有些银行的工作人员跟你说:来我这存款吧,很高的月息。或者说,不如来买我推荐的这一款XX理财协议,一样保本保息,利息还高。

 

老人觉得他在银行工作,十分可信,卖的一定也是银行的产品,就把钱交给了他。

 

但这些人把钱搜集在一起,转身就拿去做起了高利贷,或者拿去炒股炒房,这种事情不少。

 

要避免这种情况,就是提醒家里人,确认自己的银行卡、存折里确实有自己存入的钱;自己买的理财产品合同,确实是【和】银行签的,而不仅仅是【在】银行签的。

 

否则,银行会推的很干净。

  

传销等诈骗手段

 

至于传销,这两年以各种包装出现,什么XX币啦、MMM啦、网络黄金啦,常见口吻有:“一次性投入XX元,每天返XX元,过多少天就回本了,之后就是净赚了,半年翻番,一年致富!”

 

这种就不多说了,大家都懂的,世界上没有一种理财产品,可以稳定地、无风险的赚大钱,如果有这种情况,一定是骗子。

 

买错保险

 

一些保险人员在推销保险时,经常许下高收益。

 

有时候这些保险销售人员是你的朋友、亲戚、或同事,为了卖个面子,就买了这些保险,但事实上,没有一款保险,既有高收益、又有高保障,无所不能,什么都保。

 

列举了这么多,其实用处不大,因为骗子都很狡猾,往往什么热,它就披上一层什么皮,所以不要多问XX靠不靠谱,多问自己,是不是有些贪心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