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你,是我做过最糟的事情

 寒夜煮雨 2016-02-13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飞鸟 郑智化 - 飞鸟

刚刚看完《美人鱼》,从电影院回家,心情很好,突然很想更新一下。其实,这篇文章里提及的卡密儿就是一条美人鱼,只不过她运气不太好,没碰上“刘轩”,碰上了罗丹。晚安,美人鱼们,愿你们都会碰上“刘轩”,愿你们终会有人宠爱。

花边


被 爱 锁 住

文 · 周佩红


她陷入深重的疑虑和痛苦中,就像陷入坚硬的岩石中不能自拔,——这是我在罗丹的《思》里看到的。人们说,这个雕塑在大理石中的女人,是以罗丹的学生兼情人迦蜜儿(又译卡密儿,花边注)为模特。


已经有一部法国电影《罗丹的情人》,伊莎贝拉主演的,详述了迦蜜儿的一生:超凡的美丽和才华,和罗丹相爱,为他奉献,被他嫉妒,与他争执、分离,因他伤怀、愤怒、发疯,在疯人院里死去。


再看这件《思》,我有更大的震动。在她还是一个年轻有为的艺术家,为她崇拜和热爱的人做着模特时,她心里就已种下忧伤的种子。她美丽的鼻梁和眉骨投在眼窝里的,就是那忧郁的阴影。她张开的眼睛失神,好像找不到方向,只能被忧郁牵着走。她低头在看什么——此刻的茫然?以后的悲剧?不,她预见不到以后,只被死死地定在这一刻。那么,如这件作品的题目所示,她在想什么呢?或罗丹认为她在想什么呢?想她为什么不能挣脱这沉重的岩石,这命运的枷锁?


作为情人和导师的罗丹,那时,已看出她致命的忧郁了吗?当他出神入化地留下她忧思的神情时,有没有伸出手去抚摸一下她的头发,她的面颊,像一个怀有爱情的人所能做的那样,用温暖去化解寒冷?还是,她的忧郁本就源自于他,他也知道,而他的事业——他的艺术——却让他顾不了那么多?


人心的黑匣子,我们已经找不着,找到了也没法打开。


但如此深切的忧伤,绝不可能为一块面包、一件首饰而生。也不是一个雕塑家对一个模特所能导演出来的。


的确他导演了她的命运,或至少参与了这改变。他意识到这一点了吗?


后来,当他以一个“大师”身份向葛赛尔展示这件作品,并听到葛赛尔发出崇敬的赞叹时,他是否会在心里掠过哪怕一秒钟的哀痛或者内疚?生活中的她,那时在哪里呢?是否正在疯人院的铁栏杆里,看那已经不属于她的蓝天?



Camille Claudel真人照


那么,这仅仅是一个出了大名的艺术家和他的学生兼情人的故事?还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一个到处都可能有的男人,和一个到处都可能有的女人的,那种永远都可能发生的冲突?  


头巾遮住了她的头发,发型,那些可能带出她身份和背景的标记。刚看到她时,我觉得她更像一个农村姑娘,或古老小镇上一个挎篮子走路的年轻女子。这是罗丹的聪明吧——以他对女性和人性的熟悉,他早已看出女人身上总有这常见的忧郁,不管她天分如何,受过怎样的教育,她总会有这么一刻沉浸在低抑里,任谁也不能走近。


她是个敏感脆弱的女人。她对美有多大的热情和期冀,她对不美就有多大的失望。


她把一生的幸福,对生活的美好的希望,全放在一个她崇拜的男人身上。她仰视他,他的优秀,特异,他所具有的力量——有时这成为一种权威,有时表现为一种才华。他是她眼中的英雄。


女人崇拜英雄,和一般人崇拜英雄不一样,让人联想到动物中的雌性,总是青睐同类中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那一个雄性。在女人的潜意识里,是否也有着类似的基因:感觉到自己的弱,便渴望对方的强?


很久以来,很多女人在选择男人时,确是把自己当作弱势的一方。世界历来也这么规范女人:娇弱,小鸟依人。中国的古人早已宣布:女子无才便是德。她要懂那么多干嘛呢——她要是笨笨的才更可爱呢,也更能显出男人的聪明。就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一些电视征婚节目里,还是有大学毕业新潮打扮的女孩,高声说着这样的择偶标准:一个能够引导我人生的男人。


她要在这个男人身上,找到她全部的人生答案。而且,她相信能够找到,因为他是优秀的男人。


她拥有了优秀,她便也成为优秀。她的骄傲和自豪便有了坚实的基础,她的幸福便可靠。这可能是她的另一个逻辑,奔着“幸福”而去,并非一句简单的“虚荣心”所能概括。


总之她爱上他了。他的一举手一投足在她眼里都美妙绝伦。她其实是透过他爱上了自己。


他也爱她,她的年轻美丽,她的天真幼稚,——这两者都和青春的活力相似。在互相认同的刹那,幸福演化为完美风暴。


处于风暴的中心,她反而是宁静的,可以让幻想肆意生长。看到他的缺点,她便把他想象成童话中变成野兽的王子,而她是无所不能的公主,只要她吻他一下,就能吻醒他裹在兽皮里的灵魂,让他恢复高贵英俊的本来面目。


她在幻想中强大起来——她母亲般地包容他,拯救他,为他献身……她搭了一座梯子想要上天。当她坠落时,她才会看到真相。那时她便受不了了。


他其实就是他本身。是连他自己都没法了解的。有时激情澎湃,有时冷若冰霜。而且,他的激情从来就大于爱情,心只跟着感觉走。同时他另有更重要的所爱:他自己的事业,或他自己。


当初她为他的事业骄傲,现在她恨。她所爱的人,同时变成了她的敌人。                      

他要爱情的甜蜜欢快,但拒绝负担和责任——把另一个人的一生扛在肩头,时刻扮演一个导师,这太重,他感到危险。


爱从来就不平衡。从来没有平衡的爱。在这架精微而敏感的太平上,爱的双方把自己付出的加上去,把自己得到的加上去,把激动、沮丧、失望、烦恼加上去,甚至把所消耗的时间也加上去(今天不是已经有一个名词叫“青春损失费”的吗?)……甚至一个莫名的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或仅仅一种异样的感觉,轻到一根头发丝的重量,也会让它即刻倾斜。


这样的爱像人性一样脆弱复杂,可她还是要爱。这样的爱让人愚蠢,迷失,困惑,焦虑,痛苦,可她还是要爱。这样的爱已经不成其为爱,可她仍以为这是爱。


这是枷锁。她就这么被锁住。她折磨自己,或折磨对方。她的形象因此而在对方眼里大打折扣。她从一个单纯顺从温柔热烈的爱人,变成一个他眼里喜怒无常、苛刻挑剔、斤斤计较、总板着脸让他反省和检讨、像在一面镜子前不断照出他的黑斑的女人。而她,看着他身上的光辉一层层脱落,她对世界人生的信心也跟着一层层脱落。


在这时,男人的强势显示出来。他果断脱身,回到自己的事业身边。而她不能。当她交出全部的自己后,已经没有了她自己。当她所倚靠的世界崩溃,那么她也就跟着崩溃。


她忘了她的年轻,美,她的横溢的才华。痛苦冻干了这一切。她什么修饰也不要了,终日只戴一条头巾,低着头,不断地想、想、想:怎么会是这样的?


她的头不能动,不能抬头看天——无限广阔和美好的蓝天。她的目光向一个越来越尖细窄小的地方探去。一个牛角尖。她再也没能拔出来。


疯狂离人其实不远,甚至只有一步。不过,她就是疯了,也顶多是朝那无情的情人的窗口扔几块石头而已。她做不了什么了,除了伤害她自己。


我曾认为执著的爱令人敬仰,为爱而生的痛苦就更伟大,至少比幸福深刻。现在我开始怀疑,虽然我无法对爱情指指点点,说,应该这样,不该那样。爱是这么不容易。  

我只是在想,人们是为什么爱?为自己?为对方?还是,最终为了一种幸福?那又是什么呢?


这个被岩石锁住女人,她是在为什么付出她忧伤和痛苦的代价?为所有看到她的人?为所有追求爱、向往爱、正在爱、思考爱的人?为那远远地、耐心地等待所有人的幸福?还是为了一种永远也说不清的、但必定存在的爱的理想境界?


本文摘自周佩红《风雨水火》,由东方出版社授权发布


文 | 周佩红

制作 | 花边

题图 | 《罗丹的情人》剧照

花边阅读

花边阅读·文艺连萌


投稿&商务合作 huabianyuedu@qq.com

“不要忘记我们终会有人宠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