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足集·自序 这些小画是我在山水画之外的一个新探索,是想走出一条新路来。它既来自我对传统笔墨的学习和把握,又有我新的思考——这其中,有我用线的新尝试,此所谓“此线非彼线”;在图式上又是对传统程式符号的改变,此所谓“山水风物不远日常人意”。 这些图式,既不同于我烂熟于心的山水画程式,也不同于传统水墨人物或者风俗画,对于我而言,它们是一些新的图式,其中有些是自己的创见,有些是仿照微信朋友圈的照片再造的新图像,也有的是临摹大师的画,而加进了自己的绘画语言和视觉感知的习惯而成。我曾在朋友圈自嘲道这些图式是“图像的再制造”。在图像制作泛滥的时代,我反讽自己的绘画作品为“图像的再制造”,其实有着我在这样一个语境之中对绘画意义重新思考的警觉,绘画是要制作图像、形式,还是要制作内容、意义?亦或两者都是或都不是,那么另一条路在什么地方?其实这正是我在这批作品后面的思考,这种思考在我的头脑中还只是一个雏形,我期待有一天我能用语言准确地陈述出来。 马蒂斯在谈论自己的速写作品时说他的线中有光感,有透视关系,我曾仔细揣摩过他这些作品,确实看似简单的线条,无不精心安排和描绘,看似漫不经心的变形,也是匠心独运的思考,“一个人永远应该寻找线条的意图,要了解它想进入哪儿,或想渐渐地消失在哪儿。”马蒂斯的思考启发了我,但他的硬笔线条又存在着它自身的局限,正是沿着这样一条思路,我尝试着用既不同于马蒂斯描绘的硬笔线条,又不同于传统工笔画中勾勒轮廓的线描,而是带着毛笔作用于纸面多种运动轨迹的可能——平动、提按和扭转——这样的线条来表现我期待要表现的东西,有时是具体的形象,有时是我一时的情感节奏,有时是我漫无边际、无从陈述的思考,我将这些归属于我对身体感觉和情感形式的理解,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讲,这些看似是制造图像的造型线,而又远非造型作用那么简单,正所谓“此线非彼线”,这线是身体感觉之线,亦或可称作生命形式之线。 而这批小画结集作为“濯足集”,之所以这么称呼,远没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样高大上的涵义,而是它的本义“洗脚”,因为其中很多作品是我在中央美术学院读博士研究生时,第一学年住在学生宿舍中,晚上睡觉前一边用热水泡脚一边胡涂出来的。而敢将“洗脚”作为一个集子的名称,还另有一层缘起,明代散文大家张岱在《夜航船序》中曾说道这样一个掌故,一僧人与士子同宿夜航船,船舱局促,士子高谈阔论,僧人畏慑,拳足而睡,后听士子谈话漏洞百出,将尧舜说成是一个人,就自信起来说“且待小僧伸伸脚。”金性尧先生后借用这个掌故,将自己散文集命名为《伸脚录》,金性尧是古典文学大家,自有他可以在局促空间中自信地伸伸脚的资本。而我目前则只能曲着腿用热水洗脚,努力思与画。 且待以后有机会不光洗脚也伸伸脚,系为序。 敬请关注【金末玉屑】微信号 JAU929 这里是个人的平台, 这里有对当代中国性的思考, 这里也有对中国当代水墨的推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