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三苏”,都会想到他们是文学家。一提起苏轼,就会想到他是通才。其实三苏都市是琴棋书画皆通的艺术全才。苏洵虽无词存世,但懂音乐,蓄有雷琴。三苏会棋,棋艺不算高明,皆工书好画。 苏洵因为年龄关系,以及擅长史论的严谨心态,故而书风较庄重,庄重之中有个人意趣流露。历经唐法之后,五代而到宋,世人普遍追求自适心意的书写状态,但志向不在书法,未对宋代书风有重大影响;苏轼是宋代书风的引领者,位居“宋四家”之首,对整个宋代直到今天,产生了重大影响;苏辙书风主学兄长,也长于史论,加上留下来的墨迹较少,影响远逊其兄。 苏 洵(1009-1066年)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建隆以来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而卒。苏洵擅长散文,尤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苏洵崇尚晋唐笔意,气韵有余,格调萧散。自然率真、天真朴拙,毫无狂怪做作之意。代表作:《嘉祐集》二十卷、《谥法》三卷、《宋史本传》。 苏 洵《道中帖》 草书,纵35.3cm,横53.2cm,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释文:洵顿首再拜。昨日道中草草上记,方以为惧,介使罪来,伏奉教翰。所以眷藉勤厚,见于累纸,感服情眷。愧怍益甚,晨兴薄凉,伏惟台候万福。洵以病暑加眩,意思极不佳,所以涉水迂涂,不敢入城府者,畏人事也,宠谕常安之行。仰戢爱与之重,深欲力疾,少承绪言,但闻台候不甚清快,冒暑远行非宜,兼水浸道涂,恐今晚亦未能至彼。虚烦大旆之出,曷若相忘于江湖。不过廿日后,便可承颜,或同涂为鄱阳之行如何?更几见察。幸甚。匆匆拜此。不宣。洵顿首再拜。提举监丞兄台坐。 苏辙 苏辙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谥文定。北宋文学家、诗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苏辙注重养气,书法风格汪洋淡泊,有秀杰深醇之气。下笔沉着,使转起伏,运笔结字与其兄苏轼颇为接近,潇洒自如,工整有序。但不及苏轼的笔墨功力、才力。代表作:《栾城集》、《诗集传》、《龙川略志》、《论语拾遗》、《古史》等。 苏 辙《晴暖帖》 行书,纵24.9cm,横19.8cm,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释文:辙顿首。累日不奉面,辱惠教至荷荷。晴暖起居佳安。忽忽不一一。辙顿首。定国承议使君,五日。 苏 辙《晚来帖》 行书,纵24.9cm,横19.8cm,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释文:辙启。晚来起居安胜,辱惠教多荷荷。许见访甚幸不宣。辙顿首。定国使君足下。廿七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