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志丨他是李世民最信任的大臣,又是武则天最忌惮的绊脚石

 Purefact 2016-02-13



贞观十七年(唐朝·公元643年),

长安城内、三清殿旁,

建有一古雅阁楼,名曰“凌烟阁”,

其内壁有二十四位大唐元勋肖像,

皆出自唐代顶级画师阎立本之手。


太宗时常前往怀旧,不禁念起:

“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

这其间的二十四位功勋大臣,

不乏人人熟知的尉迟恭、秦叔宝等人,

但位居首位的功臣为长孙无忌

也许就鲜为人知了。


太宗对他,信任至极,

一时位极人臣;

而千古第一女帝武则天对他,

则是心怀怨恨,

以致最终被逼自杀而亡。



君臣情重,不亚于玄德诸葛


“应对机敏,善避嫌,

求于古人,未有其比”。

这是太宗李世民对他的评价。

长孙无忌的机敏避嫌,

体现在他深谙“树大招风”之道,

无论是他的皇后妹妹,

还是当今圣上,

都无法阻挠他那自甘贬职之心。

只要能为君分忧,

功名又算得了什么。


他向来不言君过,

但太宗是个受纳谏言之人:

“大臣们顺从旨意的很多,

犯颜直谏的却很少,

如今朕想要听听自己的过失,

你们不要隐瞒。”

即使太宗亲自发话,

无忌也只是虚心说道:

“陛下文治武功,

让我们遵从都来不及,

又何来过失可言。”

并非无忌不敢言君之过,

而是他在太宗有疏漏之时就立马解决了问题。


唐太宗病重时,

将长孙无忌召到含风殿,

并用手抚摸他的面颊。

无忌悲不自胜,痛哭不止。

太宗把后事托付给他和褚遂良,

又对褚遂良道:

“无忌对我竭尽忠诚,

我能拥有大唐江山,

多亏他的帮助。

我死了之后,

你要保护好无忌,

不要让小人进谗挑拨离间。”

这一言一语可见这君臣的情意之深。




武后专权,英雄难过美人关


在太宗驾崩之际,

长孙无忌极力推荐立晋王李治为太子,

后来太宗尊重了他的意见,

李治也就成了下一任皇帝,

成为“唐高宗”。


不久,高宗欲废黜王皇后,

改立武昭仪(武则天),

但担心大臣不从,

便携武则天前往无忌家中宴饮。

另外,高宗任命无忌的三个庶子为朝散大夫,

以暗示无忌当今皇后无子。

但无忌只假装不明白,

只是左右言它扯离话题。


最终,高宗不顾反对改立了武则天为皇后,

而武则天对无忌也一直怀恨在心。

在武则天掌权后,

无忌被许敬宗陷害,

卷入了一桩朋党案,

并对其进行恶毒陷害,

而这一切,皆出于武后授意。


《旧唐书·长孙无忌传》记载道:

“四年,中书令许敬宗遣人上封事,

称监察御史李巢与无忌交通谋反。”

于是无忌的儿子及宗族全被株连,或流或杀。

三个月后,高宗又令许敬宗等人复合此案,

于是许敬宗派大理正袁公瑜前往黔州,

逼迫了长孙无忌自杀而亡。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说的是封邦建国的制度下,

贵族上层的利益分配在制度下难以长久延续,

祖孙五代是一个坎儿,

也未必传得下去。

这便是一个世族的悲哀。


但这也有值得让我们感概的地方:

比如这其间展现的人情滋味,

或是弄权摆术,

无不值得让后世借鉴。

也许只有做到了“以史为镜”,

才算是真正地品透了历史意义吧。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国馆编撰,转载请注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