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脑海里难忘的崇明民俗有哪些?你知道踏二等车、得知了、收破布头是怎么回事吗?崇明跟启东、海门一衣带水,很多风俗习惯也相近,跟随海门人郁异人老先生的《江海民俗风情百图》,一起来回顾属于崇、启、海的民俗风情吧~ 掼麦:在麦收季节,人工打麦脱粒,主要是元麦和小麦。一般在木制的掼床上操作。 踏二等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乡村与城镇之间公共汽车较少,往来旅客很多靠自行车搭载。自行车载客比较辛苦,酬劳也不多。 得知了:儿童的一种游戏。用竹片做一个圆框,缠上蜘蛛网后,利用其粘性,抓获知了后可以玩耍。 推小车子:用手推独轮车作中短途客运或货运,所谓“车子一顿、屋里脱顿”,讲的就是这个行业的艰辛。 压薕子:挑选粗细均匀的芦头,压上几道细麻绳,就成了家家户户晒衣物和粮食的薕子。 收破布头:货郎挑着担子走乡串户,既收破布头和废铜烂铁,又兑换或卖麦芽糖,口中吆喝,手摇拨郎鼓。 扎鞋底:民间做鞋的一道工序。过去人们穿的鞋子大多自己做,一只鞋底起码扎上数百上千针,厚实牢固。记得当时女人出嫁要做很多鞋子。 箍锅盖:小时候经常会听到箍锅盖手艺人的吆喝,现在农村都用上了液化气,箍锅盖的手艺几近失传。 油布伞:如今这些都已进了博物馆,但那些美好的回忆已留在我们心中。 拾麦穗:麦子收割后,农民在地里拾取遗落的麦穗,体现颗粒归仓的美德。 信息来源|崇明生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