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江南的古城老镇】大山里的茆坪村

 我是五片云 2016-02-13

【江南的古城老镇】大山里的茆坪村

(2012-09-29 07:01:09)

【江南的古城老镇】大山里的茆坪村

    在桐庐最南端的深山里有一座有400多年历史的小村落,那就是富春江镇茆坪村。茆坪村呈南北走向,布局错落有致,一条小街把全村连在了一起。这些民居大都建造于多明清两代和民国时期,粉墙黛瓦的,保存较好。

        我们的车在富春江下高速后沿着富春江走了一段,然后就进入了山区。车到一处庙宇前拐弯停下了,只见左前方河边高坡上的浓荫古树中,隐隐约约露出了马头墙,这就是茆坪村。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特色,怎么在浙西山区见到了?细想一下就不奇怪了:这里与徽州的地形地貌相似,而富春江的上游就是新安江,真正的一衣带水,文化相通。

   

    1、茆坪村与公路一水相隔,进村必须过桥。

【江南的古城老镇】大山里的茆坪村

       

                     2、看着这碎石铺成的小路就心生喜欢。

【江南的古城老镇】大山里的茆坪村

             

                  3、回望小河,绿树丛中露出的一角红墙,就是停车附近的庙宇。

【江南的古城老镇】大山里的茆坪村

                 
                 4、穿过亭子,绕过照壁,这就进村了。      

【江南的古城老镇】大山里的茆坪村

           
                   5、这就是村里的主干道了。

【江南的古城老镇】大山里的茆坪村

             
                  6、两边有不少的夹弄,夹弄上还有过街楼。

【江南的古城老镇】大山里的茆坪村

     
   7、一个安静的小村,非常适合随意走走。
【江南的古城老镇】大山里的茆坪村

     

    8、
【江南的古城老镇】大山里的茆坪村
          

                  9、

【江南的古城老镇】大山里的茆坪村

      
  10、
【江南的古城老镇】大山里的茆坪村

      

    11、
【江南的古城老镇】大山里的茆坪村
        

    12、村里不少人家都在摆弄这个,一问才知道是加工的笔芯。
【江南的古城老镇】大山里的茆坪村

      

    13、
【江南的古城老镇】大山里的茆坪村
                 

                  14、堂屋里都贴着年画,上面的十大元帅还骑着高头大马呢。

【江南的古城老镇】大山里的茆坪村

               
                 15、走在老街上,打个招呼就能随意拐进人家屋里。

【江南的古城老镇】大山里的茆坪村

        
    16、正是做饭时间,家家都忙着呢。
【江南的古城老镇】大山里的茆坪村

     

    17、
【江南的古城老镇】大山里的茆坪村
     

    18、
【江南的古城老镇】大山里的茆坪村

      

    19、
【江南的古城老镇】大山里的茆坪村
 

    20、用的大多是灶头,柴禾就少不了。
【江南的古城老镇】大山里的茆坪村
           

                  21、这家吃的早,但只有老人自己。

【江南的古城老镇】大山里的茆坪村

          
   22、老村老人多已是常态,能有子女照顾的老人是有福气的。
【江南的古城老镇】大山里的茆坪村

      

    23、村里多胡姓,这里是公共活动场所了。
【江南的古城老镇】大山里的茆坪村
        

    24、就在一片老屋中间,耸立着这栋建筑,是否有“鹅立鸡群”之感?
【江南的古城老镇】大山里的茆坪村

     

    进去一看才知道,这也是民居。

    民居名为“文安楼”,始建于清末民国初年,系茆坪村商人胡儒艺所建。由于胡氏源出于湖南文安,故名“文安楼”。说起“文安楼”的兴建,还有一段曲折的故事。胡儒艺有一个亲家名叫俞子联,那时在上海经商,有一年俞子联在上海购买彩票,一连中了3注头奖,发了大财。恰巧胡儒艺要与两个兄弟分家,由于自己没有房子,便向亲家借了一大笔资金,再卖了一些田地,在山清水秀的茆坪村建起了自己的“文安楼”。
  据说当年建造“文安楼”耗资3万银元,历时3年。楼的整体结构采用明清建筑风格,有前厅、后堂还有左右两厢房。前后厅堂均建有天井,宽大的天井下面,用大青石铺成明堂,东南面附墙外还建了个风格独具的望月台。厅堂前后上下雕梁画栋,虫鱼花草、风景人物无不栩栩如生,彰显着昔日的尊荣。特别是其牌坊形的大门,制作精美,是其他地方难得一见的。

    据胡氏后人回忆,当年康有为变法失败以后辗转各地,曾逃难至此,在“文安楼”滞留了3个多月。康有为饱赏茆坪的小桥流水、古木澄潭,闲来挥毫泼墨,作画题诗,临走时还依依不舍。据说,康有为来的时候还带来一只“百宝箱”,送给了胡儒艺点缀“文安楼”,里面不仅有康有为自己的18幅字画,还有“戊戌六君子 ”的书法作品,京剧大师梅兰芳题字并使用过的折扇。其中最为珍贵的是4件半米来高的菩萨雕像,据说原是清皇室珍藏的文物。不过这批宝贝在随后动乱的年代中,全都烧的烧、掳的掳了。除了康有为以外,一代宗师、大画家叶浅予也多次来过这里。叶老尤其喜欢坐在“文安楼”的望月台上,面对如画美景写生作画。康有为和国画大师叶浅予都曾赞誉其为“江南第一农居”。
    现在的胡家,居住着胡儒艺的儿子和孙子。胡儒艺之子胡宗陶老人年已八十多岁,看上去身体不是很好。家中事务由孙子打理。其孙告诉我们,为了保护这幢农居,桐庐县政府已将其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胡家人希望,能尽快落实实质性的保护措施。
     

    25、已近百年的文安楼,垂垂老矣。望月台濒临倒塌,雕刻精美的“牛腿” 已被毁坏。
【江南的古城老镇】大山里的茆坪村
     

    26、右边那个文保单位新配的牛腿,尺寸、材料、雕工都与原物相距甚远。
【江南的古城老镇】大山里的茆坪村
    

    27、告别茆坪,再过小河。河面很宽,如果水大,就是不小的河了。
【江南的古城老镇】大山里的茆坪村

 

   28、据说,富春江镇已决定将相连的芦茨、茆坪、石舍三村联建“风情小镇”,我们期待着。
【江南的古城老镇】大山里的茆坪村

(拍摄于2012年8月12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