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家笔下的闽南民俗,你看过吗?

 张天量书斋 2016-02-13

人 物 专 栏

画家·洪志雄

洪志雄,福建晋江人。先后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和福建师范大学,师承多位画坛名家,并师从其伯父中国美术学院洪世清教授学画游历并得真传。艺术创作涉及到中国画、书法篆刻、重彩画、连环画等领域,作品注重传统,注重生活,注重笔墨修养,讲究传统技法并自出机杼,力求自成面目。多年的勤奋探索,艺境渐高。其代表作有山水画《黄山松风》(钱君匋先生题跋)、高达4米的人物画作品《观音立像》,被镌刻在浙江省洞头旅游区东海之滨的摩崖上;连环画《泉州少林寺群英谱》等。

生活在闽南古城泉州的洪志雄,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都怀有深厚的感情,多期的观察使他逐渐领悟出古城的神韵,他以自己手中的画笔来描绘古城的山川市井、风土民俗,试图把这座积淀深厚的古城呼唤出其性灵来。主要的作品有《水墨刺桐城长卷》、《白描泉州民俗》、《画说泉州南音逸闻趣事》等。

现为泉州晚报首席美术编辑、泉州画院画师、市政协刺桐书画院画师、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闽 南 风 俗 画


◆南音演唱◆

一条古音乐的河流,从中原古韵中流淌而来,弥散在辽阔而快乐的泉南大地。飞天横抱琵琶,弹出千古绝响。千年的音符成为翡翠般的活化石,不老的宫商角徵羽,历久弥香。月白风清之夜,袅袅南音,有如天上仙乐,飘逸人间,悠扬动听,时而像岩洞滴水那么飘逸悠闲,时而像林间啼雀那么婉转多情,时而像骤雨叩窗那么激起欢悦。一曲《出汉关》,一曲《长台别》,还有一首《梅花操》,一首《八骏马》,如此优美,如此的勾魂摄魄!从闽南的古厝下启程,以超越时空的方式漂洋过海,播下的种子,生长一种思念,在游子心中发芽。


◆冬至搓圆◆

当严冬即将消融在点燃的红烛里,一碗汤圆飘着故乡的气息,温暖着游子的旅程。吉祥鸟放飞在闽南民居的窗棂上,生活的滋味在过节中回味:家家户户忙着买糯米,然后把糯米淘洗干净,晾干,磨成米浆,晒成米粉。主妇们张罗着把一个大簸箕摆放厅堂,把糯米粉和水搅拌,揉成粉团,全家大小围坐一起,憨厚的笑脸如一朵朵盛开的鲜花。簸箕中的冬节圆有大有小,有红有白,十分耀眼。那白白的冬节圆,象征着纯洁的亲情;红红的,象征着吉祥如意;圆圆的,象征着家庭团圆;甜甜的,象征着生活的甜蜜;连那很粘很粘的糯米,不也象征着亲人的骨肉相连吗?冬至搓圆,令那些散落在故园角角落落的故事和笑声,又围拢在一起。


◆提线木偶◆

这鲜活着的精灵,插上秦汉、晋唐的翅膀,穿越历史烟云,翔舞在历史文化名城。粉彩工艺的木偶头,线条洗练,继承了唐宋雕刻、绘画风格,独具匠心,巧夺天工。艺术家灵巧的双手,高超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16条纤细悬丝,牵出700余出传统剧目。上至帝王将相,下到丫环奴仆,乃至雄鸡、小猴,无不形神毕肖。或吹胡瞪眼,或撩袍甩袖,或打千问讯,极尽姿态。一个王朝的兴衰,一段别离的故事,一场惨烈的战争。那小小的戏台上,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演绎着政治家的阴谋、官场上的倾轧、小人物的凄怨、书生赶考、奴婢夜奔……几根细线,紧系在历史深处。


◆骑驴探亲◆

丑也是一种享受。舞台之上,这丑留下了幽默朴拙的乡土趣味,偏偏就丑出美,丑出艺术来。思念出嫁后久未归家的女儿,洪亲姆骑驴探亲。一路上,她挥鞭、逗驴把路赶;不曾想抵达亲家时,正逢女儿被婆婆欺;她随机应变把话问,“治理”了善挑是非的恶婆婆。动作夸张细腻、轻盈活泼,一颦一笑惟妙惟肖:花俏的洪亲姆夸张地再现了一个泼辣艳俗的老妇形象。在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里,饱含着一方水土特有的审美情趣,承载着一方水土独一无二的审美文化。爱与憎,在舞台上,也在人生里。


◆温陵迎妈祖◆

春风吹拂,碧波万顷的东海之滨,独具闽南特色的温陵迎妈祖活动热闹非凡。开锣鼓、头旗、绣旗、执士队、神轿、凉伞、庄仪团……一场祭拜和平女神妈祖民俗活动,吸引了近百名摄影家关注的目光。人潮汹涌,簇拥着和平女神。这里是花的海洋。侨乡女身着鲜艳的红衣,手中拿着几炷点燃的香,心中表达着共同的祈愿。妈祖不但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文化,扎根于海峡两岸民众心中的一种亲情文化;妈祖还是永恒的海神,是和平的象征,“灵泽宏施,陆台一体”,维系着祖国大陆和宝岛台湾的一脉香火。人间最为永恒的是那种泽披四海的大爱,它令天地动容,值得我们用一生珍藏。


◆端午民俗◆

侨乡的端午是龙的节日。高高翘起的龙头,势欲腾飞。擂响鼓点,咚锵、咚锵、咚锵,声振八方,响起奋进之曲,桨手们弯腰伸臂奋力划水,同步将入水的桨抽出水面,齐刷刷有力地向后摆去,船体披风斩浪,向前腾跃。水花四溅处,飞舟如脱弦之箭,你追我赶,场面十分壮观。两岸观者人山人海,万头攒动,他们摇旗呐喊,一时呼声雷动,锣鼓喧天,热闹非凡。英雄的故土,是英才辈出的地方。侨乡端午有一种游戏是当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操练水兵的方法沿用下来的。桅杆横放,由岸上伸向海面,杆上涂抹油脂,桅杆上挂上一个里面藏着鸭子的笼子。抓鸭子的人沿着桅杆快速走向桅尾抓鸭子。有人走到桅杆中途就滑跌海中,引起岸上观众阵阵欢笑声。端午,侨乡把奋进和腾飞写在希望的五月。


◆中秋博饼◆

从当年郑成功的传说中走来,从当年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中走来,侨乡的中秋月,是一枚银色的邮票,寄去多少游子的乡愁和祝愿。当骰子在大瓷碗里落下,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当欢声笑语从人们的心里飘出,眼底洋溢着快乐的微笑时,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总是特别温馨。叮叮当当的响声,那是双塔风铃的呼唤,总让人想起高甲南曲,想起桐江春潮,想起红薯甜香,想起母亲的背影和故乡的老屋,想起亲人刺桐树下的张望。清风明月中,博中状元,博出一个红红火火的好兆头。


◆梨园戏《陈三五娘》◆

鼓乐悠扬,茶香袅袅,舞台上青衣花旦正唱梨园戏《陈三五娘》,唱亮迷人的民间艺术,唱亮动人的爱情故事。一个流传在闽粤交界的古代爱情故事,一个关于反抗封建婚姻制度而毅然私奔的青年男女的故事,诉说昔日的悲欢与甘苦,明天的梦想与渴望。动情时,听者凝睇沉思,仿佛对往昔韶光的怀恋和追忆……一段晶莹的往事,在他们的眼眸中闪动。在袅袅升腾的祈祷中,有情人终成眷属。一扇幸福之门在祝福声里打开,聆听着春天款款而至的跫音。红红的烛光照亮未来,爱的故事在梨园戏里楚楚动人。


◆泉州拍胸舞◆

带着古闽越人对蛇图腾的崇拜,从岁月深处舞动起来。骠悍的男子汉组成舞队,赤脚,坦胸露背,没有任何乐器伴奏,随着领舞者一声吆喝,齐刷刷的抬起左掌,向着自己的右胸猛力拍击,接着,是右手拍向左胸,而后扬起手臂和手掌分别下击肋部和大腿,变幻有序,发出劈的响声。表演者头部诙谐地摇摆,随着手掌的动作,高高提起的光脚板也依着节奏一次次重重的落向地面——噼啪!噼啪!如此周而复始,连续不断……击掌回音、玉驴颠步、金鸡独立、蟾蜍出洞、半月斜影,时而跳跃、时而跪蹲、时而抬腿、时而踢腿。“归骑不令歌吹歇,万枝灯烛度花楼。”边歌边舞,情绪热烈,风趣浪漫,粗犷明快,酣畅得意。矫健的“东方迪斯科”,舞出侨乡豪迈的气概。


◆元宵花灯◆

似满天的星星,缀在泉州元宵的夜空。千姿百态、五彩斑斓的花灯点亮,整条街成了争奇斗艳的灯河。男女老少盛妆打扮,倾巢而出,走上街头,沐浴在祥和瑞气之中,祈望新年行好运。高耸入云的东西双塔,让一串串珍珠似的电灯缀亮了轮廓,显得特别雄伟壮丽。府文庙里,花灯倒映水中,流光溢彩。灯火三层,蘸沉檀其上,香闻数里。古人的描述足以让人领略当时泉州元宵夜的花灯盛况。泉州花灯点亮在史书里,一路照耀古今。人物灯、动物灯、座灯、宫灯、无骨灯、锡雕灯、走马灯、鲤鱼灯,造型美观。如今更集光、声、电于一体,远观近看皆宜,山水花草,亭台楼阁,色彩鲜艳,美不胜收。侨乡人陶醉在花灯的海洋里,光明之城在五彩缤纷中迈向未来。


◆高甲戏《连升三级》◆

一颗南海明珠,闪亮在名城,唱响了京城。傀儡丑的活泼风趣,让满堂牛鬼蛇神竟能生辉。乡村,集镇,城市,老人们在舞台边一起依依呀呀地唱着戏文,已成为一道风景,那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唱到动情处,神采飞扬,顾盼自豪。时光回溯到明末崇祯时,舞台上昏君、庸臣、权宦、无赖、骗子荒唐可笑的故事,暴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入木三分。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美与丑之间,谁是主角?


◆火鼎公火鼎婆◆

这是闽南沿海独特的风情画卷。嘴角点一黑痣,双颊画着大红妆,手拿方形绸布边走边舞。音乐响起,扭动身子,脖子、腰部也随着脚步的挪移,有节奏地扭起来,颠而不狂,醉而不痴。时而怒而瞪眼,喜则嘻皮笑脸,兰花指还朝你点了点。滑稽可笑的表演,引来众人或驻足观赏,或徒步追逐。扮演老公公者身穿羊羔黑裘,下穿宽筒裤,一手拿着长烟管,一手执着芭蕉扇;老婆子身穿镶边大襟红衫,下着镶边宽筒大红裤,头顶盘起高高的发髻,脚穿厚底绣花大红布鞋,一手拿红手帕,一手执着大圆蒲扇。公婆抬着一口架在木框上的大铁鼎,鼎中柴火烧得通红。这是泉州民间在春节元宵期间和寻常喜庆佳节、迎神赛会经常表演的一种舞蹈。侨乡人的日子在这舞蹈中,过得兴旺火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