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玉》第二章 第三节 “造型”

 天宇楼33 2016-02-13

古玉器造型,有其时代特定的风格。例如:史前“神玉”;红山文化玉猪龙、玉鸮与发簪(马蹄形器)双孔器、三孔器;良渚文化的玉琮、素璧、玉梳背等;殷商至西周时期的“礼玉”则有玉琮、玉钺、玉戚、玉璧、玉勒子、玉兔、玉蝉、鸮纹玉璧、领玉环等;春秋至汉代“王玉”有出廓玉璧、玉璜、玉组珮、玉覆面,还有螭龙鸡心珮、螭龙乳丁纹璧、龙凤璧等;隋唐后“民玉”;如:乐伎纹(飞天)写意人物、动物园雕等。宋代尚玉、爱玉渐成民风,人人想拥有玉,玉的造型纹饰越来越丰富,有刘海戏金蟾、高浮雕龙凤珮、望子成龙玉带钩等;南宋“辽金”时期有镂雕龙吐珠(摩羯)、春水秋山、龙首带扣。明代有子刚玉牌、圆雕辟邪手把件,清代的大玉山子、大玉腰牌、玉挂件、各种配饰等,这里不一一列举。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相同造型在不同时代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特别是远古时期,形制少、纹饰单调、雕琢技法单一,“老三代”器物(夏、商、周)多为扁平片状,用减地法、去阴留阳凸线、双阴线纹、双沟一面坡纹来装饰。春秋战国直至汉代都用去阴留阳满纹雕装饰玉璧、玉璜等装饰物,并衍生出了出廓装饰。汉代珮饰已应用镂空雕、高浮雕、动物、人物圆雕,件件饰物精致、生动、飘逸、大气。魏晋南北朝以后在发展高浮雕的同时,多应用镂空雕、圆雕工艺。隋朝至大唐盛世,人们审美逐渐趋于写实,更贴近生活,此时玉制实用器开始出现。为什么这样说呢?一九五七年山西考古发现“金边白玉杯”的出土可以证实注①,因为他的出土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早民间实用器。唐代写意圆雕运用已经比较普遍,实用器开始走入民间。有诗为证,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便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句,这可证明玉质实用器皿在唐代已进入大户人家。王翰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想这只夜光杯也是一个玉杯,做工考究、工艺甚佳,雕琢得薄,在微弱的烛光下能透光)。因此实用器走入民间是在隋唐时期。五代十国由于战乱,有特征的玉器遗存较少,特点也不清晰,暂不多谈。宋代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科技进步、工具改良,文人尚古爱玉,宫庭、民间制玉渐风行于世。仿制“古人”器物被视为时尚,匠人既创新又仿古,玉器型制更加丰富,文房四宝、餐具、茶具、家居等饰品琳琅满目,色彩缤纷,市场也更加繁荣,为了迎和市场,仿制古玉器大量出现。

明代社会发展、交通改善,大件玉料运输已不成问题。此时大件器如:玉樽、玉罐、玉碗、玉盘、玉杯逐渐进入达官贵人门户,民间百姓普遍拥有玉制小饰品,尚玉爱玉已成民风。如有机会,可以仔细观察每一类古玉器、型制风格和做工工艺,观察每一件玉器造型是否符合历史时代特征和自然演变过程,是自创的器形,还是仿古制作。或者只是自作的粗制烂造的形制或纹饰,不伦不类。玉器的造型是我们给古玉断代的依据之三。

 

 红山文化玉猪龙

这件玉猪龙整体呈褐色,包浆浑厚,柳根纹密布,通过包浆的缺失口,强光透射器件内部玉质结构细腻、均匀、洁净,少瑕疵,借助放大镜观察玉体表面柳根纹浓密相间、玉体有通透感、黄中泛绿色。器物用去阴留阳法砣出一双大圆眼,一对大耳朵,大耳高耸,躯体成C形,靠近颈部处有一穿孔双面对钻而成,孔口呈喇叭状,通体没有硬器加工的痕迹,整件玉器完整极少缺失,是距今五千多年红山文化代表作“玉猪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