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鹏题字 《高庆春书法集》出版,可喜可贺!这是他“十年磨一剑”的成果,是他近期书法创作水平及风貌的展示,记录着他在书法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的一段轨迹。 统览庆春这本集子中的作品,尽管形式上有着丰富的变化,但有两点不变是非常明显的。一是他的审美追求,总的看来他倾向于雄强、苍茫、厚重之美,不尚小巧华饰,求作品形式、笔墨表现对视觉的冲击力,这是时下书法“展览时代”大环境这个客观因素对庆春的影响力所致,同时也是他个人气质禀赋的表现,是他主动的审美选择。回忆起我小时候学书法,完全没有什么书法创作意识,只是在大人的督导下习字而已,是对照字帖依样画葫芦,而庆春这一代书家,生活、成长在当代书法繁荣发展的这三十多年中,从一开始接触书法就带有明显的书法创作意识,是在创作意识主导下的学习传统与探索出新。 书体选择已定,接踵而来面临的是文字不足。两千五百年前的楚篆文字遗存数量有限,使用于今天的书法创作时因文字不足而时时出现“拦路虎”,如何办?在用篆问题上庆春鲜明的站在艺术创作的立场。在创作中楚篆不足时,他取金文、小篆甚至隶化后的今文字结构,在造型上使之“楚篆化”,求艺术形式的统一协调而不局限于文字学意义上的纯粹。我们细读集子中的作品,就会发现作者是在楚简基础上杂取揉合,这是出于书法艺术创作的需要,这种创作方法已成为当下以古文字为母本的书法创作中常用的方法,当然,对于具体的文字篆法,也会有见仁见智的不同看法甚至争议,毕竟楚篆书法创作是新开辟的领域,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再一个问题是“写”。新出土的楚简帛书多是写在竹简木牍或丝织品上的古人墨迹,以前人们只看到锈蚀斑斑的青铜铭文及极度工艺化的石刻小篆,都是经过“金石异化”后的样式,楚简帛书出现后,古人书篆的本来面目毕陈无遗,这给当代书法创作者开辟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天地,原来篆书不只是古奥神秘或雕龙镂凤,古人写字是如此任性地自由挥运,在本真自然中一片天籁之音!庆春写篆力求表现自然挥洒中的这“天籁之音”,彻底解脱秦石刻小篆工艺化、模式化的束缚,求“唯笔软则奇怪生焉”的丰富变化。庆春取楚简帛书的自然与自由,并不拘泥于其原型,我们看到原生态的楚简帛书字都很小,是用小而硬的毛笔写在光滑的竹木材质上的,其点画表现着一种清爽灵动的美。由于工具、载体及书写方式古今不同,原生态的楚简帛书收笔处有许多露锋尖笔,如把细小的楚篆原封不动地放大“克隆”在宣纸上,则会有许多不协调处。这方面,前贤给我们作出典范,晚明孟津王觉斯将二王法帖中的小字放大,写成丈余条幅,就没有株守原帖中的用笔,没有走米南宫用笔“掷腾跳荡”的路子,而是取二王、米芾的笔势,加入颜真卿的厚重乃至篆籀意,表现出“如冶出金,随意流走”的点画质感,从而成就了王铎独特的笔墨表现语言。同样,庆春也是取用了楚简帛书自然书写中的节奏及用笔的势态,而充分注意长锋笔在生宣纸上写大幅作品的需要,在简帛书的灵动中加入了厚重苍茫,又注入了逸笔草草的意趣,从而形成庆春书篆不与人同的独特用笔方法。 《高庆春书法集》邮购联系人:郭先生15911139835 责任编辑:王海杰 您的转发与点赞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鼓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