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平经戊部

 木林森木2016 2016-02-13

太平经合校卷六十九 戊部之一

太平经卷之六十九

    天谶支干相配法第一百五

真人再拜曰:“愚贱生缘天师常待之以赤子之分,恩爱 洽着,仓皇得旦夕进见,天功至大,不可谢。今欲复有 质问密要,天之秘要,又不敢卒言。”“平道之,子既 为天问事,当穷竟,不得中弃而止也。”“唯唯。愚生 见天师所说,无有穷极时也。迺后弟子俱天觉承知,天 师深洞知天地表里阴阳之精,诸弟子恐一旦与师相去, 无可复于质问疑事,故触冒不嗛,问可以长久安国家之 谶,令人君常垂拱而治,无复有忧。但常当响琴瑟,作 乐而游,安若天地也,无复有危时,岂可闻乎哉?”“ 然,诸真人思精进乎?深眇哉,〈起〉所问,迺求索洞 通天地之图谶文,一言迺万世不可易也。天公疾多灾愁 苦之,〈止〉迺使诸真人来问疑乎?”“诺。”“且为 真人具说天之规矩大要,秘文诀令,使其□□,真人自 随而记之。”“唯唯。”“然,〈起〉夫皇天迺以四时 为枝,厚地以五行为体,枝主衰盛,体主规矩。部此九 神,周□天下,上下洞极,变化难睹。为天地重宝,为 众神门户。自有固常,不可妄犯,顺之者长吉,乱之者 长与天地乖仵。〈止〉”“
唯唯。愿闻其意,岂可睹耶?”“善哉,诸真人言也 。方为子具道之,但俱自精,安坐思吾言。”“唯唯。 ”

〈起〉“天常谶格法,以南方固为君也。故日在南方 为君也,火在南方为君,太阳在南方为君,四时、盛夏 在南方为君,五祀、灶在南方为君,五藏、心在南方为 君。君者,法当衣赤,火之行也。是故君有变怪,常与 阳相应,非得与他行相应也。阳者日最明,为众光之长 ,故天谶常以日占君盛衰也。真人知之耶?”“唯唯, 行知之矣。人君之法,常当求与仁者同家,有心者为治 。其可与共为治者,常当行道而好生。小小幼弱,于其 长臣贤成器者,君当养之,不宜伤也。故东方者好生, 南方者好养。夫不仁用心,不可与长共事,不明,不可 以为君长。故东方者木仁有心,南方者火明也。夫天法 ,帝王治者常当以道与德,故东方为道,道者主生;南 方为德,德者主养,故南方主养也。治者,当象天以文 化,故东方为文,龙见负之也。南方为章,故正为文章 也。〈止〉章者,大明也,故文生于东,明于南。故天 文者,赤也,赤者,火也。仁与君者动上行,日当高明 ,为人作法式。故木与火动者,辄上行也,君之象也。 故居东,依仁而上,其治者故当处南。〈起〉故东方为 少阳,君之始生也,故日出于东方也。南方为太阳,君 之盛明也。少阳为君之家及父母,太阳为君之身,君之 位也。少阳为君之家,木为火之父母,君以少阳为家, 火称木之子。〈 
止〉真人知之耶?”“唯唯。”“子已知之矣。〈起 〉少阴为臣,臣者以义屈折,伏于太阳。故金随火屈折 ,在人可欲,为臣者常以义屈折,佐君可欲为也,故少 阴称臣也。〈止〉真人知之耶?”“唯唯。”

“〈起〉太阴为民,民□行而不止。故水□行而不知 息也。民者,职当主为国家王侯治生。故水者,当随生 养木也。东方者,君之家也。〈止〉真人知之耶?”“ 唯唯。”“行,子已知之矣。”

“〈起〉天之格谶,少阳者畏少阴。故臣者,反主录 国家王侯官属也。太阳畏太阴,是故国有道与德,而君 臣贤明,则民从也。国无道德,则民叛也。是故治国之 大要,以多民为富,少民为大贫困。〈止〉诸真人晓知 之耶?”“唯唯。”“行,已觉矣。”

“〈起〉天之格法,分为六部。东南上属于天,故万 物生皆上行,蚑行人民皆出处外也,属于天。故天为之 色,外苍象木,内赤象火。〈 
止〉真人知之耶?”“唯唯。”“行,已晓矣。”

“天地之格谶,〈起〉西方北方,下属于地。故万物 至秋冬,悉落下归土也。人民蚑行至秋冬,悉入穴而居 。故地之为色也,外黄白象土金,内含水而黑,象北行 也。〈止〉真人知之耶?”“唯唯。”

“天之格谶,〈起〉东方南方位尊,上属天,主治, 为君长师父。西方北方位卑,属地,为臣,为后宫,为 民。故己者,甲之后宫也。甲,天也,王者之本位也, 故甲为心星。心星,火也,为王者。故东方亦为王者之 先也。心星,火也,行属南方。〈止〉比若日出东方, 而位在南方也。真人知之耶?”“唯唯。”“行,子已 知之矣。”

“天之格谶,〈起〉丙为火之长,最其大明者也,君 之位也。辛者属丙,辛者,丙之后宫也。〈止〉真人知 之耶?”“唯唯。”“行,子已知之矣。”“今己亦为 皇后,辛亦为皇后,何谓也?”“善哉,子之难也,得 天谶诀意。然己配甲,〈起〉甲者,丙之父也,故己迺 太皇后之宫也。辛者配丙,丙者,甲之子也。故辛者, 小皇后之宫也;丙者,迺甲之适子,受命皇之君也。真 人知之耶?”“唯唯。”“行,真人已知之矣。”“庚 者属乙,是国家诸侯王之●也。壬者属丁,是帝王女弟 之●也。癸者属戊,是国家太皇后之妇家也。”〈止〉“ 
善哉,真人已知之矣。”

〈起〉“今十干已解,各有所属,愿闻地之十二支当 云何哉?”“善耶!然天之为法,阴阳虽行,相过事者 各自有家。天之为法同,不举家悉相随而止耳。甲者以 寅为家,乙者以卯为家,丙者以午为家,丁者以巳为家 ,戊者以辰戌为家,己者以丑未为家,庚者以申为家, 辛者以酉为家,壬者以子为家,癸者以亥为家。故天道 者,反行治也。地道者,止也。故有分土,反无分民, 盖有国土而无国。故天地者不移,天反一日一夜周□一 竟,行之以此为常。故十二支各居其处,不随十干而行 也。〈止〉子知之耶?”“唯唯。”

“天地之道,四时五行,其道以相足,转而异●,周 □幽冥,无有极时,独古者大神圣人时时知之耳。欲尽 为子说之,难为财用,又复太文,反令益愦愦,使土德 之君见眩乱,不知所从,故止也。不惜为诸子说也,而 说无穷极,真人知之耶?”“唯唯。”“行,子少觉矣 。德君据吾天谶以治,万不失一也。是故天道,迺有固 界也。以东与南为君王象,属天,故名为天子也。以西 与北为后宫民臣象也,属地,故地为后宫也。真人知之 耶?”“唯唯。”

“天之格谶,东方者畏西方。是故天地开辟以来,王 者从兵法,兴金气,武部则致君之象无气。火者大衰, 其治凶乱。真人欲乐知天谶之审实也,从上古中古到于 下古,人君弃道德,兴用金气兵法,其治悉凶,多盗贼 不祥也。是故上古圣人深知天固法象,故不敢从兵革武 部以治也。帝王欲乐长安而吉者,宜按此天谶,急囚断 金兵武备,而急兴用道与至德,以象天法,以称皇天之 心,以长厌绝诸奸猾不祥之属也,立应不疑也。真人知 之耶?”“唯唯。”

“天之谶格法,太阳虽为君者,反大畏太阴,水之行 也。水之甘良者,酒也。﹝起﹞酒者,水之王也,长也 ,浆饮之最善者也,气属坎位,在夜主偷盗贼。故从酒 名为好纵,水之王长也,水王则衰太阳。真人欲乐知天 谶之审实也,从太古以降,中古以来,人君好纵酒者, 皆不能太平,其治反乱,其官职多战斗,而致盗贼,是 明效也。是故太平德君方治,火精当明,不宜从太阴, 令使水德王,以厌害其治也,故当断酒也。﹝止﹞”

   〔附〕酒者,水之王。水王当克火。火者,君 德也,急断酒以全火德。

“愿闻睹断之耶,断何所酒哉?”“但断市酒耳。” “今天师何睹何见,而独断绝市酒耶?”“然,夫市者 ,迺应水之行也。故四方人民凡物,悉□而往聚处。是 故江海,亦水之王长也。故凡百川财物,亦流往聚处也 。夫水者,北方玄武之行也,故贪,数□夺人财物。夫 市亦五方流聚而相贾利,致盗贼狡猾之属,皆起于市, 以水主坎。天之法,以类遥相应,故市迺为水行。纵其 酒,大与之,复名为水王。市人亦得酒而喜王,名为二 水重王。其咎六。厌衰太阳之火气,使君治衰,反致訞 臣。真人知之耶?”“今见天师诀之,眩乱不晓,愿闻 其大诀。”“善哉,子之言也。然诸真人乃远为天来问 事,为德君帝王解承负之害,吾无所惜也。俱安坐,为 诸真人分别悉说,道其大要意。”“唯唯。”

“天之谶诀,金玉兴用事。人大兴武部者,木绝元气 ,土得王。大起土者,是太皇后之宫也。气属西北方, 太阴得大王,则生訞臣,作后宫,失路腾而起,土王则 金相,复相随腾而起,巳与辛之气俱得兴王,腾而大起 。天之格法,则生后宫多訞,此非后宫之过也,此迺名 为治失天谶,失其大部界,反使灾还反相覆也。是迺天 地开辟以来,先师天时运未及,得分别具说天之大部界 也。令帝王便失天之法治,令生此灾变。真人深知之耶 ?”“唯唯。”“天之谶也,纵酒者,水之类也。市者 水行,大聚人王处也,而纵酒于市,名为水酒大王。水 王则火少气,火少气则化成灰,化成灰则变成土,便名 为火,付气于土也。土得王起地,与金水属西北。太阴 属于民,臣反得王。后生訞臣,巳气复得作,后宫犯事 ,复动而起,其灾致偷,盗贼无解时。各在纵水,令伤 阳德。今所以为真人分别说之者,见子来问事,大□□ 惓惓,承知为皇天欲佑德君,故吾为真人分明天地大分 治,所当象之,勿复犯也,犯者复愦愦致乱矣。子知之 耶?”“唯唯。愿问一疑。”“行言。”“今京师同聚 人众财货中类,京师反应水行耶?”“噫,诸真人学, 何一时昭昭、时时闇昧哉?不及。然安可尽及耶?然夫 京师者,迺应土之中,火之可安止处也。非若市,但可 聚财处也。夫京师迺当并聚道与德,仁与贤□,共治理 天下。何故迺言京师人君,但当聚财货乎?子其大愚哉 !子以吾言不信,为子道之。古者京师到今,诸聚道德 贤□者,天下悉安其理,但聚珍宝财货而无贤明者悉乱 。于真人意,京师宁可若市,但可聚财处非乎?宁解耶 ?”“唯唯。”

“为诸真人重明天谶格法。日者生于少阳,盛于太阳 ;月者生于少阴,盛于太阴。日者,天之精也,阳之明 也,故曰为君,位在南方;月者,地之精也,阴之明也 ,故月为臣,位在北方。南方为昼,北方为夜。是故日 得王用事,则月与夜衰短;月得王用事,则日与昼衰短 。故北方气王,则南方气衰;南方气王,则北方气衰也 。故当急止酒王,以断衰水金也。真人重明知之耶?” “唯唯。”

“天之格分也,阳者为天、为男、为君、为父、为长 、为师,阴者为地、为女、为臣、为子、为民、为母。 故东南者为阳,西北者为阴。真人欲知天谶审实,从天 地开辟以来,诸纵令兵武备,使王纵酒,使王从女政, 大从其言,使其王,少阴太阴与地属西北。从是令者, 后皆乱而有凶害。仁□道德贤明圣人悉属东南,属于阳 ,属于天。从是言者后悉理。”“愿闻夫贤圣何以属东 南方也?”“火之精为心,心为圣,木之精为仁,故象 在东也。东南者养长诸物,贤圣柔明亦养诸物,不伤之 也。故夫圣贤柔明为性,悉仁而明,仁者象木,明者象 火,故悉在东南也。”“善哉善哉!见天师之言,已大 解矣。”

“又天谶格法,东南为天斗纲斗所指向,推四时,皆 王受命。西北属地,为斗魁,所系者死绝气,故少阴太 阴土使得王,胜其阳者,名为反天地,故多致乱也。真 人知之耶?”“唯唯。愚生数人,缘天师哀之,为其说 天谶诀。愿问事,一言之。今南方为阳,易反得巽离坤 ,北方为阴,易反得干坎艮。”“善乎!子之难也。睹 天微意,然易者,迺本天地阴阳微气,以元气为初。故 南方极阳生阴,故记其阴;北方极阴生阳,故记其阳; 微气者,未能王持事也。故易初九子,为潜龙勿用,未 可以王持事也,故勿用也。此者,但以元气之端首耳。 ”“善哉善哉!”“行,真人已解矣。今吾所记天谶, 乃记天大部,能王持天政气,为天下纲纪者也。真人知 之耶?”“唯唯。”“今吾所言,正天下人君所当按之 以为治法也。子之所问,正气之端首也。今真人见吾言 ,或疑也,为诸真人具说天地八界。”“唯唯。”“日 之界者,以日出于卯,入于酉,以南为阳,北为阴。天 门地户界者,以巽初生东南角,干初生西北角,以东北 为阳,以西南为阴。子初九、午初六以东为阳,西为阴 。立春于东北角,立秋于西北角,以东南为阳,西北为 阴。此名为天地八界,分别阴阳位。真人宁解耶?”“ 唯唯。”“行,已解矣。是故大部以东南为天,西北为 地,地得顺从。令王得伏其天者为天地反,故凶。天得 行其事,王者得伏其地为顺,各得其所,故吉。真人得 书,思之思之,以付归上德之君,思吾文行之,与神无 异,天即佑助之不宜时也。行,为子说天谶证为小竟, 欲为真人大说,天上地下,绝洞八极及星宿罗列,悉一 二说,周流天道微妙,或人反眩,不知所之,后令真道 绝不用,无以解古□灾,复令上愁焉。故但为子说大部 易知者,使其觉而已。故不言微妙难知者也,不惜之也 。”“唯唯。愿请问一诀事言之。今且天师为愚生说天 之十干,皆有配合,地道十二支,同有阴阳奇偶,何故 独得天配合乎?”“善哉!子之难也,可谓为得道要乎 !然地者,但比于天,为纯阴独居,同自有阴阳耳。天 与地法,上下相应:天有子,地亦有子;天有午,地亦 有午;天有坎,地亦有坎;天有离,地亦有离;其相应 若此矣。是故丑未者,寅之后宫也。申者属卯,侯王之 婿也。亥者配辰,卯者配戌。辰戌者,太皇后之家妇也 。酉者属午,小皇后也。子属巳,巳,帝王女弟之婿也 。真人知耶?”“唯唯。”“是故干为帝王,支亦为帝 王。是故寅者,甲之支也,故丑未称后宫。午者,丙之 支也,故酉称后宫。卯者,乙之支也,故申称侯王之婿 也。辰者,戊之支也,故称太皇后之家也。亥者,癸之 支也,故称太皇后之家妇也。子者,壬之支也,故称帝 王女弟之婿也。巳者,丁之支也,故称帝王女弟也。此 天地相应和之法也。”“善哉善哉!愿闻此辰戌君,未 独男则共聚,女则共嫁,何也?”“微妙哉!子之难也 。然天者极阳,地者极阴也。地众,凡阴之长也。阴者 常偶数,故并也。”“今戊巳同地也,何故不并?”“ 善乎!夫戊巳者,五干也,地之阳也,位属天,故不并 也。真人知之耶?”“唯唯。”“行,子知之矣。今真 人难是也。今五行字迺转而相足,以具天下凡事。子得 吾书,自以类惟思其恶意,上下六方绝洞皆已备。是故 圣人见一以知万,大贤见一以知千,愚者力示会独乱, 不得道真也。故道德者付真人,真人知之耶?”“唯唯 。”“行,知之矣。愿复请问一事。令此上天之四时, 地之五行,悉道帝皇侯王后宫之家,天道尽往配之,中 亦岂有百姓万物相配乎?”“善哉!子之问也。可谓睹 大道要矣。然此相配者同耳。夫五行者,上头皆帝王, 其次相,其次微气。王者,帝王之位也。相者,大臣之 位。微气者,小吏之位也。王者之后老气者,王侯之位 也。老气之后衰气者,宗室之位也。衰气之后病气者, 宗室犯事失后之象也。病气之后囚气者,百姓万民之象 也。囚气之后死气者,奴婢之象也。死气之后亡气者, 死者丘冢也。故夫天垂象,四时五行周□,各一兴一衰 ,人民万物皆随象天之法,亦一兴一衰也。是故万民百 姓,皆百王之后也,兴则为人君,衰则为民也。真人知 之耶?”“唯唯。”“子已知之矣。”

 右以天谶长安国家以治訞臣绝奸伪猾灭 
  
  
 

太平经合校卷七十 戊部之二

太平经卷之七十

    学者得失诀第一百六

真人谨问:“吾复欲都合正所写师前后诸文,使学者不 得妄言,岂可闻乎?”“善哉!子何一日益闲习也。〈 起〉然,吾之道法,迺出以规阳,入以规阴;出以规行 ,入以规神;出以规众书,入以规众图;出以消灾,入 以正身;出以规朝廷之学,其内以规入室。凡事皆使有 限,努力好学者各以其材能,反失其常法,外学则遂入 浮华,不能自禁,内学则不应正路,返入大邪也。夫诸 学者迺常有大病,不能自知也。其好外学,才太过者, 多入浮华,令道大邪,而无正文,反名为真道,更以相 欺诒也。内学才太过者,多入大邪中,自以得之也;〈 
止〉不与傍人语,反失法度而传妄言也。今子乃疑, 故复来问之。今为子意善惓惓,●●无虑,为其规矩, 令各有限度可议,以为分界而守之也。〈起〉今古文众 多,不可胜限也。凡学乐得其真事者,勿违其本也。学 于师口诀者,勿违其师言,是其大要一也。夫学之大害 也,合于外章句者,日浮浅而致文而妄语也,入内文合 于图谶者,实不能深得其结要意,反误言也。〈止〉学 长生而出,合于浮华者,反以相欺也;合于内不得要意 ,反陷于大邪也。今子来反复问之,故为子陈其文,见 其限也;合其法度者,是也,不合者,非也,明矣。可 以是知之也。〈起〉凡书为天谈,十十相应者是也,十 九相应者小邪矣,十八相应者小乱矣,过此而下非真, 不可用也。名为乱天文地理,阴阳不喜,万物战斗,人 民被其大咎也。思养性法,内见形容,昭然者是也;外 见万物众精神者,非也。学凡事者,常守本文,而求众 贤说以安之者,是也;守众文章句而忘本事者,非也, 〈止〉失天道意矣。使人身自化为神者,是也;身无道 而不成神,自言使神者,非也,但可因文书相驱使之术 耳。说凡事本末中央相似者是也,不相类似者非也。入 室始少食,久久食气,便解去不见者,是也;求道,自 言得之不还,反有问者,非也。凡去者悉还,有教问者 是也,而无教问者,而容死也。守清静于幽室,成者是 也,自言得道行,以怒语言者,非也,失精之人也。入 学而日善,过其故者得道之,是也;入学而反为日恶, 不忠信者,非也,陷于大邪中也。读书见其意,而守师 求见诀示解者,是也;读书不师诀,反自言深独知之者 ,非也,内失大道指意也。学已得道,固事众师众贤不 懈者,是也,此日进之数也。故古圣师已知道,自若事 师,不敢止也,去师则读文不懈也;学而独自言得其要 意,不复力读古文圣辞,自言是,不事众圣明者,非也 ,下愚之人也。凡人学,而穷竟其可求学者,是也。万 物皆然,万物既生,皆能竟其寿而实者,是也;但能生 ,不而竟其寿,无有信实者,非也。为善得其实宜者是 也,不得其实宜者,但外是内非也。案读吾书尽,不离 绳墨,而得其实者,是也;读书出其奇,多才而不得其 要实者,非也。天有风雨而万物时生者,是也;风雨而 万物反伤者,非也,有毒也。为经道而日兴盛者,是也 ;不日向兴,反日向衰者,行内失其意者,非也。是故 夫天地之性,为善,不即见其身,则流后生,以明其行 也;为恶,亦不即止其身,必流后生,亦以谬见明其行 也。故夫为善恶者,会当见耳。但为善者,比若向日出 ,犹且彰明也;为恶者,比若向日入,犹且冥冥。此天 地阴阳自然性也。天生万物,迺各随其行而彰之,不隐 匿也。故善者上行,命属天,犹生人属天也;恶者下行 ,命属地,犹死者恶,故下归黄泉,此之谓也。得吾书 者,以付上德君也。吾有此书,敢障绝而传读之也。天 道治天,不可尽知也,不可听信一人之言。今故为子定 古圣文,今复要其合策,明书前后相因以相证也。天地 开辟以来,贤圣虽异世而生,相去积远,所疾恶者同也 ,共为天谈,救世得失也;其言相似,犹若重规合矩, 转以相彰明,不得不也。夫物类相聚兴也,其法皆以比 类象相召也,是明效也。为其失之于前,得之于后,考 合异同以成文也。拘古以明今,共议其事,以内文者, 明其外文,以外文者,还考系其内文也。使可万世传, 无重过于天。一人之言,不可独从也。众人之言,深策 取古贤圣之辞,内与天同也,共定而置之。帝王日明解 诀,诸愦乱灾恶除,天无重忧,共为者兴,拒逆者灾不 除也。”

 右是学者得失诀 
  
  
 

太平经合校卷七十一 戊部之三

太平经卷之七十一

    真道九首得失文诀第一百七

真人再拜,“请问一事。”“然,言之。”〈起〉“今 天师为太平之气出授道德,以兴无上之皇,上有好道德 之君,乃下及愚贱小民,其为恩迺洞于六合,洽于八极 ,无不包裹。〈止〉今贤□得师文学之,及其思虑为道 ,上以何为竟,下以何为极乎?”“善哉!真人之问, 一何微要也。其欲闻洞极,知神灵进退邪?”“实愚蔽 暗,事者不及,唯天明师录示之。”“诺。〈起〉道有 九度,分别异字也,今将为真人具陈其意,自随而记之 ,勿使有所失也。”“唯唯。”“然,一事名为元气无 为,二为凝靖虚无,三为数度分别可见,四为神游出去 而还反,五为大道神与四时五行相类,六为刺喜,七为 社谋,八为洋神,九为家先。一事者各分为九,九九八 十一首,殊端异文密用之,则共为一大根,以神为使, 以人为户门。〈止〉今为子条诀之,亦不可胜豫具记, 自思其意,其上三九二十七者,可以度世;其中央三九 二十七者,可使真神吏;其下三九二十七者,其道多耶 ,其神精不可常使也。令人惚惚恍恍,其中时有不精之 人,多失妄语,若失气者也。”“今愚生见师言,眩冥 不知东西,愿分别为下愚生说之。”“然,其上〈起〉 第一元气无为者,念其身也,无一为也,但思其身洞白 ,若委气而无形,常以是为法,已成则无不为无不知也 。故人无道之时,但人耳,得道则变易成神仙;而神上 天,随天变化,即是其无不为也。其二为虚无自然者, 守形洞虚自然,无有奇也;身中照白,上下若玉,无有 瑕也;为之积久久,亦度世之术也,此次元气无为象也 。三为数度者,积精还自视也,数头发下至足,五指分 别,形容身外内,莫不毕数,知其意,当常以是为念, 不失铢分,此亦小度世之术也,次虚无也。四为神游出 去者,思念五藏之神,昼出入,见其行游,可与语言也 ;念随神往来,亦洞见身耳,此者知其吉凶,次数度也 。五为大道神者,人神出,迺与五行四时相类,青赤白 黄黑,俱同藏神,出入往来,四时五行神吏为人使,名 为具道,可降诸邪也。六为刺喜者,以刺击地,道神各 亦自有典,以其家法,祠神来游,半以类真,半似邪, 颇使人好巧,不可常使也,久久愁人。七为社谋者,天 地四时,社稷山川,祭祀神下人也,使人恍惚,欲妄言 其神,暴仇狂邪,不可妄为也。八为洋神者,言其神洋 洋,其道无可系属,天下精气下人也,使人妄言,半类 真,半类邪。九为家先,家先者纯见鬼,无有真道也, 其有召呼者,纯死人之鬼来也。〈止〉此最道之下极也 ,名为下士也。得其上道者,能并使下,得其下道者, 不能使其上也。”“今愿闻何故有是上下乎哉?”“然 ,此者,人行之所致也,守本者得上,好身神出入游者 得中也,愚人迺损其本守末,他游神者得下。守本者能 尽见之,守中者半见之,守末者不能还自镜见之道也。 故凡学者,迺须得明师,不得明师,失路矣。故师师相 传,迺坚于金石,不以师传之,名为妄作,则致凶邪矣 。真人慎之慎之!”“唯唯。”“故古者上学圣贤,得 明师名为更生,不得明师者,名为乱经。故贤圣皆事师 迺能成,无有师,道不而独自生也。”“善哉善哉!” “真人欲知其效,比若夫人居大贤之里,则使人大贤; 居中贤之里,则使人中贤;居不肖之里,则使人不肖, 常不及,此之谓也。学此道者,审之详之,此天之要道 也。慎之慎之!”“唯唯。”“行去,道归其人,以付 贤明。”“唯唯。是神诀要道也。”

 右真道九首得失文诀

    致善除邪令人受道戒文第一百八

真人问神人曰:“受道以何为戒乎?”神人言:“道乃 有大戒,不可不慎之也。夫且得道,临且成之时,乃与 诸神交结也,与精神为邻里,出入相见睹,与人相爱, 若父子也。夫道,乃重事也,或悔与人,且欲夺人道, 故先试人,视人坚不。共来欺人,使人妄语,得其辞语 ,坚闭之,慎无传之也,即可得寿也,久可得真道矣, 传之日消亡矣,又使人好生而恶害。”真人曰:“愿闻 其日消亡意。”“精神消亡,身即死矣。夫虚无绝洞之 道,常欲使人好生而恶杀,闭口无泄,迺可万万岁也。 ”真人问神人:“愿闻无泄之禁忌。”神人言:“然, 大人泄之亡其位,中人泄之,即断其气,小人泄之,灭 其世类也。所以然者,夫天地乃以此自殊异自私,故能 神尤重之也。”“夫天地不深知绝洞之道,以何为神乎 ?以何为寿乎?”“记之,吾告子,其精之重之慎之。 ”真人唯唯,不敢妄言也。真人稽首,“愿更闻其将欲 败人,奈何乎哉?”神人言:“然,于人心中有恶意, 使大邪来欺,人能坚闭耳,不听其辞语,则吉矣;听其 辞,则凶害矣。夫人君听之,恶其臣,言其臣不忠信而 欲反也。臣子听之,恶其君,就来欺之,言子今当为圣 人,今当为人君。小人听之,使人自言且大尊也。父听 之恶其子,子听之恶其父,辩变其辞语,荧惑人心意, 言其且善且恶,乱人政治,一喜一怒,大佞之邪也,方 欲害人也。从古到今,诸学长寿者,皆不得度于此辞也 。”真人问曰:“当奈何哉?”神人言:“闭耳无听, 闭口无语,此但佞邪,无可听者也,听之即真道去,去 即死矣。子欲长存,慎之此辞也。吾已为子先更之,几 何中于此大邪矣。吾常自正吾心,不复用之也。此大邪 常积,欲观人坚不;大猾邪常或乃来入人之腹中,动人 之心,使人心妄为故也。时时怒喜,不能自禁止,皆为 邪所误也,为邪所推,众□得灭亡。于此者积众多,审 得其重戒,心亦不可移也,非独学道者也。百姓喜怒无 常,同是子可为也。子慎之自精。”真人唯唯。真人曰 :“吾身尝中于大邪,使吾欲走言,吾欲当为人主,后 当飞仙上天。吾受其言,信之大喜。后反三月病癫疾, 见神人天师言,心中大悦喜,吾亲尝中如此矣,几为剧 病,后癫疾自止得愈,遂得数千岁。今自幸复与神人相 睹,重复道戒,睹见门户,冀得长度为天上之吏。”神 人言:“子持心志坚如此,何忧不得上九天,周历二十 五天乎哉?今是诸得上天之士,皆得持心坚密,不可误 者也;诸可荧惑误者,皆反蚤死,不得度也。欲得长寿 ,读此文以为重戒,此乃死生之戒,不可不慎也。是故 古者圣贤先得度世者,不聆此之力也,学道而反不得, 不长度者,皆坐聆此,得其贼也。夫天上大神,非贼人 可为,便使人还此害克,故无大福也;当生反死,转为 天贼也。今吾所教示真人书,悉皆可得大寿矣。或得度 世,但谨自持,无以此为害,审能专心,可得万万岁。 ”真人唯唯。“吾不敢为非,请受明戒。”神人言:“ 子好道如此,成事,得上天之阶矣。真人问戒,独有此 邪?复有深者邪?复有上天之戒,固固戒人耳。专戒以 言共欺人,言人且尊贵,以是戒人。故使人触防禁,得 诛死焉。复数试人以玉女,使人与其共游,已者共笑人 贱,还反害人之躯。但人常默万岁无可聆,但独自守终 命,何有害哉?死生之间,专此也。”真人唯唯。真人 问:“何故专使邪神来试人乎?”神人言:“道重难与 人也,其执必坚,死而已者,亦不夺人之愿也。天上度 世之士,皆不贪尊贵也。但乐活而已者,亦无有奇道也 。记吾戒,子□□矣,吾言万世不可忘也,正使上行穷 周无訾之天,其戒皆如此矣,无复有奇哉也。”真人唯 唯,“不敢离绳墨之间也。”神人言:“ 
审如子言,已得道矣。吉者日进,邪者上休矣。持心 若此,成神戒矣。成事,乘云驾龙,周流八极矣。大道 坦坦,已得矣。命已长寿无极矣。”真人曰:“唯唯。 ”神人言:“道实大无内外,但常恐为大邪所害,而不 听一邪,邪于何败乎?故古者帝王好道而学,不听邪者 ,尽得万万岁;其听用邪言者,悉自败矣。吾道迺万端 ,悉当知其利害。”真人唯唯。“今得神人之辞,皆得 须臾长生乎?”神人言:“不深戒,成事□□凶矣,道 不得成也。”真人言:“吾生有禄命邪,侥幸也,迺得 与神人相遭逢。”神人言:“然,六人生各自有命,一 为神人,二为真人,三为仙人,四为道人,五为圣人, 六为贤人,此皆助天治也。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 主风雨,道人主教化吉凶,圣人主治百姓,贤人辅助圣 人,理万民录也,给助六合之不足也。故人生各有命也 ,命贵不能为贱,命贱不能为贵也。子欲知其审实,若 鱼虽乘水,而不因水气而蜚,龙亦乘水,因水气迺上青 云为天使乎?贵贱实有命,愚者而妄语。古者圣人帝王 ,其大优者,不复录问伪言也,知其□□,会无可能为 也。此比若教无道之人,令卒蜚,安而蜚乎哉?能飞者 ,独得道仙人耳。夫百姓相与游戏言,我能蜚,实不能 蜚,此妄言者若此矣。”真人言:“善哉,吾一觉于此 。”神人言:“ 
子自若愚,为天命可强得也哉?”真人言:“然此道 亦可学耶?”神人言:“然,有天命者,可学之必得大 度,中贤学之,亦可得大寿,下愚为之,可得小寿。子 欲知其效,同若凡人学耳。大贤学可得大官,中贤学者 可得中官,愚人学者可得小吏。夫小吏使于白衣之民乎 ?以是言之,犹当勉学耳。”真人唯唯,“吾为之,未 尝敢懈也。”神人言:“然,努力信道,天地之间,各 取可宜,亦无妄也。”真人唯唯,“请得尊天重地,敬 上爱下,顺用四时五行可为,不敢为非也。”神人言: “善哉善哉!子得道意矣,吾不复重教示子矣。”

 右致善除邪令人受道戒文 
  
  
 

太平经合校卷七十二 戊部之四

太平经卷之七十二

    斋戒思神救死诀第一百九

六方真文悉再拜问:“前得天师言,太平气垂到,调和 阴阳者,一在和神灵,归俱分处,深惟天师之语,使能 反明洞照者,一一而见之,其人积众多,何以能致此, 诸道士能洞反光者,能聚之乎?”“噫!大善哉。天上 皇气且至,帝王当垂拱而无忧。故天遣诸真人来具问至 道要,可以为大道德明君悉除先王之流灾承负,天地之 间邪恶气,鬼物凶奸尸咎殃为害者耶?故真人来,一一 口口问此至道要也,诸弟子亦宁自知不乎?”“忽然不 自知也。”“今忽不自知,何故问之?”“归思天师教 敕,有不解者,今不自知,当皆以何能聚此诸绝洞虚靖 反光能见邪者怪之,今故相与俱来共问之也。”“善哉 ,真人精益进,乃知疑此。天使子来,悉为德君具问可 解邪者。”“诺。”“方今为真人具说,分别道其要意 ,安坐共记。”“唯唯。”〈起〉“天地自有神宝,悉 自有神精光,随五行为色,随四时之气兴衰,为天地使 ,以成人民万物也。夫天地阴阳之间,莫不被其德化而 生焉。〈止〉得其意者立可睹,不得其大要意,无门户 知;能大开通用者大吉,可除天地之间人所病苦邪恶之 属,不知其大法者,神亦不可得妄空致,妄得空使也。 ”“愿闻其意,使可万万世传而不妄。”“善哉,子之 问也。然欲候得其术,自有大法,四时五行之气来入人 腹中,为人五藏精神,其色与天地四时色相应也;画之 为人,使其三合,其王气色者盖其外,相气色次之,微 气最居其内,使其领袖见之。先斋戒居闲善靖处,思之 念之,作其人画像,长短自在。五人者,共居五尺素上 为之。使其好善,男思男,女思女,其画像如此矣。此 者书已众多,非一通也。自上下议其文意而为之,以文 书传相微明也。吾书虽多,自有大分,书以类相聚从, 字以相明,则毕得其要意。”“唯唯。”“此四时五行 精神,入为人五藏神,出为四时五行神精。其近人者, 名为五德之神,与人藏神相似;其远人者,名为阳历, 字为四时兵马,可以拱邪,亦随四时气衰盛而行。其法 为其具画像,人亦三重衣,王气居外,相气次之,微气 最居内,皆戴冠帻乘马,马亦随其五行色具为。其先画 像于一面者,长二丈,五素上疏画五五二十五骑,善为 之。东方之骑神持矛,南方之骑神持戟,西方之骑神持 弓弩斧,北方之骑神持镶楯刀,中央之骑神持剑鼓。思 之当先睹是内神已,当睹是外神也,或先见阳神而后见 内神,睹之为右此者,无形象之法也。亦须得师口诀示 教之,上头壹有关,知之者遂相易曰,为其易致易成, 宜远于人,便间处为之,易集近人,必难成也。于其道 成曰明大绝反洞者聚之,病形不多,多则吉,少则凶。 ”“或有不及所治,不决解愈,当得多少而可哉?”“ 高得万,中得四五千,下得十数百,如百数十。”“其 何多也?”“噫!真人其复故愚邪?安坐,方为子道其 大要意也。今承负之后,天地大多灾害,鬼物老精凶殃 尸咎非一,尚复有风湿疽疥,今下古得流灾众多,不可 胜名也。或一人有百病,或有数十病。假令人人各有可 畏,或有可短。或各能去一病;如一卜卦工师中知之, 除一祸祟之病;大医长于药方者,复除一病;刺工长刺 经脉者,复除一病;或有复长于炙者,复除一病;或复 有长于劾者,复除一病;或有长于祀者,复除一病;或 有长于使神自导视鬼,复除一病。此有七人,各除一病 ,这除去七病。下古人多病,或有一人十数病,乃有自 言身有百病者,悉无不具疾苦也。尽诸巧工师,各去一 病,这去七病,其余病自若在,不尽除去。七工师力已 极,此余病不去,犹共困人,久久得穷焉,故多得死, 不能自度于厄中也。人生比竟天年几何,睹病几何,遭 厄会衰盛进退。天之格法,比如四时五行有兴衰也。八 卦干坤,天地之体也,尚有休囚废绝少气之时,何况人 乎?人者,乃象天地,四时五行六合八方相随,而壹兴 壹衰,无有解已也。故当豫备之,救吉凶之源,安不忘 危,存不忘亡,理不忘乱,则可长久矣。是故治邪法, 道人病不大多。假令一人能除一病,十人而除十病,百 人除百病,千人除千病,万人除万病。一人之身,安得 有万病乎?故能悉治决愈之也。子知之邪?”“唯唯。 ”“故教其豫作戒,成其道者聚之者。”“唯唯。”“ 行,子知之矣。行,为真人明陈列之。此所治病者,鬼 物大邪,共为盗贼。夫帝王安平,常备军师。兵者以备 人,反为无义,成奸贼也。故一人敢死,十人不敢当; 十人敢死,百人不敢当;百人敢死,千人不敢当;千人 敢死,万人不敢当;万人敢死,四面横行。备其有疾病 折伤,故军师乃备万二千人者,以备非常。其二千人者 ,但备以补其休逋耳,乃能服之也。真人知之耶?”“ 唯唯。”“行,子已知之矣。”

    不用大言无效诀第一百一十

“请问一事天师,今太平气垂到,邪气当思息除去也。 ”“然,子言是也,又非也。然太平气至,邪固当自消 去。惟天地开辟以来积久,邪气大众多,更相承负;太 平之治气虽至也,亦安能一旦悉卒除此乎?故当豫备之 。为其作法困穷,然后求索良工,已大后之矣。夫上古 之人,人人各自知真道,又其时少邪气。太上中古以来 ,人多愚,好为浮华,不为真道,又多邪气狂精殃咎, 故人多卒穷天年而死亡也。悉由用心愚闇蔽,不知豫防 其本也。今当上德君治,天爱之,不欲使其若此愚人多 穷也,当使卒其大德,与天同心。故天使诸真人来问疑 ,使吾为其陈法,可以厌御邪不祥妖恶者,故吾为真人 具言之。今真人反言当自除不备,此言非也,名为大误 君子之辞也。子言不可用也。”“何谓乎?”“然有大 急,乃后求索之,不可卒得也,令人穷困矣,故真人言 大误,不可用也。今积谷乃满仓,可以备饥饿也。今为 真人察察道之,使可万万世不忘也。”“唯唯。”“今 饥乃教人种谷,言耘治之,待其米成,乃可得火炊食, 亦岂及事邪?于此已饿死困矣。或不及春时种之,至冬 饥念食,乃欲种谷,种之不生,此岂能及事活人邪?非 独身穷,举家已灭亡矣。是真人之一大愚,无知冥冥之 大效也。行复为子说一事:今人掘井,所以备渴饮也, 居当近水泉,所以备渴也;临渴且死,乃掘井索水,何 及得也,已穷矣。是真人复问,二愚闇。复为真人说一 事:古者有穴居,今者作庐宅,所以备风雨也。及不风 雨之时,居野极乐矣;浮云已起,雨风已至,迺作庐宅 ,已雨寒而困穷矣。是真人三愚也。复为真人说一事: 夫太中古以来,圣人作县官,城郭深池,所以备不然, 其时默平平无他也。及有不然,小人欲污乱,君子乃后 使民作城郭深池,亦岂及急邪?是真人剧愚暗效也。行 复为真人说一事:今军师兵,不祥之器也,君子本不当 有也,下之恶之。故当置于鞘中,坚治藏之,必不贵有 之也,不贵用之也。但备不然,有急乃后使工师击治石 ,求其中铁,烧治之使成水,乃后使良工万锻之,乃成 莫耶,可以战斗,御急者亦岂及事邪?已穷服矣,死命 属矣。是非六真人之大愚不及邪?”“唯唯。”“有过 非过也,思事当详卜之胸心,乃出之也,后勿轻妄语也 。”“唯唯。”“为真人道小决事,反以明大。夫古者 圣贤之设作梳与枇,以备头发乱而有虱也。夫人生而不 栉,头乱不可复理,虮虱不可复得困;乃后求索南山善 木及象骨奇物可中栉者,使良工治之,发已乱不可复理 ,头中之虱,不可胜数,共食人,头皆生疮矣;然后得 梳与枇,已穷矣。然后为真人陈小决事,以小况大。夫 河海五湖,近水之傍多蚊虻,不豫备作可以隐御之者。 夫蚊虻俱生而起飞,共来食人及牛马,牛马摇头踶□, 不能复食,人者大愁且死,无于止息,然后求可以厌御 之者,已大穷矣。真人宁明知之邪?”“唯唯。”“行 ,子已觉矣。夫良方所以能厌御疥虫,善衣善处,所以 厌御蚤虱。不豫备之,病之,乃求索可以去之者,已得 大穷愁病之矣。子知之邪?”“唯唯。”“是尚最天下 小小财备数之物也,何言其大巨者乎?夫天地之间,时 时有是暴鬼邪物凶殃尸咎杀客,当其来着人时,比如刀 兵弓弩之矢毒着人身矣。所着疾痛不可忍,其大暴剧者 ,嘘不及□,倚不及立,身为暴狂。比若闲亭,远帝王 之县吏,壅阏断人辞语,不得言变事。于此之时,乃求 索良工长者以自救,已穷矣。辞已不通,无可复得言之 矣。子知之邪?”“唯唯。”“行,子已觉矣。故吾尤 急。此死亡,天下大凶事也。故吾文□□●●,教有德 人君豫备之也。上贤明见吾书言之,必大觉矣;中贤见 吾文言,必小觉;下愚不觉,反笑吾书不备其本,已自 穷矣。天地帝王,无过于是也。今行太平气至,阳德君 治,当得长久。凡天下人死亡,非小事也,壹死,终古 不得复见天地日月也,脉骨成涂土。死命,重事也。人 居天地之间,人人得壹生,不得重生也。重生者独得道 人,死而复生,尸解者耳。是者,天地所私,万万未有 一人也。故凡人壹死,不复得生也。故当大备之,虽太 平气乐岁,犹有邪气。比若一家虽善,中犹有恶人,但 相忍耳。是故益聚道术士者,为有不然,辄当除之,不 疾除之,则生之矣。故教其豫多其人也。夫大学所以益 积道德之人者,备求可得也;如不豫蓄聚,求不可卒得 也;如有变事,欲问古今比列,不豫有大□道德之人, 无能卒对解者。令人君闇蔽,卒有疑事,问之不以时决 解愁,乃后往求索远方贤明□术,何及于●●当前乎哉 ?真人知之邪?”“唯唯。”“行,子已大觉矣。”“ 虽每发言有过责,不问又会不知之。愿决一事言之,今 是或高则万人,中则数千,下则数百,何可卒得卒成乎 ?”“善哉,子之问事也。但教十数人以善成之,且自 转相易,有急效之,有成功者。令使上德道君重之爱之 ,于其有功者赐之,众人且愿之,于其愿之而大从,使 其为之,于其得者共尊敬爱之。此四时五行天地之神精 ,见尊重爱,莫不说喜,使人吉利。德君长蒙其吉福, 众贤□下及愚人,莫不争欲为之也。即为者日益多,以 久久,大小尽化。能人人为之,乃选取其中第一大功者 悉聚之,大有功者署其位,小有功者赏赐之,天下人莫 不欲为之。但恐大多,不可胜记。何患忧少哉?真人何 其大愚暗且蒙也!一事大决毋取用,但好大言者也,是 人无益于人也。但效式之,常有成功者,即其人得道意 ,大信人也。知但数言,而无大效者,即是其不得道意 而妄语,大佞人也,不可用也,乱道者也。真人知之耶 ?”“唯唯。”“行去,慎之戒之。诵读吾书,惟思其 上下意,以类相从,更以相证明,以相足也。迺且大解 ,知吾道所指趣也。”“唯唯。”

    五神所持诀第一百一十一

“愿请问一大决,东方之神何故持矛乎?”“然,可毋 问也,真人必自知之。”“所以问者,天师幸哀后生为 作法,不问则令后世不得知天道之意决。”“然,此者 ,天之象也,物者各从其类。东方者物始牙出头,尽生 利,刺土而出,其精象矛,故为矛;其神吏来,以此为 节。南方万物垂枝布叶若戟,故其精神而持戟;其神吏 来,以此为节。西方为弓弩斧,西方者天弩杀象,夫弓 弩斧,亦最伤害之长也;故其神来,以此为节。北方为 镶楯刀,北方者物伏藏逃,镶楯所以逃身者也;刀者, 小人所服,亦常以避逃以害人,非上君子之有也;故其 神来,亦以此为节。中央者,为雷为鼓为剑;中央者, 土也,五行之主也,鼓亦五兵之长也,剑亦君子道德人 所服也,亦五兵之长也;故中央神来,以此为节。是天 地自然实信之符节也。比若人生当有头,应此持其节, 实信符传来对,不若此,即非其行神也。应他神妄来对 ,悉为乱政,久久其治乱难平安,故皆求信符节也。真 人知之耶?”“唯唯。”“是说乃浅而深,虽不足道者 ,反乃当与天地四时五行气相应和。”“善哉善哉!” “行,真人知之矣。”

 右厌邪人尽变成道以救死命诀 
  
  
 

太平经合校卷七十三至八十 五 戊部五至十七

    阙题

守道德积善,乃究洽天地鬼神精气,人民蚑行万物四时 五行之气,常与往来,莫不知其善者矣。

    阙题

大慈孝顺闾第一:慈孝者,思从内出,思以藏发,不学 能得之,自然之术。行与天心同,意与地合。上有益帝 王,下为民间昌率,能致和气,为人为先法。其行如丹 青,故使第一。明道德大柔闾第二:明经道德,为百姓 先,学好道,善聚德,不致盗贼,上有益帝王化之,最 真吉矣。孝悌始学化善闾第三:始学欲为善,心中有庶 几,去邪就正,且成仁行未化也。佃家子谨闾第四:佃 家谨力子,平旦日作,日入而息,不避劳苦,日有积聚 ,家中雍雍,以养父母,得土之利,顺天之道,不敢为 非,有益县官。大不仁之子、无义少年好兵聚奸闾第五 :无义之人,不仁之子,不用道理,骂天击地,不养父 母,行必持兵,恐畏乡里,轻薄年少,无益天地之化, 反为大害,并力计捕,捐弃沟渎,不得藏埋。不和家中 、欺老爱少、共食异财闾第六:家将必败,骨肉不和, 不能相教,妄传往来,更相逃避,背本向末,其祸不救 矣。悔过弃兵闾第七:生于穷里,希有闻睹,不知善恶 ,有过天下,行不合天,赖有明君,使我就善,少不知 学,长乃悔之,使善人贤士以五尺柱高,卒有去闾,学 者当考问之,一旦民皆为善矣。悔过更合善闾第八:室 学不成,祸乱悉生,赖有明君,知我情由;令我悔过, 反致为人师矣。大恶人邪贪败化闾第九:尸禄邪恶贪贼 ,欺上害下大佞,名为官贼,似人之形,贪兽之情,无 益天地阴阳,灾深当诛亡。除过复正悔事闾第十:悔过 改行易心,少无善情,灾害数生,朝过暮改,名为善人 。此十闾,古贤圣人之法,乐人为善,使不相贼伤,欲 令各终天年,还反其道,防绝其本,得睹太平之气也。

    阙题

神者皆以□正,其根太相,太相系于帝王,因以正天行 之。其次根系于皇后,因以顺地理。中根系于众圣,因 以理阴阳。细微小根系于庶民,因以理万物。大人为之 得大,中人为之得中,小人为之得小,皆可有正也。帝 王行道德兴盛,日大明,少道德少明;皇后行道德,月 大光明,少道德少光明;众贤行道德,星历大耀,少道 德少耀。四根俱行道德,天下安宁,瑞应出,大光远。 遥观天象,风雨时善,夷狄归心,灾害自消。今得天师 书道德,以往付谨民,使谨民使归,上有大仁道德之君 ,可以平天下之理而长安身。帝王尸上皇天之第一贵子 也,皇后乃地之第一贵女也。夫至神圣贵人,职当居百 重之内,而反忧天下万里之外,受天业为阴阳六合八方 持统首。天地之尊位,为神灵所因任,上下洞极万物蚑 行之属,莫不归心。于是作无上灵宝谒,能知天意,明 于星历之吏,名为太史,直事不得逋,日与夜迭上观候 天气盛衰,三光之得失,乐得天敕戒以自安也。十一月 则修黄钟,导地下之气使上通,乐得后土意以自安矣。 作明堂于太阳丙午之地,为其开八窗四达,乐通八方四 时之气,欲与八风四时之气合其吉以自安也。明辟四门 ,乐得天下奇文殊策,希见之物,贤明异术,可以长安 天下而消灾异。古者圣人在位,常力求隐士贤柔,可以 共理。愿闻四时为尊贵,然王气乃为无气之长也,众气 所系属,诸尊贵之君也。王气乃为天、为皇、为帝、为 王、为太岁、为月建、为斗冈、为青龙、为大德、为盛 兴、为帝王、为无上王、为生成主。是故王气所处,万 物莫不归王之;王气所居,皆王而生;所背去悉死,由 元气也。故王气处阳则阳王,居阴则阴王,居天则天王 ,居地则地王,所处者皆王,受命主理。是古者圣人王 者,春东、夏南、秋西、冬北、六月中央,匝气则谒见 天,王气乃尊于天。当月建名为破大耗,当帝王气冲为 名死灭亡,元气建位,帝王气为第一气,尊严不可妄当 也。月建后一为闭,闭者,乃天主闭塞其后,阴休气恐 来前为奸猾,干帝王建气也,故闭其后也。开者,天之 法,不乐害伤也。故开其后者,示教休气,为其有为奸 者乐开使退去也。不去当见收,收则考问之则成罪,罪 则不可除,令死危。故后五为危,危则近死矣。故后六 为破,天斗所破乃死,故魁主死亡,乃至危也。故帝王 气起少阳,太阳常守斗建。死亡气乃起于少阴,太阴常 守斗魁。是故后六将天常休之空之,与地同气,主闭藏 匿,奸宄与邪鬼物同处,不可妄开发。古者贤人好生也 ,悉气属斗前,与天行并,故日吉能有气也。诸为奸猾 阴贼恶邪,悉象阴气,属斗后,故日衰,所为者凶。元 气恍惚自然,共凝成一,名为天也;分而生阴而成地, 名为二也;因为上天下地,阴阳相合施生人,名为三也 。三统共生,长养凡物名为财,财共生欲,欲共生邪, 邪共生奸,奸共生猾,猾共生害而不止则乱败,败而不 止不可复理,因穷还反其本,故名为承负。夫天道无心 ,遭不肖则乱,得贤明则理。古者帝王得贤明乃道兴, 不敢以下愚不肖为近辅,速以吾此文付上德之君行之。 洞明者光,以三气相见问之,占十中十,所理悉理,此 第一善明,可以为帝王使;占十中九,一气乱不理,可 为诸侯使;占十中八,二气乱不理,可为凡人使。过此 已下,名乱天正道,必有冤结,鬼神精伏逃不见,不可 理,不能调和太平之气。子欲得道思书文,求道之法静 为根,为根,积精不止神之门;五德和合见魂魄,心神 已明大道陈;先知安危察四邻,群神大来集若云。若是 不息长寿君。哉大道不用勤,形若死灰守魂神,魂神不 去乃长存,周者反始环无端;去本求末道有患,众民失 之不得完,思其意无失真言,清静为本非用钱;可不重 爱明师言,顺受师语不死焉。愚者逆师与鬼邻,不得正 道入凶门,遂不复还去神,骨肉腐涂称祖先,命已灭亡 大穷焉。

    阙题

凡愚之术,皆从内出,自有法律,厚为本根,见神而活 ,亦无苦愁,神恶劳烈,安心定意,慎无暴卒。久久自 静,万道俱出,长存不死,与天相毕。为之必和,与道 为一,贤持无置,凡事已毕。俗念除去,与神交结,乘 云驾龙,雷公同室,躯化而为神,状若太一。详思书言 ,慎无失节。凡精思之道,成于幽室,不求荣位,志日 调密,开蒙洞白,类似昼日。不学之时,若夜视漆,东 西南北,迷于其室。令贤圣惶●,心独战栗。五守已强 不死亡,安贫乐贱可久长,贱反求贵道相妨,尊官重禄 慎无望,强求官位道即亡,不若除卧久安床。不食而自 明,百邪皆去远祸殃。守静不止不丧,幸可长命而久行 ,无敢恣意失常。求之不止为道王,治活之术各异方, 与民殊事不相妨。上之好生,民命久长。俗教道上有仁 王,圣主思道,化下流行,令民清廉,永无祸殃,民之 不死,上之明也。上无明君教不行,不肯为道反好兵, 户有恶子家丧亡,持兵要人居路傍,伺人空闲夺其装, 县官不安盗贼行。观民可为上可明,人君好仁,下求长 生。上之不仁,下多邪倾,皆令夭死,不知乐生。下愚 好德,上教令也。民之好道者,其主明也;尽欲长生, 远祸殃也;不食廉洁,去诸兵也;垂拱无为,弃不祥也 ;圣主大兴,其民相亲也;恩及下愚,是其王也;天道 好生,以安上也;下愚不争上之庆,天下幸甚,莫不归 王也。民不好道者,上之不明也;内怀奸心明行也;不 好为德,反好兵也;父子分离,居道傍也;不得长生, 积死丧也;家有贫子,若虎狼也。上之无德,兵祸殃也 ;下愚为君,化不行也。民多好仙,帝王明也;天见其 治,恩下行也,蚑行喘息,皆被光也。

    阙题

天者好生道,故为天经;积德者地经,地者好养,故为 地经;积和而好施者为人经,和气者相通往来,人有财 相通,施及往来,故和为人经也。古者将学问者,皆正 其本。比若种木也,本索善种,置善地,其生也,本末 枝叶悉善。本者是其本师,枝实者是弟子。是故古之学 ,悉先念思本,乃学其道也。故可为者,得与天心合, 故吉也。夫种木不择得善木,又植恶地,枝叶华实,安 得美哉?此者,始以端身,正性道意,止归之元气,还 以安身。念古法,先师所职行,何以能自治。计定意极 ,且自得之。先以安形,始为之,如婴儿之游,不用筋 力,但用善意。详念先人独寿,其治独意,以何得之。 但以至道,绳邪去奸,比若神矣,无有奇怪。本正以是 为之,故得天心,不负地意,四时周,五行安,子孙不 相承负,各怀至德,不复知为邪恶也。

〔存〕真人问曰:“何为天经,何为地经,何为人经 ,何为道经,何为圣经,何为贤经,何为吉经,何为凶 经,何为生经,何为死经?”神人曰:“然修积真道, 道者,天经也。天者好生,道亦好生,故为天经。修积 德者,地经也。地者好养,德亦好养,故为地经。修积 和而好施与者为人经,和气者相通往来,人有财亦当相 通往来,故和为人经也。修积上古中古下古道辞为道经 ,修积上古中古下古圣文为圣经,修积上古中古下古贤 辞为贤经。其师吉者为吉经,其师凶者为凶经,其师生 者为生经,其师死者为死经也。法由圣显,道寄人弘。 ”要修科仪戒律钞卷一 

    阙题

入室独居,思经道之本,所须出入,贤者先得其意,其 次随之,遂俱入道,与邪相去矣。

入室思存,五官转移,随阴阳孟仲季为兄弟,应气而 动,顺四时五行天道变化以为常矣。失气则死,有气则 生,万物随之,人道为雄。故立五官,随气而兴,天道 因气飞为雄。真人积气,聚神明,故道终常独行,万民 失气故死。丧者为贱,生者为贵,子守道可长久,随气 而化。天为常,无急名利,道自行。天道常生无有丧, 地道持两主死亡。夫上古圣贤者于官,中士度于山,下 士虫死居民间。贤者见书,深思此言,先难后易,身亦 无患。而守德成大道,身学已更九室成神人。其念常与 凡人殊绝异,朝夕未常念地上,欲闻天事也。意乃念天 上职事,乃后可下九室。积精笃竭自化,易其形容,即 是上天圣人也,不得复理民间时事明矣。吾之书乃使高 士遂生而不见,下士不敢妄为妄言也。吾书为道,所能 穷竟人志,使人贤不肖各尽其才,至死无可复悔者,乃 各尽其天命也。欲寿乐久存者,思正道意,可往矣;不 乐久存者,宜就俗事,但乐止其身而已。

    阙题

验行镜其身,自知可为得失法。贤明智迺包裹天地,积 书无极,而不能自寿益命,此名空虚,无实道也。术士 之师也,久久还自穷之,学能遍授天文地理,悉解万物 之情,众书并合备具,而不能事亲尊君,此知无益也。 详思此言,吉凶可知矣。此以简行,即令人自知得失。

    阙题

学问何者为急?故陈列二事,分明士意失得之象。自开 辟已来,行有二急,其余欲知之亦可,不知之亦可。天 地与圣明所务,当推行而大得者,寿孝为急。寿者,乃 与天地同优也。孝者,与天地同力也。故寿者长生,与 天同精。孝者,下承顺其上,与地同声。此二事者,得 天地之意,凶害自去。深思此意,太平之理也,长寿之 要也。诸欲为善,求活者少。故父母者,生之根也;君 者,授荣尊之门也;师者,智之所出,不穷之业也。此 三者,道德之门户也。父母,迺传天地阴阳祖统也;师 者,迺晓知天地之意,解凡事之结;君者,当承天地, 顺阴阳,常务得其意,以理道为事。故此三者,性命之 门户也。深思此言,万害除矣。寿孝者,神灵所爱好也 。不寿孝者,百祸所趋也。此道自然不用力,欲知其效 ,常随人意善恶所致。心意谋事于内,响应于外,欲知 其道,正影响之应也。心以意吉凶之门户。古者太平之 君,其理要但用心意善,即臣善;用意误,得臣亦误。 心意,天地枢机也,不可妄动也,使和气错乱,灾害日 生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