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我想和大家聊一个轻松话题:天人合一之象与取象比类。
一天早晨,一位学员告诉我说:“老师,我已经搞骨关节疾病专科了。”
我问他:“那么,我提一个问题:骨头在人体是属于凉还是热的性质呢?”
他迟疑了一下,说:“我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老师说呢?”
我又提示:“狗吃了骨头就会便秘,拉不出来,你养过宠物狗,这一点应该是知道的。但这是怎么回事呢?”

他回答不上来,我告诉他:“这就说明骨头属于热的性质,因为骨头位于生命的深层的核心位置,能不热吗?万物都是外皮凉内里热,否则阳气就会散失,无法保全了,这个道理应该是清楚易知的。”
他说:“那么肾的病、骨头的病,就应该是热病啦!”
我说:“正是这样,肾主封藏,封藏一身之水,所以肾病多是水亏,水亏就是火旺,这个道理显而易见的。《素问》十二经病终时肾经尤其热,连牙齿都长(zhang)长(chang)了,你忘了吗?——通常所见的肾病都是热病,寒证正如喻嘉言所说的是误治的结果。”
这其中蕴含的正是取象比类在临床的意义?

这位同学又问:“那么肾阳又是怎么一回事啊?”
我说:“正是由于肾为水脏,而这个水又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是热水而不是凉水,所以肾可以理解为‘水深火热’之脏,其病机无非是热病,假如肾水寒凉了,那就一定是误治损耗阳气是结果,也就是危证,急需救治。有人不知此理,以为凡是肾虚就一定是阳虚,其实是没有根据的想象。正是因为肾虚其实就是水虚,就是阴虚,阴虚一定是热病,所以腿痛就用黄柏治疗正是古人的通例。如朱丹溪、李东垣、叶天士都是如此论述的。”
再补充一下:《金匮要略》时代的肾虚概念,主要是指肾阴虚和肾气虚,前者可以六味地黄丸为代表方,后者可以金匮肾气丸为代表方。至于古人为什么重视肾气,是因为肾主封藏,气虚就会水流覆地而不能聚拢。后世发明了许多补肾的方剂其实都是补益肾气加强封藏的功效,不应理解为补益阳气。如果肾阳虚损,往往是误治的结果,必须用真武汤之类回阳才行。
还有人问,取象比类难道不就是分类或者类比吗?

我的回答是:分类或者类比都是逻辑学的概念,不同于取象比类,不应该把它们混为一谈。类比是有严格的范围限制的,不同类的事物是不可以类比的,而中医的取象比类恰恰是违反了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但这样的思维方式却很管用,它对于利用自然界原本存在的植物、动物、矿物来疗病却很有功效,这实在是太奇怪了。
事实上,取象比类是古代传统文化里面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论,古人不仅用这种方法论治病,还应用于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如儒家所说的修齐治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取象比类的应用结果,所以取象比类才值得我们认真学习,认真研究。

学习中医技术就是学习中医的认识世界的方法,掌握了方法,也就是学会了中医。有人把经典背诵如流却不会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那就等于没有学习。
希望今天的这篇文章对各位的学习有帮助。
祝大家新春快乐!
作者:孙曼之 老师
行医于渭南,身残志坚,文革中开始自学中医,刻苦钻研中医经典以及各家学说,尤其是历代医家医论医案,擅长熟练运用传统的辨证论治方法诊疗。
--编辑: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