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学用:自命不凡,就断了根本

 道德经学用 2016-02-14
 
 


【卷首语】

《道德经》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意即:道是广大的,其作用无穷无尽。道是深远的,就好像万物的始祖。磨掉锋芒,化解纠纷;与光相和,与尘同在。道是幽隐的,似在似不在。我不知是谁的孩子?好像在天帝之先。

 

【大道很简单,很朴素】

很多人误以为大道是神奇缥缈的,大道洒向人间的就是取之不完、用之不尽的自在圆满的安平泰祝福,可是大道的达显方式又是那么的平凡、普通。

老子在此就主要讲了大道是精神的,也是生活的;是贴近实际、贴近大众、面向俗世的。其实,大道演化出来就是生活、是日常;是着衣吃饭、是行住坐卧;当然也是有为与有言、有治与有欲;是尖锐与纷争,是社会与人群的熙熙攘攘……

 

【形而上的伟大,离不开形而下的基础】

在生活中,不论您的思辨与感悟是多么神奇,有多么超凡入圣的激情与骄傲,您的一切认知仍然来自生活、来自尘世、来自此岸。一切形而上的伟大,都离不开形而下的基础。彼岸的信息再神圣,只有下载到此岸的日常生活中,才能绽放生命的精彩!

但生活中往往有一些自命不凡者,视生活、视百姓如草芥,自以为大如天宇,自视重如泰山,其实这样的人犹如断了线的风筝,失去了根本!

真正的精英,老子把他叫做“圣人”,是密切联系生活的,是大洋若土、大雅若俗、大智若愚的——其实,大思想家只若平常人,即您我。真正有学问的人、真正有见地的人,却普普通通。真理比谬论一般来说要朴素得多而且实在得多,它没有动听的词语,它只是一个普普通通而已。真正的大道也是这样,它是生活,它是自然,它是朴素,它是真诚。

 

【功归天下,才能收获安平泰】

当人类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之时,当人类越来越试图让自己成为特别显眼的人物时,就越来越不认同自己的平凡,就越来越生出许多人为的事情——破坏环境,累人累已,损命折寿之事。当一个人在追求非凡之时,往往烦恼就产生了,凶祸就产生了,灾难就产生了。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其实无足轻重,这本是上天赐与的最好礼物!

如果您一定要把自己看成是一个了不起的重要人物之时,您将是有限的;您将是被限制的;您将是一个被囚禁的人;您将是一个高高在上从而切断了与天地能量联结的人、切断了与宇宙集体智慧联结的人。

只有当一个人对社会做出了很大功德,同时又把功德归于天下,归于大家,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之时,把自己归于无的时候,安平泰的祝福力量才会从四面八方流向您。

 

【觉知内修的具体方法】

老子在《道德经》第四章中,告知后人具体的修炼方法是:

一、通过内修来打磨掉人类身上所有的不知足、锋芒、贪婪、争斗和杂乱、困扰等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挂碍;

二、通过内修来打磨掉让人耀眼的自身光芒——就是保持一颗“知者不博”的谦卑心,保持一颗与普通人群在外表上一致的平常心。

这不仅仅是为了避凶趋吉,其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内修的需要!一句话,这就是让我们修最高境界的“道法自然”。

所以,时刻不要忘了:修行“道法自然”的终极目标不是修神奇、不是修灿烂、不是修伟大!修行“道法自然”,是让我们回归平凡、平淡、从容,因为这才是“道”的本来面目。

 

注:原文摘自赵妙果老师《道德经学用.回信系列》

编辑整理:道德经学用编辑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