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把机会让给对手

 昵称535749 2016-02-14

1910年,爱迪生发明了有声电影之后,电影很快在风靡全世界。1914年,美国人布拉斯基先后两次到港投资摄制影片,在香港引起了轰动。

当时,一个叫梁少坡的年轻人,敏锐地感觉到了电影蕴涵着的巨大商机。他觉得电影必将取代戏剧成为新的大众娱乐方式。梁少坡积极参与布拉斯基的电影制作,很快就掌握了电影的拍摄技巧与常规流程。拉下来,他想寻找一个投资方,成立中国首个电影制作公司。

梁少坡首先找到的自己的好朋友邵仁枚。梁少坡激情洋溢地向邵仁枚描绘了电影的美好前景,并强调“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请邵仁枚务必要抓住这个机会,尽早投入电影业。邵仁枚慎重考虑了三天后,委婉地拒绝了梁少坡。

梁少坡很是不解,一向以极具商业眼光著称的邵氏家族为什么对电影这一朝阳产业不感兴趣呢?沮丧之余,梁少坡找到了香港当时另一个旺族——黎氏家族的黎北海、黎民伟兄弟。黎氏兄弟与梁少坡相见恨晚一拍即合。1922年,中国第一个电影公司——民新影画片有限公司轰轰烈烈地开张了。

开张后,黎氏兄弟才感觉到投资电影不易。首先是电影器材十分昂贵,包括摄影机、印片机、接片机、洁片机、摄卡通机、水银灯、炭精灯、发电机、布景板等,从法国百代公司整整购买了近一船的器材。单是化装品就花了数千元,至于水银灯,则花了五万多元。其次是没有专业演员,连业余的女演员也几乎招聘不到,因为当时香港社会风气保守,市民反应冷淡。又经朋友介绍,他以港币450元月薪,包来往船费和膳宿的高额报酬,聘请了一位德国摄影师……还没进行拍摄阶段,民新影画片有限公司的资金就已经陷入困境。

要承认,黎氏兄弟是很有商业头脑的。关键时候,他们在1922年12月13日的香港《华字日报》上刊登了一则招股公告,面向社会集资,把民新公司组建成股份制公司。靠着黎氏家族的影响力,公司很快筹集了足够的资金。

1925年2月23日,民新公司投资拍摄的中国首部故事片《情场法网》(又名《胭脂》),在香港新世界戏院公映,受到香港观念热烈欢迎,场场爆满。大家纷纷向黎氏兄弟表示祝贺。

可是黎氏兄弟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票房收入远远抵不上影片投入。仅仅两个月后,1925年5月4日,民新影画片制造有限公司黯然解散。近百位投资人血本无归。

此后,香港又陆续成立了几家电影制作公司,但都惨淡经营。

直到一九三零年,邵仁枚才涉足电影业,他与六弟邵逸夫成立邵氏兄弟影视有限公司,一炮打响,迅速走红,成了中国电影业的当仁不让的龙头老大,由邵逸夫捐资建造的“逸夫教学楼”也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

如果邵氏兄弟在1922年就投入电影业,那么我要说,他们的下场一定会和黎氏兄弟一样。这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时机”的问题。商业眼光不仅意味着选对项目,更意味着瞅准时机。面对一个尚不成熟的市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定会死得很惨。因为,高回报,也就意味着高投入,甚至会是长时间的高投入。如果你的资金不是绝对的充裕,而且面对的是一个尚不成熟的市场,那么,请把机会让给你的对手。等你的对手把路探明了,你再进入,就事半功倍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