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微课堂】手把手教你写《雁塔圣教序》

 涤砚堂 2016-02-14

前两期我们介绍了《王羲之怀仁集圣教序》的结构要点,这一期,我们来学习《圣教序》的另一个版本——褚遂良楷书《雁塔圣教序》。


专栏讲师管敬泽演示《雁塔圣教序》中的“象”字


关于《圣教序》,我们先听个故事吧。

在唐代,有一个叫陈祎的和尚立志佛学,云游遍访佛教名师。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他从京都长安(今西安)出发,去天竺(今印度及印度次大陆)求佛取经。经过千辛万苦,历时17年,行程5万里,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带回佛经52筐,657部。回国后,他至力翻译取回的佛经。共译出经、论75部,凡1335卷,其中即有脍炙人口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他终生译经,直至圆寂。没错,这个和尚就是唐僧。唐僧的行止,为中国佛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人之一。
唐僧的事迹自唐以后在民间广为流传,逐渐成为故事乃至传奇。元代吴昌龄编写了《唐三藏西天取经》的杂剧,明代吴承恩又将其神化,说其是金蝉子转世。为其配上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白龙马,设计了西游途中的九九八十一难。创作出了我国四大文学名著之一的神话小说《西游记》。
唐太宗李世民为唐僧西游、艰苦取经的事迹所感动。于唐僧回国的当年,敕命唐僧在长安的弘福寺翻译梵经,并为其所译之《瑜伽师地论》亲自撰赐序文。该文即是后日为中国书法人临摹千年的《圣教序》,其影响之大,甚至超过佛教界。
李世民亲撰《圣教序》后,即命朝中书法大家褚遂良抄写,并勒石镌碑。该碑立于西安南郊慈恩寺大雁塔下,即是今日著名楷书法帖《雁塔圣教序》的原石。与此同时,李世民还命当时的著名书僧怀仁,以王羲之书,集《圣教序》文。以求以中华书圣之书,弘扬佛教文化,表彰唐僧壮举。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一文二体成三碑”
《圣教序》碑事,在中国书法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都具有传奇色彩。因缘在其“一文二体成三碑”。
“一文”,即为唐太宗李世民亲撰的《圣教序》文。大唐贞观,是中华历史上最为光辉而伟大的时代,朝中文人雅士济济。太宗舍众高才而亲自捉刀,足见其对圣教之重视。历数历代篆、隶、草、行、楷数千上万通碑石,由当朝“一把手”亲撰碑文者,可谓凤毛麟角。
“二体”则有二解:一为《集字圣教序》的“王体”和《雁塔圣教序》的“褚体”;二为“王体”与“褚体”分别为一行一楷,此为两种“人体”加两种书体。
“三碑”,指《集字圣教序》是刻于一通碑石;而《雁塔圣教序》的文字,却分别刻于两通石碑。合计确为三碑。

《雁塔圣教序》与褚遂良
《雁塔圣教序》是褚遂良的代表作,书后六年褚遂良即去世,也可说是晚年留下的杰作。字体瘦劲,极富丰神,此碑在运笔上则采用方圆兼施,逆起逆止;横画竖入,竖画横起,首尾之间皆有 起伏顿挫,提按使转以及回锋出锋也都有了一定的规矩。横画有左低右高的俯仰,竖画的向内凹呈背势,隶书似的捺脚仍然存在,却增加行书笔意,字势显得极为活泼,意古而势活。充分体现了褚遂良书法中特有的婀娜多姿、潇湘逸宕的特点。
专栏讲师:管敬泽
唐褚遂良被称为:"一代教化主"可见其地位。其书法"少则服膺虞监,长则祖述右军"。早期作品巜伊阙佛龛碑》(641年)、《孟法师碑》(642)风格平整,端庄,宽博古质,多参,虞世南,《龙藏寺碑》,继承较明显,自我风格少了一些,是无我书写状态。其书于永徽四年(653年)的巜雁塔圣教序》则自成家法,点画遒劲,放宽架构的结体,用笔流畅飞动,以行入楷,线条一波三折,顿挫起伏,节奏感强烈,粗细变化明显。
临习时应注意,提笔时行笔速度应稍快,呈劲健之线质,按时如折,捺钩时重顿迅?而出,轻重须分明,特别是横、竖之行笔中断须提(虚)。与右军有别,右军中实。"S"弧线用笔,婉媚遒紧,这个掌握以后,创作时可稍减,否则会千字类同,这个动作只须空中完成,而形立于纸上则减之。褚字临习必须重势,带行入楷,不要因字而字,要用笔生势成字,否则停留在写字基层上。如同时临汉巜礼器碑》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雁塔圣教序》的线条特征
《雁塔圣教序》分“序”和“记”。前面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太宗李世民撰文,《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序记》为高宗李治撰文,“序”较安和稳重,“记”用笔较恣肆。
线条最突出的特征,是轻灵与跳跃感,即强调笔画的轻重变化,用孙过庭的话讲是“变起伏于锋杪”。碑中字很难找到平直的笔画。有人说他追求的是“唯美”,倒也不为过。可以想见每一笔的提按动作,笔画姿态的丰富。“横折竖”必然要有丰富的节奏变化。

另一个特征是“流动”。或者说是行书状态,即孙过庭所言“使转”赋予楷书的流动之美——情性,“使转为情性”,反之,则是“真不通草,殊非翰札”。《雁塔圣教序》虽为碑刻,但流动的用笔状态传达得非常准确,甚至牵丝连带都很清晰。可以想见其书写速度是比较快的,点画起收之间不只是“眉目传情”,以至于“勾肩搭背”了。

笔势的特点
《雁塔圣教序》尤其在笔势的应用上,在唐代楷书中属于比较丰富的。笔势的应用,会让整个字很灵动。横的变化有平、仰、覆,竖的变化有直向背。
横画
横画形态丰富多样,运笔变化多端,线条总体呈现挺劲秀美之态且具有明显的态势变化。横画主要包括长横、短横、左尖横、右尖横等。横画在此碑中多是稍往右上倾斜,其中长横由一波三折的特点则是先往右上方倾斜后再通过往右下方向的重顿笔压住笔画走势,使字重心平稳。
横画用笔提按明显,多呈“两头粗,中间细”的形状,细如铁丝,粗如坠石。

竖画
在褚遂良以前,楷书运笔多用“一拓直下”,而褚遂良泽改锋芒毕露为逆入藏出。他的竖画的姿态以背势为主,而其运笔则主要是以“直锋入笔,逆锋出笔,两端提按回锋,中间细而略呈弧形。”仔细观察,会发现线条内部细微的曲线变化。
撇画
雁塔圣教序中笔画多是承袭王羲之书法中潇洒姿媚、用笔舒展、节奏感强的特点,使笔画富有韵味。撇画一般在字中与捺画组合,主要起拓宽字势的作用,或左收右放或左放右收。斜撇往往通过其弧形走势使得笔画更加生动,竖撇书写纤细、灵活轻巧。


捺画

褚遂良楷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楷书中保留有浓厚的隶意,如碑中的捺画,即平捺或斜捺的写法,明显比其他笔画粗壮、伸展和夸张,并含有隶书笔意,多采用重笔长捺。前半部分较为纤细,后半部分多是粗重,或波磔方整,或用笔圆润,或短促果断,或向外延伸。



讲师介绍
管敬泽,1970年出生于江苏武进,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恽南田书画会秘书长,2002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书法硕士研究生班,师承尉天池、言恭达、马士达等教授。作品获首届“孙过庭奖”全国行草书大展优秀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