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把多少人套进去了,且是连环套,大学群、中学群、班级群、校友群。群外有交集,大群套小群。这群望着那群,好不热闹! 开始进群时,你欣喜莫名,兴奋难寐,每日微信不倦,对着手机嘿嘿直乐。几十年未谋面的同学,忽喇喇地出现在眼前,四海之大,你的同学遍天下,那种感觉好比坐拥天下。你反复地端详各个照片,寻找记忆中的影子,放大拉伸,明察秋毫,寻找脸上的细微变化。修过的,你会心一笑,素颜的,你唏嘘岁月。感情如同回到青春年代,一起欢乐地回忆谁谁谁怎样怎样,四海之内皆兄弟,给你平淡的日子激起阵阵微澜。一起见证青春的人,没有理由不高兴。也许你的青春黯淡无光,也许你自己觉得简直没有青春,但同学群能放大青春的光芒,让你觉得那时候的你快乐无忧,天也蓝地也美(这倒是真的),大家一起手拉手就跟着跳起来。这就是群的感染力量。 这种热情,随着各路同学被一网打尽出来示众而渐渐减退,接下来挟着热情的余威,各地同学聚会风起云涌,北上南下,东进西出,迎来送往,推杯换盏,俨然成了系列剧,不时地在微信里播出。其中饶有趣味的莫过于从前细腰健背的帅小伙,如今宰相肚里能撑船,从前小鼻子小眼的小女子,如今是最显年轻最经老的那个。从前没听见说话的如今滔滔不绝,从前拘谨腼腆的如今见人就投怀送抱,从前叱咤风云的如今冷眼旁观,从前默默无闻的现在是桌上做东的主角。尤其值得玩味的是,人到五十,相貌由自己养成,性格潇洒的,活得自在,眉宇之间自有不俗的气质;而学生时候就比较现实的人,必走大妈老伯路线。也许男同学要承担的责任更多些,要现实沉稳,因此除少数清瘦的,多是肉身粗重,你也可以解释为,心宽体胖,活得很有安全感,或者君子不重则不威。 群聊的,意犹未尽加入私聊;见面的,幻想照进现实。就像谈恋爱,大约谈到三个月,就会进入下一个阶段,同学群的热情也许持续不到三个月,就渐而分层了,浮泛的,沉淀下来了,一切又回到从前,各自归位。尘埃落定,相知的仍然还是原来经常联系的老同学,曾经十分要好一度失联的密友,纵有万种风情不知从何说起,新近添加的朋友依然显示“你已添加了某某某,你们现在可以开始聊天了”,可是下面空白一片。离开群里气氛、单独的你们还是无话可说。大家依然循着各自的生活节奏和轨迹而生活着,其实挺好的,能够彼此互致问候、表达善意足够慰藉了,特别是,记忆中模糊的一个名字,现如今变成一个活生生的影像,有了一些熟悉感亲近感,如同白头宫女闲话玄宗。 同学群,一开始时充当幻想的桃花源,在群里久了,田园变成专供观光的生态园了,你在观光的同时也在自觉不自觉地比较、分析,谁谁谁更沧海桑田了,谁谁谁在炫富显官,谁在愤世嫉俗,谁在孤独求聊,红尘俗世中的人,在哪里都是一样的话题。这时候你可能厌倦了,想退出江湖圈。然而一旦入圈,脱身不易。若拿定主意自绝于群,又会被热心的好事者再拉进去壮大队伍,一而再,再而三,不好翻脸,就只好埋头圈里滥竽充数潜水吧。潮落沙滩出,最后留下的总是健谈的、有闲的、不愿散场的良苦用心的同学们,支撑着、编织着群里话语,有时候难免门前冷落鞍马稀,只有忠实的几位在晨昏定省,当然也有高潮时候,那就是逢上哪里又有聚会了,便拉开阵势全球现场直播,直惹得众潜水员出水围观,品头论足,不亦乐乎。 潜水者也着实不易,每天面对成百上千的信息诱惑,纵然不发一声,你能无动于衷不瞄一眼?你对自己说就看一小会,11点一定睡觉,可是这一看不要紧,12点过去了。你对自己发狠下次坚决不看了,直接删除,可是好奇心、窥视欲每每催着你的手指头点开点开,这时你才感觉所有的瘾都一样难戒。于是,你上厕所的时间长了,睡觉的时间晚了。古人有利用三余读书: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欧阳修有读书三上:马上、枕上、厕上。今人更甚,不仅带“机”而锄、负薪挂角,简直手机不离手,充分体现三上。可怜你就这样被征服,被牢牢地套上了圈,并且,多半是自愿的,谋杀时间,挥之不去。咳咳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