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归乡记 · 13】寻找年味的旅途

 真友书屋 2016-02-14


编者按: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身在何处,故乡和家,永远是内心隐藏最深、最柔软的地方,那里有先辈的荣耀,有儿时的温馨记忆,有成年后负笈离乡的决绝与牵挂。异乡的天空,或许能承载我们的梦想与豪情,却永远包容不了我们的疲累与眼泪。不管你在新加坡,法兰克福,巴黎,伦敦,纽约,东京,还是北京,上海,深圳,香港,流淌在我们血脉里的基因,都在召唤着每一个看得懂这段文字的人对故乡的眷恋。上亿的人口,数千里的跨越,忍受排队的艰辛,路途的颠簸,为的,只是家里那一口温热的米饭,那一张张温情的脸。不管在路途上遇到的各种不便,还是在家里看到的各种变化,都值得我们去记录,分享,这是格隆汇与你的共同回忆。我们一路同行,一起,归乡。


又是一年春节时。今年是离家在外的第八个年头,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终于有了点动力去记录些什么。我们这一代的眼中,过年的年味儿已经越来越淡,依稀还能记得小时候回老家走街串巷跟邻里讨要糖果压岁钱、看舞龙舞狮队表演、一大家子熟悉不熟悉的亲戚聚在一块儿吃年夜饭等热热闹闹的过年样子,然而一晃神儿也就工作了,再找不回原来的年味儿

 除夕当天,终于匆匆忙忙赶去机场准备回家,年末的深圳一下变成了空城,连平日总是熙熙攘攘的机场也空旷了许多,人们的脸上大都带着要回家团聚的平静喜乐。

回家整顿一下,去亲戚家一起吃年夜饭,老人们平时也不常见到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到了过节时候在家里忙前忙后都顾不上自己吃饭,然而也忙得开心。按照老家这儿的传统习俗,过年的时候总会买点儿水芹和豌豆苗(在老家被叫做“路路通”和“安豆头”),预祝来年万事顺利和平平安安。

大年初一,按照惯例去老人家拜年。外公住在老城区,曲曲折折的窄巷,破败低矮的房屋,除了过年时候早已鲜见年轻人的身影。外公身为老干部,靠各种补贴其实收入很是不菲,今年90高龄还能骑着自行车到处奔走,我们多次劝说他搬去好一些的地方住,然而老人总是安土重迁,对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及周围的老邻居们寄怀了太多感情,总也舍不得离开,就这么一年一年住了下来


每逢过年来拜年,按照惯例会先喝一碗红枣茶,外公也总会给我们两包云片糕,代表来年红红火火和步步高升的美好寄望。其他兄弟姐妹们不会约好时间,然而也总会在拜年的时候遇上,坐下来和老人一起磕磕瓜子唠会儿家常。每年同样也总能遇到邻居家眼熟的年轻人,彼此微笑打个招呼。老人身体尚且硬朗的时候,大部分子女和老人并不经常往来,即使就在一个城市住着,也各自过着自己的日子,只在逢年过节多一些走动,感受到一点过节的氛围。

 初二回老家。老家是扬子江中间的小岛,镇江市属县城,并不算太远的距离,然而小时候回去要坐大巴坐轮渡,去一趟得花上三个多小时。现在虽然还是普遍意义上的农村,然而早已建桥通车,家家建起了两三层的小洋楼,开上了私家车。现在回去开车不到一小时,过年还经常因为车太多堵上一堵。不得不感叹日新月异的农村变化

不过近些年所见所闻,让我比较惊异的是有些地区的城乡差距实在太悬殊,富裕的地方早已跻身一二线大都市,穷困的地方可能还吃不饱穿不暖没钱上学,一家辛苦供养好多孩子,大多最后还是落得辍学务农或者去大城市打工的命运,这在我们这儿已经鲜有耳闻。从老家的发展历程看,一方面是农村的基础建设亟待提升,公路等硬件设施是物资供应的基本保障;另一方面是思想意识的改造,重男轻女、读书无用论等陈腐思想导致的人口冗余、技术落后也是偏远农村久久无法发展致富的重要原因。

 在当地并不算富裕的姑姑家的小楼

回过老家,过年的任务就算圆满完成了。剩下的时间总是和爸妈提前计划利用假期出去游荡。去年我们一起去了东北,感受南北差异的新年,今年时间并不很充裕,就只去临近的浙江西塘逛了逛。

  飘着小河灯的西塘夜景

 这几年大家生活富裕起来了,过年也都不爱在家老老实实蹲守,趁着假期,各处景点也都人满为患,这在早年还是比较少见的情景。这一次来西塘游玩,2公里的路堵了近一个小时,比走路都要慢上许多。进入景区已近9点,然而还是人头攒动,寸步难行。虽然心里不免埋怨,却也感受到生活质量提升给人们带来的变化。

 第二天赶早拍到的水乡年味图

作为离乡八载在异地读书、工作、生活的人,我和大多数同样在一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一样,一年难得回两次家,回去了也往往呆不了几天就又得收拾行李匆匆离去。离家太久,早已迫不得已把自己生活许久的城市当做了更为熟悉的另一个家。过年于我,比起归乡,可能更像一次寻找年味的短暂假期,匆匆忙忙拜个年,利用不多的时间陪陪父母、尽尽孝心。新年的展望,大约就是希望三四线小城市甚至农村都可以更快地发展起来,为年轻人提供更好的平台,让这些地方少一些独守空巢的老人,多一些共聚一堂的温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