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克格勃的大部分遗产,并在调整与改组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适合现实国力和政治条件需要的间谍情报组织体系。 1993年的调整与改组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成立了安全部,接管了原苏联克格勃系统的绝大部分。至此,克格勃也就成了历史。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俄罗斯安全部接管克格勃后,可以说是只换了一个招牌,没有改变这个老谍报机构组织的核心。因此,在变革和国家动乱的动荡时期,它对于新主子——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来说,仍是一个针插不进的“独立王国”。为此,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曾多次要求改组安全部,却遭到安全部长巴兰尼科夫等原克格勃老牌间谍头目出身领导人的抵制。于是,同样不甘示弱的叶利钦终于在1993年7月对安全部动了“大手术”,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处理了这个“毒瘤”:解除了巴兰尼科夫的安全部长职务;由叶利钦本人直接领导联邦政府联络和情报局;警卫局脱离安全部,改由总统自己控制;同时,精锐的“阿尔法”和“信号旗”别动队,则规划总统警卫局管辖。 然而,有意思的是叶利钦虽然任命自己的亲信出任安全部长,但在1993年10月事件中,安全部并没有积极支持叶利钦。更有甚者,在当年12月的议会大选中,安全部有一半以上的人投票支持日里诺夫斯基的自由民主党。 安全部的这种公开的“反水行动”令叶利钦深感不安,在新议会选举后的第九天,即12月21日,叶利钦便迫不及待地颁布了关于撤销安全部、建立俄罗斯联邦对外情报局和联邦安全局的命令。原安全部的人员和机构分别属于这两个新成立的谍报机构。为了加强中央权力对这两个谍报机构的控制,总统令中还明文规定:对外情报局和联邦安全局,由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统一领导和协调。 按照俄罗斯宪法的规定,对外谍报机关的使命是:在个人、社会和国家遭到外来威胁时,使用各种手段保障他们安全;对外谍报工作主要是通过获取和整理其他国家、组织或个人旨在影响俄罗斯联邦根本利益的行动、计划、现实和潜在的意图的情报;在国家采取保障俄罗斯安全利益的措施时,给予支援。 为此,俄罗斯对外情报机关搜集情报的目的是:向最高权力机关和执行机关提供为政治、经济、国防、科技和生态领域制订决策所需的情报;为俄罗斯联邦顺利推行其安全政策提供保障条件;通过获取包括实物在内的经济和科技情报并提供给俄罗斯联邦总统和总统所确定的国家机关、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作贡献。 在科金斯克航空基地附近的一幢建筑中。这是一座三层的楼房,从上到下没有一扇窗户,就像一座令人恐怖的监狱。楼房周围修有高达10余米的混凝土围墙,给人以一种神秘的感觉。院落内戒备森严,有全付武装的士兵和嗅觉灵敏的警犬在昼夜巡逻。在大楼的走廊、房间和角落,装有红外线摄像机和一系列灵敏传感器,实行全时监视。门卫的工作更是一丝不苟,十分严格,对外情报局的官员,无论官职大小,进出大门必须出示证件,而且不允许携带任何东西。甚至连官员们身上穿的衣服,也必须用塑料纽扣,否则,无法通过安全检查。 从表面上看,经过国家衰变的大动荡,俄罗斯联邦对外情报局的规模变小了,财政状况也捉襟见肘,人员也进一步减少。目前,这个克格勃的传人,其总人员只有1.5万人,今非昔比,但它仍被视为世界上最具实力的情报机构之一。 而俄罗斯联邦反间谍局,则从名称到内容都是完全不同于原安全部的一个机构。根据俄罗斯联邦反间谍局条例,该局的活动以俄罗斯宪法、法律、联邦反间谍局条例、国家政权机关的其他法律以及国际条约为准则。主要任务是:获取并向总统提供关于俄罗斯联邦安全受到威胁的情报;同恐怖主义做斗争,同非法武装以及侵犯俄罗斯宪法制度的非法成立的或被禁止的团体做斗争;发现、预防并制止外国情报机构和组织的颠覆活动;保卫国家机密。随着该局职能的转变,其人员编制也削减到原安全部的46%,其中管理机构将从3500人缩减到1500人,安全系统的工作人员将从15万人削减到7.5万人。为了“纯洁队伍”,将对原安全部的人员逐个进行审查,削减下来的人被安排到内务部等护法机关。 在这次大改组中,原安全部的一些组织机构又进一步被肢解,反间谍局仅保留了原安全部“最必要部门”,如反间谍行动局、保卫战略设施的反间谍活动局、军事反间谍局、经济反间谍局、反恐怖局等。同时,俄罗斯还仿效美国的做法,改革了安全系统的指挥体系。反间谍局直接受总统领导,是联邦执行权力机关的中央机关,而不再是政府的一个部门。 俄罗斯总统对国家安全机关的此番大改组,引起原安全部人员的不满。反间谍局首任局长戈卢什科公开指出撤销安全部“损害了俄罗斯的安全”。于是,在反间谍局成立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俄罗斯在国内和国际上接连发生了两起令叶利钦十分难堪的事。 一件事是当年的2月下旬,美国政府借破获俄罗斯间谍埃姆斯案大做文章,在国际上闹得沸沸扬扬。面对美国的攻势,俄罗斯谍报机构显得软弱无力,有关业务部门更是反应迟钝。过了好几天,俄罗斯方面才宣布美国驻俄罗斯使馆参赞莫斯(美国中央情报局工作人员)为“不受欢迎的人”;二是国家杜马通过大赦令后,正当总统代表与国家杜马主席磋商如何修改大赦令时,被关押的反对派领导人却从监狱中放出来了,动作之快使叶利钦措手不及。显然,反间谍局在这件事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两件事使叶利钦颇为恼火,于是又决定走马换将,罢免戈卢什科,让42岁的第一副局长斯切帕申接任局长,至于反间谍局是否自此就能顺遂总统的心愿,则是另一码事了。 1990年代中后期的改组与调整 进入19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俄罗斯的谍报与安全系统也一直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1997年初以来,经过再次重组机构和调配人员后,又出现了不少新的变化。 变化最大的是领导俄罗斯安全与谍报机构的最高层——安全会议,实现“非军人化”,以打破原来长期由军人控制安全谍报机构的传统。 1997年2月初,根据叶利钦总统指示,俄联邦国家安全会议进行了重要改组。改组的实质问题是将现役军人和不称职的成员全部赶走,取而代之的是能力强、训练有素、经验丰富、道德品质符合国家重要机关人员标准的高素质人才。其中,包括不少相关机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业绩突出的实干家。目前,国家安全会议的规模较之以前缩小了20%,人员已不足200人。 随着安全会议的改组,俄罗斯对内安全机构——联邦安全局也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局内的“处”被“司”取代。冷战后,俄罗斯国家安全局是变化最大的部门。1997年5月,在经历了5次曲折和重大改组后,该局再次进行调整。其举措主要是将部分职能相近的处室合并后组成大于处小于局的“司”,从而使内部管理机制和人员组合实现“最优化”,以利协作和谐、减少推诿。 改组后,该局编制由13个司、一个隔离侦讯所、一个科研中心和2个相对独立的附属局组成。根据新的章程,各司长同时为助理局长,将参加局办公会议,与局长、副局长共同决策大政方针。此时,该局还开始筹建一个专门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活动的新机构。 此外,俄罗斯的对外谍报机构——联邦情报局的规模进一步变小。在特鲁布尼科夫的领导下,该局人员进一步减少,与1991年相比,其规模减少了30%。 1997年初,俄罗斯国家安全会议召开谍报机构联席会议,再次明确了新的工作重点,即广泛获取世界各国的经济和高科技情报:加强在中东欧和独联体其他成员国内的谍报活动;密切注视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在北约东扩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等等。 在1998年俄“安全机构工作者日”纪念大会上,总统叶利钦又在讲话中强调:俄罗斯安全与谍报机构的核心任务是“捍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保护公民权利和自由等。其中,经济安全是情报工作者最重要的任务。” 根据总统的新指示,俄罗斯国家安全会议全面调整并部署了国家的谍报与安全工作。其中,联邦对外情报局,仍然充当对外谍报战争的主力军。其主要工作对象和活动范围在国外,重点是对付那些对俄罗斯有威胁的国家,包括从苏联分离出去的独联体成员国。当前的核心任务是:参与旨在反对北约东扩的对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提高国家整体防御能力和加快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对外情报局局长特鲁布尼科夫将此具体化为:维护多民族的国家统一,开展包括军事技术和武器出口在内的科技经济谍报活动,全面搜集有关地区纠纷、军火交易、国际恐怖活动及毒品走私等的情报,活动方式以海外搜集为主。 而联邦安全局的工作重点仍在国内。主要任务为:调查、阻止并杜绝外国特工和间谍组织的破坏活动;搜集俄罗斯安全受到的威胁的情报并向总统报告;与恐怖主义、非法偷运武器和毒品以及非法成立或被取缔的侵犯国家宪法制度的社会团体犯罪行为作斗争,在权限范围内保守国家秘密;有效地保卫国界安全等。该局在国外也派驻人员,从事少量的境外谍报活动。 出于权利平衡的考虑,叶利钦还决定将安全局部分工作划归内务部,并将原本由该局指挥的“阿尔法”特种部队,也划归为克里姆林宫直接管辖。这样一来,联邦安全局的工作重点转到对付俄罗斯社会问题上,例如黑手党、新技术、武器走私和工业间谍等。 该局编制内的军事反间谍局,则专门负责揭露并打击外国间谍在俄境内的活动;保障武装力量免遭破坏和恐怖主义的攻击;防止利用职权转移甚至买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其它未经许可的行为发生,主要是保证俄境内的核安全;打击武装部队内的 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军事反间谍局局长莫利亚科夫强调说,军事反间谍局要特别关注武装力量内部的变化,及时揭穿任何人的极端冒险图谋,制止一切妄图使军队卷入政治冲突的行为。 在俄罗斯国家安全与谍报战争体系中,除了对外情报局和联邦安全局之外,还有俄军总参谋部情报总局。该机构是俄罗斯军事谍报系统的最高机关,肩负的核心任务是:搜集、研究各国军事、政治、经济及新式武器研制、尖端科学技术发展等情报;在本土上进行无线电侦察、空中侦察、监听国外无线电波等;派遣特种部队执行特殊使命。 这一军事谍报机构,是苏联军队“格鲁乌”的后继者。但是由于多年的政局动荡,使该局的规模与活动能力已无法与昔日的“格鲁乌”同日而语。目前,约有1.2万人,其中派往国外的谍报人员约有1500人。根据俄罗斯国家安全会议和情报机构联席会议所确定的任务,它的工作重点是设法弄清西方各国对北约东扩所持何种立场及分歧、监视独联体其他成员国军队动向。 俄罗斯间谍情报活动评点 随着工作范围和重点的调整,俄罗斯谍报机构的活动出现了新的动向: 首先是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俄罗斯谍报机构在有限的情况下采取措施,积极推进“进攻型”的境外谍报活动。 其表现之一是在原盟国内重新恢复与建立谍报网。1998年12月中旬,俄罗斯前盟友波兰的内务部长公开指责说,俄谍报机构的特工在波兰除搜集情报外,还试图通过收买波兰人以恢复昔日的谍报网,并准备建立新的情报据点。这一行动的目的是企图在波兰国内建立一个亲俄集团,以阻止波兰加入欧盟和北约。 其表现之二是加强对独联体其他成员国的监视和控制。1997年10月,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主持召开独联体成员国谍报机构负责人会议。会上签署了一系列旨在加强相互间谍报合作与交流,以确保独联体整体战略目标安全的文件。与此同时,俄罗斯还加强了在这些国家的隐蔽活动,目的是监视和控制他们的外交政策变化,阻止其投入西方怀抱。 其表现之三是逐步恢复在西方国家内的间谍活动,企图重新树立原苏联克格勃的“威风”。关于这一点,西方国家非常警惕。近两年来,西方媒体中,关于俄罗斯境外谍报活动的报道逐渐增多,引起了美、英、法德等国的广泛关注、警觉和指责。 自1997年3月以来,美国联邦调查局发言人多次指出,冷战后的今天,俄罗斯谍报机构的行动仍然十分活跃,美国反间谍部门正在调查的200余起间谍事件中,有相当一部分与他们有关。这位发言人还指出,“俄罗斯间谍活动的重点是搜集经济和科技情报,他们也十分关心美国谍报技术机密,想了解联邦调查局的工作程序、强项和弱势,以及所掌握的俄在美谍报活动的情况。”英国反间谍部门则认为,俄罗斯对外情报局间谍在英伦三岛的活动越来越厉害,他们甚至试图通过购买手头拮据的英国特工的手段,打入M15或M16等机构以安排自己的“座探”。 法国情报部门也十分夸张地抱怨道,俄罗斯在法国境内的人力谍报活动,几乎已恢复到冷战时期的水平。 德国的联邦宪法保卫局则披露,俄罗斯对外情报局特工人员为获取德国情报,不仅通过多种多样的公开途径,还广泛使用秘密手段,如招募间谍、建立情报网,并以现代通信工具和方式取得传统联络手段。为了证明言之有物,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还公布了已查明的165名在德国活动的俄罗斯间谍的情况。1999年3月,挪威外交部指控5名俄外交官从事有损两国关系的活动,并宣布这5名外交官为“不受欢迎的人”,责令他们立即离境。 其次,在逐步开展对外谍报工作的同时,俄罗斯还“扎紧篱笆”,大张旗鼓地进行反间谍工作。自1997年以来,俄联邦反间谍机构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新措施,加大了打击外国间谍活动的力度,并且颇见成效: 他们的措施之一是设立间谍举报热线电话。自从1997年6月开始,俄联邦安全局开通昼夜间谍举报电话。联邦安全局首脑人物亲自发表电视讲话,吁请“为外国谍报机构效力的俄罗斯人转而为祖国服务”,充当“双重间谍”,并保证“所有回心转意的人都不会受到起诉”,甚至可得到双份报酬。看来俄联邦安全局这一招还真管用,就在电视讲话的第二天,俄安全机构就受到298个电话,其中80个是“很严肃”的。不久,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科瓦寥夫肯定地说,举报电话“效果显著”,两个外国谍报机构已经“停止了他们在俄境内的行动”。 俄联邦安全局反间谍措施之二是加紧审判并广泛揭露外国间谍在本国的行为。同年5月,俄联邦科学院科学家芬克尔因叛国罪被判处12年徒刑;同年8月中旬,原俄外交部北美司二秘普拉顿·奥布卡霍夫被控向英国提供秘密情报而受到法院的审判。此后,一名美国人、一名伊朗人和一名俄海军军官,因涉嫌从事间谍和窃、泄密活动而先后被逮捕。对于这些间谍案件,俄安全情报部门授意媒体广泛报道,已达到警示国人的目的。除了媒体宣传之外,俄联邦安全局反间谍措施之三是通过“宽大政策”以收买“谍”心。1998年6月19日,俄前外交官马卡罗夫因间谍罪和叛国罪被判7年徒刑。10月8日,叶利钦总统为其发布了赦免令。马卡罗夫获释后,以亲身经历劝告那些还为外国效力的人们“赶快回心转意”,不要自毁前程,继续破坏“祖国亲人们安宁的生活”。赦免间谍在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历史上是罕见的。此举意在表明:“国家愿意原谅误入歧途但肯改悔的任何人。” 此外,建立专门的情报传输系统以防泄密,是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反间谍工作的第四条措施。俄罗斯通信和情报署自1998年初开始,为国家权力机关建立安全可靠的情报传输和远距离通信系统。同年8月,署长马尔科缅科又宣布,俄机密情报处理系统不再连接公共通信网,也不进入国际互联网,并使用国产密码技术,以防止外国谍报部门的渗透,确保机要通信安全。由于“扎紧篱笆”行动政策得当和打击措施到位,近几年来,俄罗斯国家安全局反间谍部门先后阻止28起外国谍报人员的窃密行为,逮捕29名外国间谍;辨明了400多名外国间谍人员的身份;粉碎了18起俄国公民为私欲向外国人出卖情报的事件。 尽管俄罗斯联邦安全情报系统的对外谍报活动和反间谍能力在逐步回升,并取得了不少成绩,也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和难题是: 在国家解体和国力衰退的过程中,外国谍报人员乘虚而入,在俄罗斯国内的间谍活动愈演愈烈。近年来,由于经济困难、社会问题严重,且国家机构在改革与调整中失去管理功能,使得一些国家在俄罗斯的谍报活动猖獗。俄联邦安全局局长科瓦寥夫曾经在俄国家安全会议上指出,由于国家的崩溃,使得外国间谍在俄罗斯异常活跃,“莫斯科还不曾有过如此多的外国间谍”。该局反间谍部门负责人佩琼金称,西方谍报机构一直在“有目的、有计划”地招募俄国公民充当间谍,同时还“肆无忌惮”地搜集俄罗斯武装力量及其武器装备、军事研究和发展计划等方面的秘密。俄联邦对外情报局局长特鲁布尼科夫则强调指出,东欧一些前盟国的国家谍报部门,正在利用过去与克格勃的密切关系,毫无顾忌地在俄罗斯境内招募间谍,搜集情报,以充当西方间谍机构的代理人,以换取早日加入北约组织和其它经济上的好处。 除了外国谍报机构乘虚而入之外,俄罗斯国内民间情报信息组织大搞非官方情报,也令俄情报当局头痛不已。近年来,由于俄罗斯的改革摧毁了原苏联的庞大官僚机构,使得大量的官员们纷纷下海,自谋生路。这种情况在谍报部门中也同样存在。于是,一些老资格谍报官员或专家投身商界,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创办私人保安公司、侦探社等。他们中的一些人利欲熏心,肯为出大价钱的任何国家、组织或个人去干任何事,包括窃取工业秘密、寻觅政府各类报表、提供市场调研报告、分析预测投资风险和社会环境等。这些活动,不可避免地涉及乃至泄漏大量国家秘密。实际上,这些人中有的已经成为外国间谍机构获取俄罗斯机密的谍报工具。但是,由于他们深谙谍报工作规律,精于侦查与反侦查技术,而且掌握着先进的手段,于是便成为俄罗斯国家安全的心腹大患。 当然,大批唯利是图的人们存在,企图以卖情报赚钱的人增多,这也是俄罗斯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之一。由于国家经济情况不好,公务人员薪水低,导致企图以情报赚钱的人渐多。不少老特工人员置国家禁令于不顾,靠在回忆录中泄露秘密召来西方出版商和谍报部门的青睐,大发其财。另外,安全情报机构在职工作人员到私人公司兼职也已成为时尚。其中一部分人甚至不惜以国家秘密去换取蝇头小利。近几年来,俄罗斯安全谍报系统已有数十名现职特工因出卖情报被收审或逮捕。为此,俄联邦安全局在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的同时,还警告各私营机构不要再拉现职情报人员下水,要求它们停止刺探国家秘密并以之牟利的活动。 此外,俄罗斯安全谍报部门人员素质下滑,专家高手后继无人,也使得国家谍报安全机构效率锐减。一些私营保安公司不断在现国家安全谍报机构中发展力量。致使这些机关中人员流失严重。据俄罗斯国家安全会议的文件披露,近五年中,俄安全谍报系统中至少有几千人离职他就。这只是严峻现实的一个方面,在另一个方面,谍报机构的人员缺额又难以有优秀的人才补充,因此,安全谍报队伍素质不断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 2000年,前苏联克格勃官员普京当选为俄罗斯总统。这位精明强干的政治家在任命其旧日朋友谢尔盖·列别杰夫中将为俄罗斯联邦对外情报局局长的同时,也在筹划着对俄罗斯间谍情报组织的新一轮改组,据说,其改组方向将是“合”,也许一个类似于克格勃的庞大机构将再一次出现在世界谍报舞台上。 |
|
来自: yingziyihao >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