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这门快消失的手艺可不是日本玩意 2016-02-14 今日莞事20评
木屐源于中国,后传入日本。现在说起木屐,大家都以为是日本文化,但曾几何时,穿起来“的的笃笃”响的木屐,是东莞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用品。但现在已经极少人穿,所以买少见少,东莞有一个人,还在做着这门手艺,不为别的,只为小时候的一份爱好而默默地坚持着。 (来自:今日莞事) “隐藏”在一幢老宅里面的这间工作室,只得七八平方大,墙边两排木架上,整齐地摆放着一双双木屐,地上则堆满了各种颜色的油漆罐,54岁的梁锦泉,每天都要在这里呆上一天。 (来自:今日莞事) 和木屐结缘,得要从20多年前说起,当时泉叔在石龙昌记屐铺打杂,但因为从小喜欢画画,所以就“恳求”学做画工,拜师学艺。 (来自:今日莞事) 上世纪时,人们也还会为过年能有一双红木屐而感到幸福。当年泉叔结婚时,夫妻俩同样是穿着这么一对温润妥帖的红木屐。而今,那些消逝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层沾满灰尘的玻璃纸,红木屐也只有在人们做好事或乔迁新居时昙花一现了。 (来自:今日莞事) 几十年来,夫妻俩相依相伴,也成了石龙木屐的传承人。在这个小作坊里,泉叔一呆就是30多年,工作台面上层层叠叠地覆盖着各种颜料,饱经岁月。 (来自:今日莞事) 昔日的木屐声不再,曾经的红木屐手艺人消弭殆尽,泉叔说,再过十年八年,应该就没人再做了,但只要有人愿意学,他一定会教,只要还有人需要木屐,他就一直做下去。泉叔做的红木屐都有着美好的寓意,能给人多一点美好的期许,总归是一代手艺人最淳朴而动人的愿望。 (来自:今日莞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