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画|他书法没练成,却成了一代画圣

 广羽人三九 2016-02-15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1:33 别点我 来自书法

点击上方语音听听书法好声音



吴道子


在中国书画史上,被世人封为“圣”的屈指可数,晋代王羲之楷、行、草、隶、八分、飞白、章草俱入神妙之境,书体圆转凝重、妍美流便,被称为“书圣”,唐代张旭擅长潇洒磊落、惊世骇俗的草书,被后人尊称为“草圣”,这两位都是书法界的至尊大腕;而在美术史上,只有一个人被尊为“画圣”,这人擅画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画,长于壁画创作,是唐玄宗的御用画师,独步唐朝画坛,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力无人能及,他就是吴道子。




《天王送子图》


在唐代的典籍里吴道子是被称作吴道玄的,“道玄”是信奉黄老之术的唐玄宗赐给他的名字,皇帝一言九鼎,赐名是天大的恩宠,所以吴道子就成了吴道玄。有趣的是,过了几百年后,宋朝的历代皇帝也笃信道教,到了宋真宗时,把赵氏的先祖赵玄郎尊封成了道教的主神,为了表示最高敬意,天下凡是人名、书名、文章中都要避讳玄、朗二字,在修撰唐代史书时,就把吴道玄又改成了吴道子。由此看来,在封建社会,皇权的力量是多么可怕,你名字叫什么或者不叫什么,都由不得自己。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1


吴道子生活的时代,是唐朝最为朝气蓬勃的一段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给文艺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诗歌、书法、绘画、音乐、舞蹈艺术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与众多名家出身高贵不同,吴道子从小失去父母双亲,是个孤儿,贫困无依、历尽磨难。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只能完全依靠自己的个人努力去奋斗。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当时著名的书法家、诗人张旭和贺知章,跟随二人学习书法,这两位都以擅长纵放奇宕、飘逸浪漫、豪放疏朗的草书而著称,孤儿吴道子想必是从小历尽艰辛,完全浪漫不起来的,所以,即便是有名师指点,他始终难以入门,最后……知难而退了,改学画画。


虽说学书法没学出来成就,但还是领略了一些笔法的奥妙的,对他以后在绘画上的用笔有重要的影响。至于他拜谁为师学的绘画,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只说他不到20岁时就已“穷丹青之妙”,也许他早期的师父只是不知名的民间画师,但他天资聪颖,经过刻苦训练,精通和掌握了绘画技巧。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想要学有所成,跟着谁学习并不是特别关键,重要是天才加持之以恒的勤奋训练。除了跟着张旭、贺知章两位书法老师学习了笔法外,毫无疑问,他们在艺术创作上那种狂放豪迈的精神气质也会直接感染和影响他,而他也养成了“好酒使气,每欲挥毫,必须酣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习惯。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2


吴道子在初出道时浪迹洛阳,以画寺庙壁画为生,但很快就得到上流社会的赏识,侍从王公贵族左右,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之后,把他召入宫中,赐名“道玄”,封为“内教博士”,并命令他“非有诏不得画”,从此做了皇帝的御用的职业画师。


作为一名职业画家,吴道子对绘画技巧极具钻研精神和开创能力:他成功地创造了豪迈奔放、错落有致、抑扬顿挫,富于精细变化和起伏转折的“莼菜条”型线法,最能表现人物的强烈动势和服饰的飘举之感,人称“吴带当风”,线条由静到动的变化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里程碑;他探索并使用凹凸的手法来描绘人物面部,使之具有塑像感,富有生气。他还擅长为佛寺人物绘画设置山水背景,“纵以怪石崩滩,若可扪酌”,他以抽象写意的笔法描绘蜀道山水,成为山水画独立成体的新变者。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3


天宝年间,唐玄宗思念蜀中嘉陵江山清水秀的景象,就命吴道子乘船前去写生作画,他返回长安后,唐玄宗问他绘画的情况时,他回答“臣无粉本,并记在心”,就在宫中大同殿作壁画,他把嘉陵江一带的山川壮丽优秀与自然特色进行高度的概括浓缩,凝神挥毫泼墨,一天就完成了画图作(“嘉陵江三百余里山水,一日而毕”)。玄宗皇帝看了赞叹不已。此前,在大同殿中描绘同样的景致,擅长青绿山水的画师李思训耗费了几个月时间才画成。唐玄宗评价吴、李两位画师的画作“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玄一日之迹,皆尽其妙。”两相比较,也足见吴道子笔势迅猛、画技高超、笔法娴熟。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称其“笔才一二,象已应焉”。


吴道子为唐玄宗御用一生,在唐玄宗退位后,他艺术生涯也随之终结了,史书典籍中再无相关记载。作为一名绝代画师,吴道子的晚景肯定是相当的寂寞凄凉,后世甚至不知道他何时何地亡故。出身贫孤的他,最终又以贫孤之身故去。而他的卓绝艺术则长传于后世,在唐代画史上,吴道子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国朝吴道玄古今独步,前不见顾(恺之)陆(探微),后无来者。(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岁月如歌,往事如烟,对他作品的估价,历来都没有争执,众口一辞地备加推祟,在他的作品真迹湮没殆尽的今天,吴道子仍被画坛所熟知,关于“画圣”的种种传说也都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艺术不死,艺术的创新精神也将地永远传承……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4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5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6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7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8


作者:赵春秋,男,号南山子,中国民盟盟员。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获艺术硕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画院教学部主任,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冰雪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工作室导师,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理事,中国冰雪画研究会理事,中华艺术研究院秘书长,世界华人华侨联合总会画院副秘书长,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北京中韩书画家联谊会理事,中华书画协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时晴堂艺术馆艺术总监。


版权说明:文章源于签约作家或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原创作者可联系我们予以公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