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国家博物馆——清朝瓷器藏品赏析(六)

 5菲菲 2016-02-15




青花缠枝莲纹花觚

陈设品

高63.5厘米 口径26.5厘米 足径23.1厘米

  口外侈,长颈呈喇叭状,罐形腹,下连倒钵形底座。通体绘青花纹饰,有缠枝莲、卷草、蕉叶纹、莲瓣纹、如意云头和回纹等,腹部桃形开光内楷书“养心殿总监造,钦差督理江南淮、宿、海三关,兼管江西陶政九江关税务,内务府员外郎仍管佐领加五级,沈阳唐英敬制,献东坝天仙圣母案前永远供奉,乾隆六年春月谷旦”。据铭文而知,此花觚为唐英在乾隆六年(1741),监烧敬献圣母案前的五供之一。


  唐英(1682—1756),沈阳人,隶汉军正白旗,《清史稿》有传,雍正乾隆间监督景德镇窑务,前后二十余年管理景德镇御窑厂。“曾与工匠同食息者三年”,致力制瓷工艺的研究,仿古创新,均取得巨大成就,所督造的瓷器称为“唐窑”,撰有《陶成纪事碑》、《陶冶图说》等陶瓷工艺著作。


  此器高大精美的形体,秀丽流畅的青花纹饰,展示出乾隆时期高超的制瓷技艺。有绝对纪年铭款,是乾隆早期的标准器,为“唐窑”青花瓷中的珍品。



乌金釉碗

陈设品

高4.9厘米 口径11.4厘米 足径4厘米

  碗撇口,弧壁,深腹,圈足。碗内施白釉,外壁施乌金釉,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乌金釉为名贵的高温颜色釉,始烧于清代康熙时期,雍正时期延烧。其釉色黑如漆、光润透明,因釉料取自景德镇所产的“乌金土”,故称为“乌金釉”。它以氧化铁为呈色剂,并含有氧化钴、氧化锰,生坯挂釉,高温烧制而成。纯粹的乌金釉器极少见,以黑地描金和黑地白花品种多见。清代唐英所著《陶成纪事碑》记有:“新制仿乌金釉,黑地白花、黑地描金二种。”此碗胎薄体轻,釉质匀净,为雍正乌金釉瓷的代表作。



淡黄釉碗

陈设品

高4.4厘米 口径4.9厘米 足径3.7厘米

  碗撇口,深腹,圈足。碗内施白釉,外壁施淡黄釉,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清康熙时期创烧出一种比明代弘治娇黄釉更为浅淡的“淡黄釉”,它是以氧化锑为着色剂的低温釉,因色泽似鸡蛋黄,也称为“蛋黄釉”。又因釉料从欧洲输入,又称为“西洋黄”。雍正时期延烧,淡雅宜人,釉质纯净,釉面光洁明丽,匀净柔和。陈浏《陶雅》评价道:“康雍蛋黄器皿颜色俱极鲜明。……嘉靖黄釉不如成化之尤为浓厚,康雍只淡黄为超妙耳。”雍正淡黄釉瓷均为小件器物,造型以盘、碗、杯、碟为主,还有觯瓶、观音瓶等。



胭脂红釉杯

陈设品

高5厘米 口径8.7厘米 足径3.6厘米

  杯撇口,弧壁,深腹,圈足。内壁施白釉,外壁施胭脂红釉,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胭脂红釉是清代名贵的颜色釉,创烧于清康熙晚期,以雍正、乾隆制品最精。其制作工艺在烧成的瓷器上,施以含金万分之一、二的釉,入炉低温烘烤而成,烧成后釉呈胭脂红色,色泽鲜嫩柔和,故称为“胭脂红釉”,又称为“金红”。陈浏《陶雅》评道:“胭脂红也者,华贵中之佚丽者也。……匀净明艳,殆亡伦比。紫晶逊其鲜妍,玫瑰无其娇丽。”雍正胭脂红釉器均为官窑制品,多为小件,有杯、碗、盘、碟、水盂等。器底多书有青花雍正款。有碗、杯施以五彩、粉彩或珐琅彩,绘花卉瑞果等图案,十分罕见。


  此杯精巧玲珑,胎体轻薄莹透,釉质匀净明艳,色彩娇嫩欲滴,为雍正胭脂红釉器中的珍品,传世品少见。



鱼子绿釉菊瓣式茶壶

陈设品

高9.2厘米 口径7.1厘米 足径7.1厘米

  造型与雍正仿钧釉菊瓣式茶壶(图版59)形制相同,通体施鱼子绿釉。


  绿釉是中国陶瓷传统色釉之一,它以铜为着色剂,铅化合物作为助熔剂。汉代烧制有铅绿釉陶。宋代磁州窑、定窑等有低温绿釉器制品。清代康熙时期,绿釉的烧制达到高潮,品种多样,有湖水绿、松石绿、秋葵绿、鱼子绿等。鱼子绿釉色较深,布满细小开片,形如鱼子,故名为鱼子绿,雍正时期延烧,多为小件器物。此器小巧玲珑,制作精细。



青金蓝釉带托花盆

陈设品

盆高27.2厘米 口径22厘米 足径12.8厘米 盆托高5.3厘米 口径18.9厘米

  花盆折沿,深腹,圈足。底置四个出水孔。盆托折沿,浅腹,广底,圈足。两器通体施青金蓝釉,足内无釉,均阴刻“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青金蓝釉是雍正时期在仿宋钧釉基础上创新品种,以乳白釉为底釉,上吹洒钴蓝釉料,高温烧制而成。釉色由青、蓝、白等色斑相交融,色如青金石,故名“青金蓝釉”。雍正官窑青金蓝釉器有石榴尊、花盆、洗、缸、蒜头瓶、菊瓣纹瓶等,无釉砂底,并刻有雍正篆书款识。此器为雍正时期仿宋代钧窑花盆的形制,除青金蓝釉外,尚有仿钧、霁蓝、霁红釉等品种。



蟹甲青釉弦纹瓶

陈设品

高20.5厘米 口径8厘米 足径9厘米

  瓶撇口,细颈,溜肩,鼓腹,圈足。器身饰数道弦纹,通体施蟹甲青釉,足内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弦纹瓶因瓶体饰凸弦纹装饰而得名,宋代较为流行,官窑、哥窑、龙泉窑等均有烧制。清代雍正时期非常盛行。蟹甲青釉,因其釉似螃蟹壳之色而得名,又称为“龟裙绿”,为雍正高温色釉品种之一,其釉质光亮,油质感强,釉面有七彩光晕。唐英撰写的《陶成纪事碑》中称为“油绿釉”。陈浏《陶雅》评道:“蟹甲青以雍窑最美,有瓶、炉、盒、缸之属。”雍正蟹甲青釉器传世品有瓜棱罐、弦纹瓶等。



茶叶末釉钵式缸

陈设品

高26.9厘米 口径33厘米 足径24.4厘米

  缸呈钵式,唇口,圆腹,腹下收敛,近足处饰一周凸起,圈足,通体施茶叶末釉,外底阴刻“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陈浏《陶雅》记:“茶叶末黄杂绿色,妖娆而不俗,艳于花,美如玉。”茶叶末釉在唐英《陶成纪事碑》中称为“厂官窑釉”。清《南窑笔记》载:“厂官窑,其色有鳝鱼黄、油绿、紫金诸色,出直隶厂窑所烧,故名厂官,多缸、钵之类,釉泽苍古……”雍正时期官窑茶叶末釉制品多为琢器类,有纸槌瓶、觚、三牺尊、罐、绶带葫芦瓶、花浇、钵式缸等,碗、盘圆器类少见。造型优美典雅,器底多满釉,阴刻雍正篆书款。


  钵式缸为雍正时期新创器型,除茶叶末釉外,尚有青花、青花釉里红、窑变、仿官、仿哥、青金蓝釉等品种。



茶叶末釉贯耳壶

陈设品

高48.5厘米 口径19×16.3厘米 足径25.6×17.8厘米

  瓶呈长方体,直口,溜肩,鼓腹,长方形圈足。颈两侧置对称贯耳。口下至肩转折处呈委角状,腹部饰桃状凸起。通体施茶叶末釉,外底阴刻“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茶叶末釉是铁结晶釉的重要品种之一,它是铁、镁与硅酸化合而产生的结晶,釉黄绿色相掺杂,似茶叶细末之色故名。茶叶末釉烧制始见于唐代,宋代、明代也有烧制,以清代雍正、乾隆制品最好。陈浏《陶雅》记:“茶叶末一种,本合黄、黑、绿三色而成,……雍正官窑则偏于黄矣,而尤以绿色独多者,最为希罕,盖乾隆窑也。嘉道以后,取人憎厌,亦莫名其所以然。大抵色暗败而板滞,釉汁不润,质又颇粗……”雍正时期的茶叶末釉,釉色偏黄,俗称“鳝鱼皮”、“鳝鱼黄”。而乾隆时期的釉色偏绿,俗称“蟹壳青”、“茶叶末釉”。


  此器始见于雍正朝,以后各朝有烧制,品种繁多,釉彩各异,成为清代瓷器的典型器。陈浏《陶雅》谓:“雍正官窑款茶叶末大扁瓶有凸纹甚巨,系仿汉铜者,式既修饰,色尤殊艳。”



炉钧釉弦纹瓶

陈设品

高30.4厘米 口径9.1厘米 足径18.1厘米

  盘口,长颈,扁圆腹,圈足外撇。器身饰弦纹数道。通体施炉钧釉,足内阴刻“雍正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


  炉钧釉是清代雍正时期创烧的低温窑变花釉品种之一,盛行于雍正、乾隆两朝。清《南窑笔记》载:“炉均(钧)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炉钧釉以铜、钴等元素为呈色剂,釉呈红、蓝、绿、紫、青等色,釉面自然垂淌,相互熔融,形成彩斑或条纹,釉质或光润,或凹凸不平。雍正时期的炉钧釉釉中的红色泛紫,似刚成熟的高粱穗色,故称为“高粱红”。清乾隆时釉面红斑已不多见,多为蓝、绿、月白等色交织成垂流的条纹。雍正炉钧釉器有玉壶春瓶、钵、缸、天球瓶、灯笼尊、锥把瓶、如意耳葫芦瓶、纸槌瓶、莲蓬口长颈瓶、弦纹瓶等品种。



铁锈花釉椭圆形花盆

陈设品

高9.6厘米 口径32.2×19.2厘米 底径27.9×15.4厘米

  器仿铜质花盆,呈椭圆形,折沿,束颈,鼓腹,圈足。通体施铁锈花釉,外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铁锈花釉是雍正时期创烧的色釉新品种,是以铁、镁为呈色剂的结晶釉,釉色以紫、褐、红色相间,似铁锈花色而得名。器古朴端庄,胎体厚重,作工精致,为雍正色釉瓷中的佳作。



白釉三足盆

陈设品

高14.8厘米 口径31.5厘米 底径26.8厘米

  盆撇口,斜直壁,平底,圈足。器为仿木制盆的形制,外壁堆饰绳状箍两道,通体施白釉。外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造型古朴端庄,虽无繁缛的装饰,独具清新素雅的艺术风格。



青釉刻划夔龙纹盘

陈设品

高10厘米 口径48.6厘米 足径24.5厘米

  盘折沿,弧壁,浅腹,广底,圈足。盘心刻划夔龙纹,外壁饰双层莲瓣纹,通体施以青釉,外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此盘形制较大,端庄规整,胎体轻薄,釉质肥厚莹润,色泽清幽,夔龙隐现,为雍正时期青釉瓷的典型器。



青釉刻划鱼藻纹缸

陈设品

高29.5厘米 口径31.5厘米 足径23.5厘米

  缸敛口,球状鼓腹,圈足。外壁刻划鱼藻图,外罩以仿龙泉窑粉青釉。


  仿龙泉青釉是明清景德镇官窑烧制的传统颜色釉品种之一,明代永乐时期始制,有翠青釉、冬青釉等品种。清代雍正时期青釉制作工艺娴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烧制出豆青、冬青、粉青等品种,豆青色深,粉青色浅,釉质匀净,光润如玉,胎质洁白细腻。大件器物有盘、罐、瓶、缸。此缸形制端庄,青釉淡雅,刻划刀法犀利,纹饰清晰,线条流畅,制作精湛,展现出清代雍正仿龙泉青釉的制作水平。



窑变釉石榴尊

陈设品

高17.4厘米 口径7.7厘米 足径6.1厘米

  器因形似石榴故称为石榴尊。口呈五花瓣式,外撇,束颈,圆腹,假圈足。通体施仿钧窑变釉,外底阴刻“雍正年制”四字二行篆书款。


  石榴尊典雅隽秀的器型与瑰丽明艳的窑变釉相结合,达到了“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艺术境界。此尊为雍正时期的典型器物,有窑变釉、仿汝釉、仿官釉、仿定窑白釉、青金蓝釉、粉青釉、茶叶末釉等品种。



窑变釉绶带耳尊

陈设品

高23.3厘米 口径11.1厘米 足径13.2厘米

  唇口微撇,粗颈,溜肩,鼓腹,圈足外撇。颈部两侧堆贴绶带耳,外施窑变釉,足内施酱褐釉,上阴刻“雍正年制”四字二行篆书款。


  窑变釉是宋代钧窑所创烧,它将含有不同呈色金属元素的色釉融于一体,在窑炉中高温烧制,釉料相互交融,自然流淌,在熔融过程中,呈现色彩斑斓的釉色。窑变釉开创我国陶瓷釉彩装饰的新途径,它突破了传统的单一色釉,是青瓷工艺的创新和突破,为中国陶瓷工艺美学开辟了一个新境界。


  明清景德镇官窑烧造窑变釉品种,以清雍正、乾隆二朝仿烧最好,釉色以红为主,天蓝、月白、绿及褐等色,交融流淌,犹如火焰般万紫千红,绚丽多姿。此尊造型仿自商周青铜器尊的形制,釉色艳丽,垂流似霞若焰,俗称为“火焰红”,古朴典雅的造型,高超绝伦的工艺,美艳无比的釉色,为巧夺天工之作。



仿钧釉菊瓣式茶壶

陈设品

高8.5厘米 口径7.1厘米 足径7.1厘米

  壶直口,扁圆腹,前置曲流,后设曲柄,饰有模印仰覆菊瓣纹,带盖。通体施仿钧釉,天青釉中泛紫斑,外底露胎处刻有“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外环以花瓣纹。


  据《清宫内务府造辨处档案雍正记事杂录》记载:“雍正七年八月初七日,郎中海望持菊花瓣宜兴茶壶一件,奉旨:作木样交年希尧,照此款式作霁红、霁青釉色烧造。”雍正菊瓣式壶,造型小巧精致,隽秀典雅,传世品有霁青釉、霁红釉、鱼子绿釉等制品。



仿钧釉匜式尊

陈设品

高22.9厘米 口径14.1厘米 足径11.4厘米

  口呈仿青铜匜的形状,短颈,球形腹,圈足。通体施仿宋钧釉,天蓝釉上杂以红斑,釉面光润,外底施酱釉,刻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仿钧釉是雍正时期色釉品种之一,烧造工艺复杂,清《南窑笔记》云:“其钧窑及法蓝、法翠乃先于窑中烧成无釉涩胎,然后上釉,再入窑中覆烧乃成,惟蓝、翠一火即就,钧釉则数火乃得流淌各种天然颜色。”此器造型别致,除仿钧釉外,尚有仿官釉制品。



仿钧釉双螭耳尊

陈设品

高38厘米 口径13.4厘米 足径20厘米

  器因形似鹿头或牛首,故称为“鹿头尊”或“牛头尊”。收口,腹上敛下垂,圈足,肩部饰对称蟠螭耳,通体施仿钧釉,外底刻“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钧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烧制以铜等金属元素为着色剂的乳浊釉而著称,颜色有天蓝、玫瑰紫、海棠红等,造型有洗、花盆、盆托、尊、炉等。宋代钧窑器稀少名贵,明清时期景德镇窑仿钧始于明宣德时期,器物有盘,清代雍正、乾隆两朝,复古之风盛行,仿宋代五大名窑的颜色釉瓷取得了辉煌成就,尤以雍正时期仿钧和仿官窑最为成功。


  雍正帝偏爱宋钧器,多次谕旨御窑厂按原器仿烧,督陶官唐英曾派人赴河南调查宋钧窑的配制方法,经多次试制成功地烧造出几可乱真的仿宋钧釉。雍正仿钧器型一类以宋钧窑器为模本,制作工艺精湛,足以乱真;另一类多为雍正时期的典型器,有螭耳尊、菊瓣式壶、花浇、石榴尊等品种。此形制的螭耳尊清代康熙时期创烧,雍正、乾隆较为流行,有青花、粉彩、颜色釉等品种。



仿哥窑暗花云纹双耳扁壶

陈设品

高49.5厘米 口径8.5厘米 足径18×12.2厘米

  壶直口,粗颈,扁圆腹,腹部中心圆形凸起,环以印花云纹,椭圆形圈足。通体施仿宋哥釉,釉面肥厚,釉色莹润呈灰青色,釉面布满大小不同的片纹,片纹深者如铁色,浅者呈金黄色。外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哥窑器物有瓶、炉、洗、盘、碗等,胎骨较厚,呈深灰色,釉色有粉青、灰青等,釉面有深浅不同的纹片,开片纵横交错,片纹呈黄黑两色,故有“金丝铁线”之称。釉面开片是因胎釉在烧制过程中膨胀系数不一,所出现的工艺上的弊病,但这种缺陷美,却独具装饰艺术效果,它犹如寒冬江河中的冰裂,千变万化,古朴自然。


  宋代哥窑器珍贵罕见,故后世多有仿制。明代宣德景德镇开始仿哥釉瓷,一直延续到清代晚期都有烧制,以明成化、清雍正、乾隆的仿哥窑艺术成就最高。成化仿哥釉器多为小件,有碗、盘、洗之类。雍正所仿哥釉器,唐英《陶成纪事碑》称为“仿铁骨哥釉”。雍正仿宋哥釉之特色,釉质柔润,所烧器物除仿宋代器外,多为雍正时的典型器,且多书本朝款。雍正仿哥釉的造型十分丰富,除杯、洗、盘、碗外,尚有六方瓶、贯耳瓶、梅瓶、花觚、扁壶、琮式瓶、香炉等大件器。


  此扁壶以青铜器为本,形体高大,端庄秀丽,为雍正仿哥釉的重器,虽宗宋哥釉的神韵,又带有鲜明的时代风格。



仿官窑贯耳六方尊

陈设品

高46.5厘米 口径19×15.5厘米 足径19.3×16厘米

  通体呈六方形,撇口,束颈,垂腹,圈足较高。颈饰对称方形贯耳,足墙两侧有孔可以穿带,故又称为“贯耳穿带壶”。通体施仿宋官窑天青色釉,釉质肥厚,开有大纹片。外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天青釉为主,釉在高温烧制时,釉熔融向下垂流,器口沿处釉层变薄,隐露的胎骨呈紫黑色,故称为“紫口”。以紫金土为胎,胎中氧化铁含量高,圈足露胎处呈铁黑色故称为“铁足”。釉质肥润,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同,烧造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形成裂纹,纹片纵横交错,纹线变幻莫测,使瓷器有古朴凝重的美感。


  雍正仿官釉色有粉青、天青、灰青、月白等色,釉质莹润似玉,或无纹片或有冰裂纹,胎骨黑色,有宋代官窑器“紫口铁足”的特征,清唐英《陶成纪事碑》称为“仿铁骨大观釉”。雍正官窑仿宋官釉瓷器,有一部分署官窑款识,而无款器多为刻意摹古之作,造型有壶、尊、瓶、碗、盘、洗、砚等,造型多仿古铜器和本朝典型器。贯耳尊流行于宋代时期,器身呈扁圆或六方形,宋代哥窑、官窑、龙泉窑等有烧制。清代雍正的仿官贯耳尊虽宗宋器,但一改古朴浑厚的形象,代之以典型秀丽的艺术风格。除仿官釉外,尚有青花、粉彩、仿官、仿汝、仿哥、窑变釉和厂官釉等品种。



仿汝釉围棋钵

陈设品

高11.6厘米 口径13厘米

  器呈钵式,敛口,圆腹,弧底,上置盖。通体施仿汝窑天青色釉,外底刻“雍正年制”四字二行篆书款,外环以五个支钉痕。


  雍正瓷器因造型和装饰工艺在仿古方面达到了高潮,尤以仿烧宋代五大名窑的色釉达到了“仿古暗合,与真无二”的程度。仿宋汝窑天青釉是雍正颜色釉的一种。


  此器不重装饰,以造型和釉色取胜,展现出雍正时期瓷器清丽秀雅的艺术风格。隽秀的造型和淡雅的青釉完美的结合,相得益彰,为巧夺天工之作。



仿汝釉牺耳尊

陈设品

高64厘米 口径26.5×19厘米 足径31.5×24.5厘米

  器为仿汉代铜壶的形制,颈饰对称双牺耳,腹部饰凸起格形纹带。通体施仿汝窑天青色釉,釉面密布细碎开片,外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位于今河南省宝丰县境内。汝窑在北宋后期元祐至崇宁间二十多年,为宫廷烧制,由于时间短,制品较少,故汝窑器珍贵而稀有,据统计传世品不到百件。汝窑器物有盘、洗、碟、瓶、盘托、水仙盒、三足奁等品种,造型秀美,胎质细腻,呈香灰色,釉以天青色为主,釉面匀净滋润,开细小纹片。在宋代青瓷中,汝窑被推为首位,有“汝窑为魁”之说。


  汝窑器清淡含蓄的艺术风格为后世所推崇,明清时期景德镇窑开始仿制汝窑器,宣德时期有碗、盘、杯等制品,只模仿汝釉,造型则为宣德时期常见的器物。清代雍正、乾隆时期仿汝器制作精致,修胎规整,胎灰泛褐,似宋器的“香灰胎”。宋代汝器多小件,雍正仿汝其造型多为瓶、罐、尊等大件器,器底常铭有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宋汝釉面厚润无光泽,有失透感,清雍正仿汝釉面玻璃质强,光亮莹润。


  此尊形体高大,古朴凝重,汝釉淡雅清丽,为清代雍正仿汝窑的精品。尊为雍正时期的典型器物,除仿汝釉外,尚有青花、仿官、仿哥、粉青、霁蓝、厂官釉等品种。



斗彩八吉祥纹盘

陈设品

高9厘米 口径50.5厘米 足径29.2厘米

  盘撇口,浅腹,广底,圈足。通体绘斗彩纹饰,内口沿江芽海水纹,内壁八吉祥纹,辅以祥云纹,盘心为双夔凤衔花纹,外环以折枝西番莲各四朵,外壁为缠枝莲花纹。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八吉祥纹装饰瓷器始见于元代,流行于明清两代,并多与莲花组成图案。元代景德镇青白瓷和龙泉窑青瓷有模印八吉祥纹样,明清时期景德镇官窑多以青花、五彩、斗彩、粉彩描绘。


  雍正斗彩器除仿明代成化斗彩小件器物外,还烧造瓶、壶、尊、罐、大盘等大件器物。此形制的斗彩八吉祥纹盘为雍正时期创烧,乾隆朝也多有烧造,制作较精致,光绪时期器物胎体变得较厚,釉面不平,施彩暗淡,款识书写草率,字体较大。



斗彩团花纹碗

陈设品

高7.2厘米 口径22.1厘米 足径6.2厘米

  碗侈口,弧壁,深腹,圈足。器斗彩装饰,内心绘对蝶纹,外壁绘四组团形花卉纹,团花间隔以上、下对称的仰覆勾莲纹,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团花纹即圆形纹样,又称为“绣球花”,是瓷器装饰的常用纹样,隋唐时期瓷器多模印团花。由于团花具有装饰性强,灵活多变的特点,明清两代更为盛行,多彩绘装饰,明代永乐宣德有团龙、团凤纹,著名的明代成化斗彩器和青花瓷上也使用此装饰,有龙凤、花卉纹等。清雍正时期的团花纹最为精致。


  此器以成化斗彩为本,纹饰描绘细腻,其造型、彩釉和纹饰为雍正时期的典型风格,且书有雍正本朝年款。造型秀美,胎体轻薄,釉面莹洁细润,纹饰布局匀称,色彩艳丽,表现出雍正斗彩瓷鲜丽清逸的艺术风貌。



斗彩缠枝花卉纹盖盒

陈设品

高8厘米 口径15.4厘米 足径9.7厘米

  盒呈扁圆形,上下子母口相套。器斗彩绘缠枝花卉纹,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雍正斗彩器一改明代以来釉上五彩与釉下青花相结合的工艺,将当时盛行的釉上粉彩代替釉上五彩,使斗彩瓷更加娇艳多姿,其绘制填色准确,所填彩料很少出纹饰轮廓线之外。器造型精巧玲珑,纹饰自然清晰,线条流畅,施彩丰富,色调清丽淡雅。雍正斗彩器盖盒极为少见,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斗彩缠枝花卉纹玉壶春瓶

陈设品

高22.8厘米 口径7.4厘米 足径9.1厘米

  瓶撇口,束颈,溜肩,鼓腹,圈足。器饰斗彩纹样,颈部为变形花卉纹,肩部朵花纹,云肩内书“寿”字,腹部为缠枝花卉纹,胫部为莲瓣纹,足墙为卷草纹,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雍正时期斗彩器继承明代成化“斗彩”工艺,既模仿又创新,造型和纹饰比成化器更为丰富,色彩更加艳丽。成化斗彩多小件器物,有杯、碗、罐、盘等。雍正除小件器物外,还有瓶、尊等大器。雍正斗彩玉壶春瓶非常罕见。



斗彩团花纹天球瓶

陈设品

高52.2厘米 口径11.5厘米 足径16.5厘米

  器因形似天体星球俗称天球瓶,直口,长颈,圆腹,圈足。通体绘斗彩纹饰,口沿、颈肩部绘“卍”字、折枝花卉纹和如意云头纹,腹部为团花纹和折枝花卉纹,胫部为寿山福海纹。器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天球瓶始烧于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清代康熙仿古之风盛行,天球瓶多宗明初之器,也是雍正、乾隆两朝典型器物之一,多署本朝年款。雍正天球瓶品种较多,彩瓷有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青花加抹红彩、粉彩、斗彩;颜色釉有霁红、霁蓝、天蓝、白釉、粉青、仿钧、炉钧釉、铁锈釉、茶叶末釉等。


  此器形制高大,端庄秀美,釉质滋润明亮,纹饰布局满密,层次分明,绘制工细,施彩明艳,是雍正时期斗彩中的名品。



粉彩过枝桃纹盘

陈设品

高3.4厘米 口径17厘米 足径10.8厘米

  盘撇口,弧壁,平底,圈足。粉彩装饰,盘内外壁绘桃蝠纹,一株雄健的桃树枝繁叶茂,盘根错节,由盘外壁弯曲盘内,粉花绿叶,八枚嫣红熟透的硕桃悬挂枝头,五只红蝠展翅飞舞。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过枝花”是瓷器纹饰的一种特殊构图方式,这种内、外壁或器身与器盖的纹饰相连,浑然一体,似花枝越过墙头,故称为“过墙龙”或“过墙花”,装饰技法新颖别致,有独特艺术风韵。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过枝花画法为“成化开其先”,但传世器未见成化时期的器物,目前传世品以康熙朝斗彩“御赐纯一堂”款凤竹纹碗为最早。


  清代雍正、乾隆时期较为流行,有过枝花卉、花果及龙纹等。道光、光绪时期过枝葡萄、癞瓜纹最为常见。雍正粉彩由玻璃白在彩绘画面打底,用传统绘画中的没骨画法渲染,突出了阴阳浓淡的立体感,色彩丰富,以娇艳柔丽名重一时。


  此盘釉彩浓淡相宜,构图疏密有致,纹饰画意生动,寓意吉祥,八个硕桃取“八仙祝寿”之意,五只蝙蝠寓意“五福临门”、“五蝠捧寿”。雍正器常绘八桃,乾隆时期常绘九桃,故有“雍八乾九”之说,雍正装饰八桃纹器物,有盘、碗、橄榄瓶、天球瓶等品种。此类福寿纹器应是万寿节的用品。



粉彩折枝花卉纹六方碗

陈设品

高8.9厘米 口径10.2厘米 足径9.6厘米

  碗呈委角六方形,撇口,斜直壁,圈足。外壁粉彩绘折枝花卉纹。外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清雍正时期,粉彩器已成为彩瓷的主流产品,造型多样,装饰纹样丰富,绘制精湛。雍正粉彩装饰图案常见山水、人物、花草、虫蝶纹等。施彩柔丽,构图疏雅简洁,纹饰具有纤细的柔态,用笔工细,画风深受恽南田没骨法的影响,达到了“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的程度。


  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雍正花卉纯属恽派,没骨之妙可以上拟徐熙,草虫尤奕奕有神,几误蝇欲拂。”多棱碗为清代雍正时期新创的器形,有六方、十方形制,品种有天蓝釉、釉里红、冬青釉釉里红和白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