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节气(6月)

 寒冰水鎏 2016-02-15

 

 二十四节气(6月)


 
芒种
    芒种(grain in ear)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太阳到达黄经7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故而,“芒种”也称为——“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播种、下地最为繁忙的时机。
   我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 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 ” 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到了芒种时节,盆地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农谚“ 芒种忙忙栽 ” 的道理就在这里。
   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每年的阳历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 75 度时开始。这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黄梅季节。
   梅雨的一般天气特点是雨日多、雨量大,温度高,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我国东部地区全年的降雨量约有 1/3( 个别年份 1/2) 是梅雨季节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一般出现于 6 月后。这时,正是水稻,棉花等作物生长旺盛,需水较多的季节。
   梅雨形成的原因是冬季结束后,冷空气强度削弱北退,南方暖空气相应北进,伸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但这时北方的冷空气仍有相当势力,于是冷暖空气在江淮流域相峙,形成准静止锋,出现了阴雨连绵的天气。持续一段时期后,暖空气最后战胜冷空气,占领江淮流域,梅雨天气结束,雨带中心转移到黄淮流域。这时江淮流域都在抢种。
   梅雨对庄稼十分有利,东部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梅雨过少或来得迟,作物就会受旱。
   芒种是很忙的节气。陕西,甘肃、宁夏是“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广东是“芒种下种、大暑莳 ( 莳指移栽植物 ) ”。江西是“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是“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福建是“芒种边,好种籼,芒种过,好种糯”。江苏是“芒种插得是个宝,夏至插得是根草”。山西是“芒种芒种,样样都种”。“芒种糜子急种谷”。四川、陕西是“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从以上农事可以看出,到芒种节,我国从南到北都在忙种了,农忙季节已经进入高潮。
   “四月芒种麦在前,五月芒种麦在后”,这是说华北地区 4 月芒种,小麦就成熟了,而 5 月芒种麦子还未成熟,这是为什么呢 ? 这和前边讲过的“二月清明桃花开,三月清明定不开”一样,都是因为阴历算法造成的。按阴历计算,一年实际上是 354 或 355 天。这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天数要少 10-11 天,因此必须三年一闰 ( 有时是两年一闰 ) ,补充所短的天数。闰月时,节气不是提前就是推后,因而芒种有时在 4 月,有时在 5 月。我国农民深知 4 月芒种由于打春早,节气推前,所以种庄稼就种得早,要种在芒种前, 6 月芒种,就把庄稼种在节气之后,这是一种“死节气、活办法”的科学种植方法。
   “芒种糜子急种谷”,糜子是一种生长期最短的禾本科植物,早熟品种 80 天可以成熟,即使晚熟品种,也不超过 100 天就能成熟。它是大秋作物最后播种的庄稼。所以华北地区遇到天早无雨,其它作物误了节气时,多用它来弥补,同样能获得好收成。在正常的情况下,芒种种糜子时,种谷也可以成熟,但谷子比糜子生长期长,有可能遭受冻害,因此说“芒种糜子急种谷”。
   棉花的有效花期,长江流域在 9 月上中旬,也就是说棉花能在霜前吐絮、成熟的开花日期,一般需要 50 - 70 天,到 11 月中旬前后就要霜冻。所以要使棉花霜前吐絮、成熟,确保优质高产,必须加强苗期管理,使棉苗的长苗期缩短,早现蕾、早开花。这就需要早查苗补种,早中耕锄草,早间苗定苗,早防治病害虫,早施追肥。
   芒种各代表区的主要农事,分述如下:
   东北区:冬、春小麦灌水追肥巴。稻秧插完。谷子、玉米,高粱、棉花定苗。大豆,甘薯完成第一次铲耥。高粱、谷子,玉米两次铲耥。棉花打叶,水稻锄草,准备追肥,防治病虫害,做好防雹工作。
   华北区:一般麦田开始收割。夏收夏种同时抓紧。加强棉田管理,治蚜,浇水,追肥。西北区:冬小麦防治病虫。春玉米浇水,中耕,锄草,追肥。谷子中耕锄草,间苗,糜子播种、查苗,补苗。
   西南区,抢种春作物,及时移栽水稻。抢晴收获夏熟作物。随收、随耕,随种。华中区:抢晴收麦,选留麦种。抢种夏玉米、夏高粱、夏大豆、芝麻等。中稻追肥,发棵末期结合耘耥排水烤田。加强单季晚稻管理,认真除杂。
   北部地区麦茬稻、江淮之间单季晚稻开始栽插。双季晚稻育秧。防治稻田病虫害。林地培土锄草。
   华南区:早稻追肥,中稻耘田追肥。晚稻播种,早玉米收获,早黄豆收获,晚黄豆播种。春、冬植蔗,宿根蔗中耕追肥,小培土、防治蚜虫。
   芒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六月六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开始。《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满后十五日,斗指丙,为芒种,五月节。言有芒之谷可播种也。”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芒种日期的计算 [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5.678,20世纪=6.5。
   举例说明:2088年芒种日期=[88×.0.2422+5.678]-[88/4]=26-22=4,6月4日芒种。
   例外:1902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芒种农事
   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夏熟作物成熟和耕种的最忙季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9个节气。芒种后我市进入初夏梅雨季节,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常见的天气灾害有龙卷风、冰雹、大风、暴雨、干旱等。正常年份我市6月中旬开始入梅。芒种至夏至这半个月是秋熟作物播种、移栽、苗期管理和全面进入夏收、夏种、夏培的“三夏”大忙高潮。主要农事有:一是及时抢收小麦、蚕(豌)豆等在田夏熟作物,做到丰产丰收颗粒归仓。二是上、中旬重施玉米摆果肥,做好壅根防倒和防治玉米螟工作。三是中稻秧田喷施起身药,中、下旬移栽;直播稻和抛秧稻防治稻象甲,早栽大田防治二化螟、叶瘟等病虫害。四是棉花中耕松土除草搞好蕾期管理,防治盲蝽象、棉蚜虫、红蜘蛛等害虫,追施有机肥争取多结桃;整修棉田排水系统,防雨涝。五是上、中旬抢种夏大豆、花生、春大豆追施花荚肥。春山芋追肥,中耕除草,培土补苗;扦插夏山芋。施好薄荷刹车肥。六是播种豇豆、苋菜、小白菜等蔬菜;加强茄瓜豆类蔬菜的田间管理,防治病虫,采收上市和留种工作。七是加强禽畜夏季防疫,成鱼饲养管理,桑田夏伐施夏肥,检修江海堤防工程和排灌机具,注意防汛防旱等工作。

芒种农谚
   芒种忙,麦上场。
   夏季农活繁,做好收、种、管。
   大旱小旱,不过五月十三。
   五月十三,不雨直干。
   吃了端午粽,寒衣不可送。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
   机、畜、人,齐上阵,割运打轧快入囤。
   推车不用教,全靠屁股摇。
   两腿拉得宽,屁股摆得欢。
   平路怕后沉,上坡怕前沉,下坡载重难驾稳。
   小麦选种在田间,弄到场里就要掺。
   选种忙几天,增产一年甜。
   若要种子选得好,秆粗、穗大、籽粒饱。
   秆黑粉,不抽穗;散黑穗,不长粒;腥黑穗,粒腥味。
   麦收有三怕:雹砸、雨淋、大风刮。
   麦在地里不要笑,收到囤里才牢靠。
   麦熟一晌,虎口夺粮。
   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
   麦收九十九,不收一百一。
   麦熟九成动手割,莫等熟透颗粒落。
   黄熟收,干熟丢。
   麦收要紧,秋收要稳。
   紧收麦子慢收秋。
   麦子夹生割,谷子要熟妥。
   麦子争青打满仓,谷子争青少打粮。
   生割麦子出好面,生砍高粱煮好饭。
   杏子黄,麦上场。
   枣花开,割小麦。
   麦到芒种谷到秋,豆子寒露用镰钩,骑着霜降收芋头。
   芒种前后麦上场,男女老少昼夜忙。
   三麦不如一秋长,三秋不如一麦忙。
   麦收有五忙:割、拉、打、晒、藏。
   麦子入场昼夜忙,快打、快扬、快入仓。
   麦松一场空,秋稳籽粒丰。
   麦收时节停一停,风吹雨打一场空。
   快割快打,麦粒不撒。
   麦收无大小,一人一镰刀。
   好手不压快刀。
   手巧不如工具巧。
   七分家什,三分行家。
   把式把式,离不开家什。
   手快不如工具快,老汉能把青年赛。
   心巧不如手巧,手巧不如家什巧。
   要酿好酒需好曲,巧手还得好工具。
   战士爱武器,庄稼人爱农具。
   小小轴承黄豆大,千斤百斤它不怕,运转工具安上它,好像跨上千里马。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磨镰擦锄,不误工夫。
   磨刀不误砍柴工。
   面朝黄土背朝天,腰酸腿疼割得慢,收割机过去一大片。
   打轧机械转速高,检查调试必须搞。
   润滑点,注机油,固定零件要牢靠;磨损变形要修换,试验运转要良好。
   脱粒机,效率高,安全操作要记牢,填入麦秸要注意,扎好袖口站立好,两侧喂入危险大,一不小心把手咬,均匀填入别成捆,谨防机子吃不消。
   机械要戴防火帽,防止火星把麦烧。
   夜间照明要注意,千万不能明火照。
   机器起动在场边,远离麦垛为最好。
   轧麦头遍先慢速,二遍车速再提高。
   回转半径要适宜,车速过快会翻倒。
   场内防火铭记心,灭火设备不可少,
   湿麻袋,大水缸,沙土铁锨准备好,
   有备无患就主动,麦场操作安全保。
   脱粒机,好又快,一天能打百麻袋。
   联合机械收麦强,代替收割和轧场,
   东征西进流动战,南北收割跨区忙。
   快收快种抢时节,丰产丰收夺米粮,
   农业出路机械化,万机联合创辉煌。
   麦捆根,谷捆梢,芝麻捆在正当腰。
   小麦虽丰收,就怕收中丢。
   一步丢一棵,一天丢一垛。
   小麦不进场,不敢说短长;小麦进了场,也难说短长。
   田里看年景,场里看收成,仓里定输赢。
   拉到场里一半,收到囤里才算。
   麦入仓,谷入囤,豆子入库才放心。
   芒种三日打麦场。
   忙不忙,先打场。
   有风没风,堆到当中。
   会扬场的一条线,不会扬的一大片。
   冷装豆子热装麦,不冷不热装芥菜(泛指菜种)。
   湿麦进仓,烂个净光。
   霉烂病虫能生灾,入到囤里还得晒。
   夏种无早,越早越好。
   夏种晚一天,秋收晚十天。
   夏季田,早一宿,高一拳。
   五黄六月去种田,午前午后差一拳。
   麦不让场,豆不让墒。
   豆不让宿,麦不让晌。
   割麦种豆不用犁,有雨抓紧耩地皮。
   麦播一月,豆种一时。
   麦子割倒还未运,遇雨种豆不用问。
   麦茬无早豆。
   豆不隔宿。
   晚种一宿,秸矮二指。
   晚种一天,秸矮粒扁。
   豆子播上大雨下,不管黑白快套耙。
   豆子就怕急雨拍,抓紧划搂莫懈怠。
   豆勒脖,一个豆粒打不着。
   豆子当宿就翻身,再下大雨就无损。
   要吃豆腐,泥里咕嘟。
   阴种豆子晴种棉,种菜宜在连阴天。
   高地芝麻洼地豆,沙岗坡上种绿豆。
   浅播豆,半边露。
   埋麦露豆,提耧耩谷。
   埋麦露豆晒芝麻。
   提耩谷子,按耧麦,皮上豆子播下来。
   种子要齐,下种地皮。
   五月冷,一棵豆子收一捧。
   槐花稠,豆子收;槐花稀,豆子秕。
   槐连豆,打滴溜,今年不收明年收。
   收扁豆就收黄豆。
   沤了麦子收豆子,沤了豆子收麦子。
   大豆锄瓣,豇豆锄蔓。
   大豆锄芽,荞麦锄花。
   芒种黍子夏至麻。
   春谷宜晚,夏谷宜早。
   芒种谷,赛过虎。
   芒种不种高山谷,过了芒种谷不熟。
   播夏谷,抢时间,不用耕,不用翻。
   耕耕不如耪耪,耪耪不如快耩上。
   能种当时,不种二犁。
   耩地深又暄,就怕大雨灌。
   麦前没串,麦后紧赶(玉米)。
   水源能保险,可以提前串。
   玉米地里带豆,十年九不漏,丢了玉米还有豆。
   南京到北京,都耩隔耧青。
   端阳好插秧(晚稻),家家谷满仓。
   芒种插秧谷满尖,夏至插的结半边。
   芒种打火(掌灯)夜插秧,抢好火色多打粮。
   栽秧割麦两头忙,芒种打火夜插秧。
   老乡种西瓜,头刀不结瓜,二刀结小瓜,三刀结大瓜。
   芒种有雨豌豆收,夏至有雨豌豆丢。
   麦子去了头,高粱没了牛。
   五月栽薯(夏地瓜)盘大墩,六月栽薯一把根。
   麦收前后浇棉花,十年就有九不差。
   麦收前后浇棉花,促棵健长把架搭。
   棉花灌在麦收时,十年就有九适宜。
   麦前蹲苗,麦口浇花。
   得不得,麦芒水。
   棉花常规措施有五手:追、浇、锄、治、修。
   麦子上了场,棉花别没娘。
   光忙麦,不管棉,麦子入囤棉攥拳。
   不治蜜,光忙场,棉棵就像“屎克螂”。
   管粮不管花,麦后棉“烫发”。
   苗蚜治不下,伏蚜积疙瘩。
   棉花卷成蛋,收成减一半。
   棉花不治虫,结果一场空。
   棉花不治虫,有苗没有铃。
   棉花果枝见花蕾,后边紧跟脱裤腿。
   芒种现蕾,带桃入伏。
   灭虫先灭娘,擒贼先擒王。
   高压灯,诱成虫,棉田卵量减五成。
   杨柳枝,诱虫蛾,虫未出腹就消灭。
   割麦后,快灭茬,棉铃虫蛹回老家。
   玉米螟一代明显,二代阴险,三代就怕赤眼卵(蜂)。
   防治玉米螟,一代虫等药,二代药等虫。
   防治玉米螟,喇叭口施药效果灵。
   蚂蚱蚂蚱,剩个楂楂。
   有肥没有水,庄稼干噘嘴;有水没有肥,庄稼饿肚皮;有肥又有水,庄稼有吃有喝抖神威。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不怕施肥远,就怕施肥浅;不怕施肥浅,就怕埋不严。
   棉花不打杈,光长柴禾架。
   杈子不去掉,好像氓流把兜掏。
   旱耪田,涝浇园。
   中耕松土渐加深,蕾期达到三四寸。
   苹果树,要夏剪,疏枝、扭梢、枝盘圈。
   夏季修剪桃摘心,三次摘心增千斤。
   麦上场,牲口忙,拉麦子,轧麦场,耠麦茬,送公粮,春田耠耘除草荒。
   麦秸氨化好,牛羊没个饱。
   氨化麦草,营养提高,气味浓香,牛羊之宝。
   二十四节气之芒种时节常识介绍(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芒种忙,麦上场。
   夏季农活繁,做好收、种、管。
   大旱小旱,不过五十三。
   五月十三,不雨直干。
   吃了端午粽,寒衣不可送。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
   机、畜、人,齐上阵,割运打轧快入囤。
   推车不用教,全靠屁股摇。
   两腿拉得宽,屁股摆得欢。
   平路怕后沉,上坡怕前沉,下坡载重难驾稳。
   小麦选种在田间,弄到场里就要掺。
   选种忙几天,增产一年甜。

  芒种的说明和介绍: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南方地区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
   到了芒种时节,华南内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农谚“芒种忙忙栽”的道理就在这里。

 

夏至

夏至(summer solstice)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度左右。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辽史》),清朝又是“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清嘉录》)。
  
夏至日期的计算 [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1.37,20世纪=22.20。
   举例说明:2088年夏至日期=[88×.0.2422+21.37]-[88/4]=42-22=20,6月20日夏至。
   例外:1928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夏至习俗
   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说明这一时节可以开始割鹿角,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
   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平阴一带,夏至日祭祀祖先。
   伏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总称伏日。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伏日这天,山东民间都要改善饮食,胶东东部都吃面条,长岛民谣:“立秋(饺子)入伏面。”招远吃水饺,无棣习惯吃面条、豆汤和面棋子,邹城喜欢喝冰水,有的人还到峄山山洞里避暑。
   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说:“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入伏后是种秋菜的季节,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之谚。

夏至农事
   过了夏至,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因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而进入田间管理时期,高原牧区则开始了草肥畜旺的黄金季节。这时,华南西部雨水量显著增加,使入春以来华南雨量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逐渐转变为西多东少。如有夏旱,一般这时可望解除。近三十年来,华南西部6 月下旬出现大范围洪涝的次数虽不多,但程度却比较严重。因此,要特别注意作好防洪准备。夏至节气是华南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南方,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开始,但是地表接收的太阳辐射热仍比地面反辐射放出的热量多,气温继续升高,故夏至日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节。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夏至后进入伏天,北方气温高,光照足,雨水增多,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害虫迅速滋长漫延,需加强田间管理,农谚说:“夏至棉田草,胜如毒蛇咬”、“夏至进入伏天里,耕地赛过水浇园”、“进入夏至六月天,黄金季节要抢先”。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农事谚语,“夏至时节天最长,南坡北洼农夫忙。玉米夏谷快播种,大豆再拖光长秧。早春作物细管理,追浇勤锄把虫防。夏播作物补定苗,行间株间勤松耪。棉花进入盛蕾期,常规措施都用上,一旦遭受雹子砸,田间会诊觅良方。一般不要来翻种,追治整修快松耪。高粱玉米制种田,严格管理保质量。田间杂株要拔除,母本玉米雄去光。起刨大蒜和地蛋,瓜菜管理要加强。久旱不雨浇果树,一定不能浇过量。麦糠青草水缸捞,牲口爱吃体健壮。二茬苜蓿好胀肚,多掺干草就无妨。藕苇蒲芡都管好,喂鱼定时又定量。青蛙捕虫功劳大,人人保护莫损伤”。

夏令饮食
   在农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即进入伏天。此时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不振,开始消瘦,即“枯夏”。民间开始偷闲消夏,注意饮食补养,官府也停止办公事。江苏夏令饮食有三鲜:地上三鲜为苋 菜、蚕豆和杏仁,树上三鲜为樱桃、梅子和香椿,水中三鲜为海丝、鲋鱼和咸鸭蛋。浙江杭州喜吃乌饭,据传说是纪念战国庞涓。浙江建德民谣说:“立夏日,吃补食。”说明夏至补食从立夏就开始了。一般都吃红枣烧鸡蛋和黄芪炖鸡,以滋补身体,为投入紧张的秋季农业劳动做准备。广东有喜吃狗肉之习,俗语说:“夏至狗,没啶走(无处藏身)。”夏至杀狗补身,使当天的狗无处藏身,但不能在家宰杀,要在野外加工。北京流行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至饺子,夏至面”。防暑主要注重两个方面:
   首先是多吃冷食、凉食、瓜果。古代的斗茶、凉汤都是极好的防暑品。苏州立夏节喝“七家茶”,小孩要吃“猫狗饭”。同时多饮食凉粉、酸梅汤,服用冰块。说明周代已有掌冰的官吏和冰窖设备,冬季贮冰,夏季食用。清代就有刨冰。清廷在立夏这一天,赏赐文武大臣冰块。此时又是瓜季,人们坐在瓜棚下乘凉,品赏西瓜。西瓜、苦瓜都是清热消暑食品,是夏至季节的重要佳品。另外,夏季蚊虫繁殖,雨水多,易感染痢疾等肠道疾病,因此在夏令饮食中有吃大葱、大蒜习俗。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大蒜有“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避邪恶,消肿痛,化瘕积肉食”之效。此外,凉亭赏夏也是人们盛夏中进行的一项防暑活动。

夏至防暑
   夏至后入伏有初伏、中伏、末伏之分,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时期,容易中暑、生病。因此,旧时在这时多驱鬼以求安,同时也讲究中午歇晌,讲究吃补食。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防暑。尽管如此,夏天对人体的消耗也是较大的,因为吃不好、睡不实,受到炎热的煎熬,因此称为枯夏。北方有一个风俗,即定期为小孩称体重,看看他的体重是否增加或减少,以观察儿童的生长情况。
   其次是利用防暑工具,例如有雨伞、扇子、凉帽、凉席、竹夫人等等。
   扇子起源很早,先为农业生产的扬谷工具,后来才加以改进,变成防暑和戏曲用具。文献记载中的商代扇子,是车上遮雨用的,称“扇汗”。南北朝后,在扇汗外,又发明一种长柄障扇,后来演变为华盖。民间的扇子因地而异,有芭蕉扇、蒲扇、羽扇、绢扇等,后来才出现了纸制折扇。当时的卧具则普遍利用各种质料制成的凉席。古代流行的瓷枕,也是一种防暑卧具。也有用竹枕的,即称竹夫人,又称百花娘子、竹姬、青奴。在《吴友如画宝》中有一幅“竹妖入梦”图中,就绘有一男子卧于床上,抱着竹夫人入梦乡的情景。由于夏天白天长、炎热,入夜又难眠,各地都提倡睡午觉。此外,人们也喜欢在夏天里游泳、妇女儿童戏水、养金鱼、叉鱼、钓鳖、捕蛙、捉鱼、捉鳝鱼、夏猎等活动。

夏季养生
   古人对于夏季的养生也是很有讲究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跳,皆非所宜。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因为,温水冲澡时的水压及机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另外,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夏季养生运动必不可少
   运动调养也是养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饮食调养,有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之说(五行的观点),故《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说法。根据五行(夏为火)、五成(夏为长)、五脏(属心)、五味(宜苦)的相互关系,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素问?臧气法时论》曰: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甘泻之”。就是说藏气好软,故以咸柔软也。从阴阳学角度看,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如《颐身集》所说:“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按中医学的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讲“肾无心之火则水寒,心无肾之水则火炽。心必得肾水以滋润,肾必得心火以温暖”从中不难看出心、肾之间的重要关系。

   夏季养生食谱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
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荷叶茯苓粥:
   [配料] 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 先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出锅前将白糖入锅。
   [功效] 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对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者亦有疗效)。
   凉拌莴笋:
   [配料] 鲜莴笋350克,葱、香油、味精、盐、白糖各适量。
   [做法] 莴笋洗净去皮,切成长条小块,盛入盘内加精盐搅拌,腌1小时,滗去水分,加入味精、白糖拌匀。将葱切成葱花撒在莴笋上,锅烧热放入香油,待油热时浇在葱花上,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 利五脏,通经脉。
   奶油冬瓜球:
   [配料] 冬瓜500克,炼乳20克,熟火腿10克,精盐、鲜汤、香油、水淀粉、味精各适量。
   [做法] 冬瓜去皮,洗净削成见圆小球,入沸水略煮后,倒入冷水使之冷却。将冬瓜球排放在大碗内,加盐、味精、鲜汤上笼用武火蒸30分钟取出。把冬瓜球复入盆中,汤倒入锅中加炼乳煮沸后,用水淀粉勾芡,冬瓜球入锅内,淋上香油搅拌均匀,最后撒上火腿末出锅即成。
   [功效] 清热解毒,生津除烦,补虚损,益脾胃。
   兔肉健脾汤:
   [配料] 兔肉200克,淮山30克,枸杞子15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大枣30克。
   [做法] 兔肉洗净与其它配料武火同煮,煮沸后改文火继续煎煮2小时,汤、肉同食。
   [功效] 健脾益气。
   此外,西红柿炒鸡蛋,也是夏季时令菜。

夏至诗词
   盛夏烈日炎炎,人们也文思泉涌。有关“夏至”的节气联造语自然,精巧别致,如“夏至有雷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清明高粱小满谷;芒种芝麻夏至豆”。还有谜语,谜面是“夏至”?打一成语,谜底——地久天长。其实,“夏至”真与成语“杯弓蛇影”有缘。
   汉朝应劭在《风俗通》中记载:“杜宣夏至日赴饮,见酒杯中似有蛇,然不敢不饮。酒后胸腹痛切,多方医治不愈。后得知壁上赤弩照于杯中,影如蛇,病即愈。”后因以“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夏至”也是诗人们的咏吟对象,唐朝权德舆《夏至日作》,“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唐代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云:“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宋朝张耒《夏至》诗:“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骤来疾去的雷阵雨,由于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歌谣·谚语
   【歌谣】
   一九至二九,扇子勿离手;三九二十七,汗水溻了衣;四九三十六,房顶晒个透;五九四十五,乘凉莫入屋;六九五十四,早晚凉丝丝;七九六十三,夹被替被单;八九七十二,盖上薄棉被;九九八十一,准备过冬衣。——夏九九歌
   【谚语】
   不过夏至不热
   夏至三庚数头伏
   夏至有雷三伏热

 

 

 

 

 

 
 

 
 
 
IMG_2647

 
  


 
 
 

 
—源文信息/网络 ★ 收集整理/寒冰—
 
 

 


 
寒冰祝福朋友幸福、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