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在古代称“紫舒”, 相传,华佗一天在江南的河边采药,无意中发现一只水獭正在贪婪地吃着螃蟹,可是没过多久,这只水獭痛苦地在地上打起滚来。华佗心里想,可能是刚才吃多了,看看它是否有自救的办法?这时,水獭沿着河滩爬到一片紫色的草前,吃了一些这种紫叶草,尔后又躺了一会,竟然没事了。华佗于是把这些草采了回去,亲自品尝,苦苦思索后,豁然有所悟,觉得此草既然能解凉性螃蟹之毒,定属温性。此后每当螃蟹上市时,有些人因多吃螃蟹而发生腹痛,求医于华佗,华佗就用采集回来的这些紫色草煎汤给患者喝,过一会儿,患者就舒服了,效果十分灵验。从此,华佗就把这种紫草称为“紫舒”。 大概是音近的缘故,后来人们又把它叫作“紫苏”了。 紫苏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中医认为,紫苏味辛、性温、无毒,解表散寒、宣肺止咳、行气和中、理气安胎、解鱼蟹毒。现代学研究紫苏嫩叶每100克含蛋白质3.84克,纤维素3.49~6.96克,脂肪1.3克,胡萝卜素7.94~9.09毫克,维生素B1 0.02毫克,维生素B2 0.35毫克,尼克酸1.3毫克,维生素C55~68毫克,钾522毫克,钙217毫克,镁70.4毫克,铁20.7毫克,锌1.21毫克,硒3.24~4.23微克,还含有紫苏醛、紫苏醇、薄荷酮、薄荷醇等挥发油。 紫苏叶可鲜吃也可晒干用,鲜紫苏叶即可生吃,又可熟吃。《舌尖上的中国》拍过一道垂涎欲滴的美食“紫苏炒青螺”,紫苏起到一个去腥提鲜的作用;在吃韩国烤肉的时候,通常会用新鲜的紫苏叶来包烤肉,即淡化了烤肉的油腻感觉,帮助消化,还会在口腔里留有一丝淡淡的清香味;在做泡菜的时候,放点紫苏叶,可以使泡菜别有风味。紫苏叶除了解腻清口外,紫苏叶精油会用在蛋糕、牙膏里,想想也醉了。 紫苏叶还有一种意想不到的作用,可以当作防腐剂,有人曾做过实验,用鲜紫苏叶包鱼、肉等容易腐烂的食物,放置于室内通风处,常温下可保存4~5天。 紫苏籽含有丰富的木酚素,木酚素是一种植物雌激素,同时也是抗氧化剂,有防止衰老、改善更年期症状的作用。紫苏籽油含有丰富的欧米伽3不饱和脂肪酸,素有“陆地鱼油”的美誉,欧米伽3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脂和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 紫苏全身都是宝,苏叶、苏梗、苏籽都可以药用。紫苏是一年生草本,可在夏季茂盛时采摘晒干备用。紫苏叶药用上有两大主要功效: 一.治疗风寒感冒 《本草纲目》上记载紫苏“行气宽中,清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可以取5克干紫苏叶煮水代茶饮,对于风寒感冒、恶心呕吐都有不错的效果,宜开锅煮三分钟关火,避免有效成分的挥发。 二.解除鱼蟹毒 《金匮要略》上记载“治鱼蟹中毒,紫苏煮汁饮之”。单用或配合生姜同用都可以,取干紫苏叶10克、生姜3片煮水频喝,可解鱼虾蟹毒引起的吐泻腹痛。 紫苏对我们的养生和日常保健都有很大的效用,从现在起,对于低调奢华有内涵的紫苏是不是刮目相看了呢? 小贴士:紫苏内含有的紫苏油可以升高体内的血糖含量,糖尿病人不宜大量食用。 附作者信息: 盛云洁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新浪微博:@盛云洁营养师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