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04
西安科普
西安市南城墙魁星楼下文昌门外的碑林,因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这里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艺术宝库。它始建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原为保存唐开元年间镌刻的《十三经》、《石台孝经》而建,后经历代收集,规模逐渐扩大,清朝始称“碑林”。 1944年在具有900年历史的西安碑林的基础上,又扩建了西安孔庙的建筑群,而建成了一座集收藏、研究和陈列为一体,以碑石、墓志和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1992年正式定名为西安碑林博物馆。馆区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由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等三部分组成,设七个陈列室、六条游廊和一个碑亭,陈列面积4900平方米。 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部由原先拜祭孔子的孔庙改建而成。为了表示对这位圣人的尊敬,孔庙的门开东西两侧,东门称“礼门”,西门称“义路”。南面正门封闭,称为“塞门”,内有华山前西岳庙移来的太和元气坊。 博物馆的各陈列室,以棂星门中门为主轴线,自南而北对称排列。前半部为临时性专题陈列室,自轴线正中上有“碑林”匾额的碑亭以北为碑林陈列室,西侧为石刻艺术室。 漫步在青石小道,碑林风雅的古香古色悠然而来,成千上万的字碑让人眼花缭乱,忍不住感叹中国古代文化的精深。 《石台孝经》是碑林最大的石碑,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纂,专门讲孝道的。《石台孝经》刻于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手书。 《开成石经》所刻内容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的12部经书。在当时印刷术不很发达,为了避免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并能永久保存,就把这12部经书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立于长安城国子监内,供人们校对。《开成石经》是目前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经书。 碑林内的号称“天下第一名钟”的景云钟,铸造于唐睿宗景云年间,钟上刻有各种纹饰图案,雕工精致,形象生动,上有唐睿宗李旦亲笔书写的铭文,夸誉钟声洪亮。每年除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新年钟声就是以景云钟录制的。 拥有浩瀚的藏品,丰富的文化内涵,被世人誉为“东方文化宝库”、“书法艺术的渊薮”、“世界最古的石刻书库”——这就是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书法及绘画艺术提供了极为珍贵资料的西安碑林博物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