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铭和张学良都是张作霖的原配夫人赵春桂所生。但是,张学铭却走了和张学良不一样的路,他曾在中国一号汉奸汪精卫政府下做官。 老爹张作霖一生最恨日本人,为什么二儿子张学铭却日本人支持下的汪伪政府下做官呢?那不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汉奸吗?
张学铭,字西卿,1908年出生于辽宁海城。 1928年入日本陆军步兵学校学习。1929年返国,就职于东北军。1930年10月中原大战,随张学良入关支持蒋中正,后经国民党元老吴铁城举荐,出任天津市警察局局长。1931年4月任天津市市长兼警察局局长。 1931年11月,日本天津驻屯军司令香椎浩平和特务土肥原贤二,为掩护溥仪出逃东北转移视线,在天津制造了两次暴乱。他们发钱、发枪,收买了2000多名土匪、流氓、烟鬼、汉奸,组成了一支便衣队。 11月8日,在日军掩护下,便衣队从南市、万德庄、南门外、广开等地发动袭击,致使城内交通瘫痪,商铺纷纷关门避祸,许多无辜市民死于非命,整个天津陷入恐慌之中。更可恶的是,日租界里的日本警察和宪兵还在租界边沿不断开枪,助长便衣队的嚣张气焰。张学铭指挥由东北军组成的天津保安队,击毙、逮捕了大量便衣队暴乱分子。 11月26日,日本人鼓动便衣队发动第二次暴乱。当时日本人在中原公司(今百货大楼)架设大炮,攻击天津市政府、公安局等地,妄图伙同便衣队一起搞垮当时的天津政府。张学铭麾下的天津保安队训练有素,几个回合下来,便衣队被打得丢盔弃甲,日本人的暴动阴谋又一次落空。张学铭因此惹恼了日本人,日本驻华公使提出所谓“抗议”,南京政府妥协退让,迫使张学铭辞职出国考察。 考察途中遇到天津名媛,朱启钤的六女,赵一荻的中学同学朱洛筠。二人结合,轰动一时。回国后跟原配姚夫人(东北医院院长之女,张作霖包办)离婚。抗日战争初期住在欧洲和香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沦陷,被迫返回大陆,住南京。
提到孙铭九,您可能不认识,但是提到在西安事变中,成功抓住蒋介石的张学良的卫队营营长您肯定有印象,整个人就是孙铭九。 孙铭九1909年生于辽宁省新民县,1927年加入东北军,1928年被选派赴日本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回国后在天津张学铭手下当教官,张学铭是张学良之弟,孙铭九则是张学铭的同学。1931年,张学良出任国民党海陆空军副总司令,从南京经天津赴北平,路过天津时,张学铭派孙铭九护送哥哥张学良,张学良颇为看重孙铭九,还送给他一块表面上印着自己头像的瑞士名表。 后来孙铭九先后担任了张学良的机要随从参谋、卫队营营长等职,成为张学良的心腹嫡系之一。1936年7月,张学良为建立东北军内部领导核心,实现其深刻改造东北军的目的,在军中成立了一个秘密政治组织“抗日同志会”,张学良亲任主席,以孙铭九等人为首的少壮派军官是其主要成员。这些青年军官年轻气盛,血气方刚,思想激进,对蒋介石安内攘外政策早就不满。 张学良在南京被蒋扣押后,孙铭九等力主武力救张,与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东北军高级将领于学忠、王以哲、何柱国等人发生激烈冲突,最后竟派人将王以哲枪杀,酿成了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二二事件”。事发后,东北军极为愤怒,要求惩办凶手。1937年2月4日,孙铭九等到天津、上海租界暂避,后又躲进上海租界,再后来,干脆投靠汪精卫政府做了汉奸。 据应德田1956年的交代材料,孙铭九于1943年春在汪政府参赞武官公署任参赞武官,年中任豫北抚安特派员和抚安专员,次年跑到山东任伪保安副司令。中间应德田曾一度投靠他。 也是在这一年,1943年也加入了汪精卫政权,成为军事委员会委员,职位要比孙铭九高一些。
汉字君查阅了相关资料,表明张学铭加入汪伪政权是被迫加入的,抗战胜利后未被追究,出任国民党政府东北长官部参议室中将主任,总参议。平日,一身将军服,领章金板双花,十分神气。在鸡尾酒会上,他非常活跃,大家同他开玩笑,称他为“总餐宜”,他笑着说:“我无议可参,何不‘餐宜’?” 1949年前夕,拒往台湾,留在天津,等待解放。 建国后受到周恩来的关照,任天津市人民公园主任、市政工程局副局长、民革天津市委员会副主任、民革中央委员等职。 文革爆发后,1968年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被关押入狱。 1973年平反后,任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政协常委。 1983年4月9日病逝于北京,享年76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