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得】维和中与外军交往的5点体会

 昵称30409113 2016-02-15


作为一名维和人员,我生活、工作在完全陌生的国度,远离祖国、远离组织、远离亲人,远离熟悉的黄种人面孔和自然环境;作为一名军事观察员,我与可能是情报人员的其他国家观察员长时间工作在一起、生活在一起,与世界卫生组织、粮食组织、国际红十字会等各种非政府组织人员接触在一起、交往在一起,感受视觉冲击的同时,也经受着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双重考验,更经受着文化上、价值观上和世界观上的摩擦、碰撞甚至冲突。

 

与外军交往,有以下五点体会:

 

一是交往中有政治,要始终把维护好国家利益作为第一宗旨

 

作为联合国的一名临时雇员,两次出国,我至少曾与40多个国家的军人、文职人员接触过,也结识了许多朋友。但我觉得:与外国朋友之间不论多么亲近,交往中,都必须站在维护国家利益的高度,牢记军人职责与使命。与祖国站在一起的,是朋友,诋毁中国的,个人关系再好,也要嗤之以鼻。

 

一是国家遭诋毁,要勇于抗争。长时间在国内生活对此感触不深,走出国门,每个人这方面的意识都变得很强,甚至有些执著。

 

在联合国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任务区时,我与一位来自阿尔及利亚的军官法赫德同在一个办公室,有一次阿尔及利亚军官对我说:西藏人与中国人长相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西藏不属于中国。其实当时我看出他在开玩笑,但我很生气,军中无戏言,索性来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阿尔及利亚驻埃塞使馆就在办公室附近,我拽着这个平时与我处得很好的阿尔及利亚人说:我们去贵国大使馆,与贵国大使好好谈一谈,你们国家承认西藏属于中国,为什么在联合国工作的你不承认!当时把阿尔及利亚人吓得连连摇头,连声说以后再也不开这样的玩笑了。

 

二是国人受诽谤,要勇于澄清。在国外,中国人少时,很团结;一旦多了,总会产生些不愉快。我生活在各个国家人堆儿里,就我这么一个中国人,总是尽可能站出来为中国人说话。

 

如:一些国家观察员,问我们中国观察员之间熟悉不熟悉,我总是告诉他们,中国虽大,但我们几个中国人都很熟悉,在国内就是好朋友,显得我们很团结。在刚果(金)时,一个赞比亚人曾指责中国人买象牙,残害野生动物。我反驳他说:“物以稀为贵吧,在中国除动物园外,见不到大象,更看不到象牙,但在非洲屠杀大象的可没中国人啊,是一些当地人太喜欢钱的原因!”把赞比亚人弄得很下不来台,叫嚷着“这样谈话,哪像真正的朋友”。

 

三是军人讲政治,要勇为先锋。这个先锋,是爱国的先锋。在国外,与外军交往,由于我们与外国军人之间背景、信仰、文化等等,都不尽相同,反映在对一个问题的观点上,有时很难找到“认同”这个词。

 

我的体会是:这种时候千万不能人云亦云,或听之任之,特别是在涉及国家政治、外交和基本制度等国家利益的问题上,一定要争取主动,做维护国家利益的先锋。在国外工作的中国人,对国家大事都非常关心;我觉得自己在国外,比在国内更爱国。“5.12”大地震全国悼念日,我取消了去巴基斯坦连队改善伙食的机会,我告诉队友:今天是地震中丧生同胞的祭日,我今天不会参加任何娱乐活动,不能喝酒。类似事情,也为我本人赢得了其他国家军人的尊重。

 

二是交往中有形象,要始终把展示好中国军人过硬素质作为自觉养成

 

作为联合国军人,各国军人工作期间都竞相展示各自最好的作风和素质,如:军人通常穿迷彩服,但一位在司令部工作的来自赞比亚的上尉,适逢各种各样的节日,他总是一身常服笔挺,很精神。其他国家军人也想穿,但多数人都没有准备啊!这位赞比亚上尉想得很周到。作为我本人,主要有三点感受:

 

一是要有大国形象。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文明古国,是当今世界不折不扣的大国之一。使馆武官处的同志几次对我说:我们在国外的军人,与外军交往时,要有大国形象。观察员队的财务管理是最麻烦的,要从观察员中收钱,然后买吃的、用的,还要给队里雇的保安、做饭的、打扫卫生的发工资,观察员均摊。这些工作,通常都是由队里的中国人来完成。

 

我在两个任务区,都曾做过这方面的工作。因为中国人数学特别好,老外喜欢用计算器,加减法很慢;更主要的是因为中国人来自大国,处事公平;因为中国人很大度,从不贪图那点小便宜。事实上,在任何一个观察员队,队里伙食不好,一些人就会抱怨,说某某人可能把钱揣进自己腰包了。

 

二是要有专业形象。军事观察员需要具备娴熟的驾驶技能、计算机使用水平和较高的英语水平。工作期间,我经常以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的技能,教教那些来自非洲的、阿拉伯国家的观察员,给他们展示一下破解文档密码、办公软件使用方面的小技巧等,并告诉他们:这对中国军官来说,太普通了,中国计算机方面的工程师更厉害。

 

还有一次,我与一名来自乌拉圭的观察员一同外出巡逻,巡逻前,进行车辆检查时,我发现胎压不大够,好在距离不远,就没有提醒。这个乌拉圭的观察员比较大意,还是没睡醒的样子,上车就走。我觉得这是给了我一次展示素质的机会。返回途中,我突然叫他停车,并告诉他我感觉胎压不大正常。他一愣,大概是在说:你怎么知道的?下车一看,果然轮胎有些变瘪。他向我竖起大拇指,赶紧忙着换轮胎。这件事是个例外,但外国军人确实都非常佩服我们中国军人的学习能力、勤奋精神和专业素养。

 

三是要有自律形象。在国外的中国人,代表的是中国;在国外执行任务的军人,着本国军装,佩戴本国国旗,不仅代表国家,更直接代表一支军队。军事观察员工作期间基本在村子、缓冲区或交战双方部队范畴,自我要求都很严。但在业余时间的管理十分松散,强调的是自我约束,自我管理。通常十个左右国家的人员,租一处房子,大家吃在一起、住在一起、交往在一起,只要你工作不耽误,其他时间做什么事情都没人管你。

 

但我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中国军人,不论工作时间、还是业余时间,时刻注意保持一名合格中国军人的形象。如:每次外出执行任务,我的皮鞋都擦得锃亮(其他国家军人也能做到,就连政府军、民兵都做得很好),我的迷彩服都烫得平平整整。为此,我们雇的洗衣服的还经常找我抱怨,说我的迷彩服最难烫。那时我穿的还是老式迷彩,衣摆是有松紧带的,烫时很麻烦。

 

还有关于看黄色电影、酗酒甚至找妓女等问题,说点有损联合国形象的话,这在处于军事缓冲区危险地带、生活异常寂寞的军事观察员来说,有一定普遍性。有的国家观察员,有时竟把当地女朋友领到队里,但大家都是一笑了之。为避免观察员之间关系紧张,我有时还会竖起大拇指,告诉他人你找的这个女孩很漂亮。但不论是在条件很差的乡村观察员队,还是在条件相对较好的大城市,我都能够自觉抵制这些不良生活对我的影响。记得在埃塞时临回国前,我与接任的国内观察员谈体会时,说得最动情的一句话就是:维和很辛苦,酒可以喝,但不能酗酒;夜总会可以去,但看看舞蹈表演就够了;这一年,我没犯错误,对老婆、孩子没有任何愧疚。

 

三是交往中有原则,要始终把履行好维和使命任务作为不懈追求

 

作为维和人员,履行好维和使命是我的唯一任务。工作中,不论是与其他国家军人接触,还是与当地人、联合国文职雇员、其他非政府组织人员接触,我都能够以大局为重,准确把握原则,把履行好维和使命作为交往的基本遵循。

 

一方面,内外有别。在埃塞时,我在亚的斯亚贝巴工作了十个多月,与驻亚的斯的一些国际组织,如非盟、联合国非洲经济事务委员会等国际组织的一些成员,混得都比较熟。

 

特别是非盟这一组织,它在亚的斯专门设了一个军事机构,负责与联合国驻亚的斯机构保持联系,了解安全形势。我的办公室,经常有来自各个国家的人员,索要任务区安全形势等资料,甚至问我们对事件的态度。但不论多么熟悉的外国朋友,我都能严格按照联合国表态口径,该提供的提供,不该提供的闭口不谈。如关于联合国通报的安全形势,我所在的办公室,每天都会认真地给非盟人员作以介绍;但是关于形势分析等密级较高的资料,我们介绍时从不会涉及。

 

另一方面,履职敬业。在刚果(金)担任观察员队临时队长期间,我采取经常拜访、送些小纪念品等方式,主动与辖区小村子的头儿、部落的首领、反政府组织负责人接触,为联合国准确掌握所属辖区安全形势,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的资料。

 

其实,不经常沟通,不送纪念品,得不到什么情况,对我不会有任何影响。任务区许多观察员队,一年到头都搜集不到什么新情况,但也毛发无损。但我感觉:作为一名戴着蓝色贝蕾帽的联合国军人,拿了那么高的补助,就应当为自己千里迢迢到此的付出承担些责任、尽一些义务。因此,每次巡逻,我都尽可能详细地了解当地的安全形势,回来后写出有实质内容的情况报告。队里的翻译是当地人,他曾私下对我说:田,联合国在我们国家人这么多,有17000人,但好多国家的军人,工作并不积极,多些你这样的中国人该多好。

 

四是交往中有智慧,要始终把学习好其他国家人员优长作为立身之本

 

在联合国工作,接触人多而杂,好多人见面挺熟,但其实可能连名字都没大记清;军事观察员的轮换更频繁,相处3个月左右就换一次队,往往是刚熟悉,就各奔东西;维和地域自然环境复杂、风土人情与国内迥异。在维和任务区工作,人员不得不接触,因为与你共事的人走马灯似的在换;英语不得不学习,因为工作、生活离开英语寸步难行;视野不可能不开阔,因为各方面的信息、处理事情的方法,都是在国内难以接触到的。这也给了我观察其他人、学习其他国家人优长以难得机会。

 

一是向资深观察员学协调办事之策略。在埃塞司令部工作时,同在一个办公室的丹麦人卡伊劳森与我是很好的朋友,他已是第四次任军事观察员了,经验丰富,我们交往多些,我向他学习很多在联合国工作的处事技巧。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任何事情都需要去推,不推动,一事无成。如:我们向总司令部申请一个投影幕。我把《申请》用邮件发过去,一周了,什么消息都没有。卡伊劳森告诉我:别等,打电话问一下;再不行,再发一个,发送给承办人的同时,再抄送主管一份,这样才能推动。通过这种一点一滴的学习,第二次去刚果(金)工作时,我已经是有丰富经验的观察员了。

 

二是向当地人学习适应环境之门道。当观察员,适应环境是最难过的一关。一方面,从寒温带到热带,要适应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从亚洲到非洲,要适应人文环境。自然环境还好适应,人文环境即语言上的障碍、文化上的冲突,很难应付。

 

例如语言上,刚去时,说英语极不习惯;呆久了,见到中国人,第一句说出的很可能是英语。此外,当地人的一些风俗、信仰、种族、习惯等,有许多方面都难以接受。在埃塞时,当地人很讲究相互问候。如早上问候,当地人说:早上好,你好,家里好吗,孩子好吗,一切都好吗,最后还要说一句早上好,才算礼貌。我第一次去埃塞国防部协调事情时,见到埃方国防部的官员,只问一句“早上好”就开始步入正题,结果弄得他很不高兴的样子。后来,他知道我刚到埃塞不久,才善意的提醒我,以后问候时要注意埃方习俗。由于我适应生活、环境较快,两次维和,除因吃错药得一次胃病外,大家熟知的疟疾等其他疾病,离我都很远。

 

三是向英语国家人员学习英语运用之方法。出国前,我曾自认为比较刻苦,英语比不上美国、英国军人,但肯定会比非洲人说得强。到国外之后,才知道理解得非常片面。

 

非洲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马拉维、尼日利亚、南非等好多国家,英语都是人家官方用语,人家说英语就像我们说汉语,好得很;大多数外国观察员,在国内陆位都很高,许多人都在西方接受过培训,比我们见过世面。办公室的坦桑尼亚人阿卜大拉英语非常好,我向他学习英语知识,提高自身英语技能。有一些观察员碍于面子,认为同是观察员,不能低人一等,不该经常向别人请教。我觉得这是难得的学习机遇。业余时间,找英语好的人喝杯酒、聊聊天,通过这种休闲式的交往,英语都自然提高很多。

 

这位坦桑尼亚军官50多岁,在我国的国防大学学习过半年。他曾对我说了句比较有哲理的一段话:国家,处在上升时期的,最让人畏惧,因为一直在发展,世人不知道会达到怎样的高度。他说:中国军人,为了工作,可以没有假期,可以少休息,虚心好学,勤奋工作,这让他深深敬佩;据我所知,也让一些欧洲人极为恐惧。

 

五是交往中有道义,要始终把弘扬好中华文明的精髓作为处事之道

 

平等相处、和谐共处,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之一,也是健康交往、正常交往的客观要求。在贫穷的非洲国家,联合国官员绝对是富有、强者的代名词。受党的教育多年,加之我出身贫寒,内心深处一直同情弱者。在外维和期间,我始终注意一言一行,在与各种人员交往时,遵循平等、和谐之道义。

 

一是恪守相互平等原则。联合国维和任务区,连年战乱,导致当地人生活极其贫穷。不论是对办公室打扫卫生的当地人,还是街头行乞的流浪儿,我都能尊重他们,善待他们。

 

有一次即将离开一个观察员队时,负责给队里做饭的当地人玛丽亚临别时竟哭了起来,她说:有中国军人在这里时,她是个女士(lady),而不是驴子(donky)。观察员住处附近的一些小孩,也都愿与我这样的中国人交朋友。因为我经常拿出自己的饮用水,接济他们。在刚果(金)的第一个观察员队,我还为驻地村子里的小孩买了一个足球,天天下午与他们玩一玩。一周下来,每次巡逻时,再遇到他们,我都能听见那些小孩大声喊我的名字,我则向窗外不停地挥手,有种检阅的味道,场面也很壮观!

 

二是自觉践行文明之举。文明之事,体现在一点一滴。在亚的斯亚贝巴工作时,我一直清楚地记得:每次开着联合国的车辆经过十字路口,当地警察都让我们的车辆优先通过。看似小事,却一直让我对这种尊重非常感动。一次经过人行道时,一群当地人正好在我的车辆面前穿越马路。警察已经跑过来,示意行人停下,我则摇下车窗,拍了拍臂上的五星红旗,示意行人先走。后来,警察和过马路的当地人,向我微笑并竖起大拇指。我告诉同车的肯尼亚人,在中国,行人更有优先权。

 

三是不以小人之心行事。交往中,难免有过结,健康交往,应保持一颗君子之心,不因个人之事影响正常工作。在刚果(金)担任观察员队临时队长期间,队里的翻译认为我在当队员时,与他有过节,害怕自己被我开除,丢了饭碗,非常害怕。我主动找其谈心,介绍中国乃礼仪之邦,我本人不会把生活上的琐事,牵扯到工作上来,使翻译安心工作。这件事情也赢得了其他国家观察员的认可。来自突尼斯的观察员法克说:“中国军人以工作为重,有君子之心,不愧为文明古国,我支持你这个队长。”

 

维和行动,既是军事行动,也是世界军人交流、学习的盛会,是各国军人展示风采和实力的舞台。经历虽短,但事实上的体会还不止这些,暂时写到这里吧,作为对“中国人留给非洲的十大负面印象”的一种“爱国”回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