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轻小的钱币

 老刘tdrhg 2016-02-15

鹅眼钱与常见康熙通宝对比

中国历代都有金属瘪劣小钱,老百姓称之为“恶钱”。它是社会动荡、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的集中表现。历史上比较典型的就有西汉早期的榆荚半两(12毫米左右)、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始铸的鸡目五铢(13毫米左右)、东汉末年董卓时期的无文小钱(15毫米左右)等都很轻小,但是,它们在中国货币史上,都算不上最小。南北朝刘宋景和元年(465)铸造的一种鹅眼钱,才是中国历史上最轻小的钱币,同时,它还创造了一个世界之最,是世界上最轻小的方孔圆钱。

公元420年至公元589年这段时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南北大分裂的时期,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长期对峙,朝代更迭变换,战乱纷争不断,经济不振,矛盾积聚,民不聊生,各地官民相继鼓铸瘪劣小钱。刘宋景和年间,公私鼓铸最盛。南朝萧梁时期顾炬的《钱谱》载:“此钱入水不沉,随手破碎,尺帛斗粟,动辄一万。”这里说的就是鹅眼钱。可见鹅眼钱的轻小程度以及当时的币值。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第一百六十八卷记载:“梁末丧乱,铁钱不行,民间私用鹅眼钱。甲子,改铸五铢钱,一当鹅眼之十。” 南朝宋代沈庆通家私铸的钱,一千钱长不满三寸,大小似鹅眼,厚薄如纸,亦指鹅眼钱。

古时,在我国不少地区,端午这一天,有用鹅眼钱洗眼的风俗。清晨,各家备一盆清水,滴几滴雄黄酒进去,再放进两枚鹅眼钱,合家大小都用这盆水来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至今南京地区还存留这种风习,不过,使用的只是一种古代小钱而已。让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看一看鹅眼钱,照一照眼,可以驱灾辟邪,一生心明眼亮,不生疾病。更有官家商贾将鹅眼小钱常系胸间,寓其时刻自省,虽轻小而虚心,但心中有数,外圆内方,胸怀宽广,眼光高远。

一枚小小的鹅眼钱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但是,由于鹅眼钱距今已年代久远,而且铸造粗劣、质地轻薄,难以保存,所以,国内很少有真正的鹅眼钱出土,图谱上也极少著录,1500年后的今天已经很难见到它的实物。山东省枣庄市文物文化遗产研究所,现藏鹅眼钱一枚,青铜质地,方孔圆钱,无廓无文,外缘不整,直径仅有7毫米,厚度只有0.2毫米,重约0.1毫克。此枚钱币已入选《中国钱币之最》。它对于研究中国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变革、经济政策、钱币铸造以及人民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据,也为中国及世界货币研究提供了历史物证。

本为艺术论事团队、通俗古玉作家古董古玩经纪人编辑。实时输送最专业的古玩鉴定知识,欢迎订阅此账号!

微信公众号:古玩交易中心,我们 爱 护 原 创,转载需注明出处,谢谢。

文玩艺术品微信交流:1522138806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