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医案拾例》(最新增补版·连载二)

 杏坛归客 2016-02-15

赏梅

原作

夜夜望东君,南枝试早春。清香停过客,红萼待幽人。

沐雪难沾俗,餐风不染尘。朝寻还暮赏,岭上一闲身。

改作

岂必问东君,南枝早试春。暗香浮月浅,初萼入时新。

冷俏真宜雪,清幽不畏尘。漫嗟居驿外,惜此自由身。

何必依赖“ 东君”?用逆向思维,反过来说才有境界。梅花都叫前人写尽了,出新不易。强调“自由精神、独立人格”,方见一篇之主旨。次句“试早春”与“早试春”,一序之颠,意思全变;前者只是简单交代,后者则隐含“早已试过”之傲岸,与不“问东君”气脉相接。“清香”一联上句不通,下句落套。韵位字又无变化,故作如此调整。五、六句亦不好,写形象要内外兼具,请从修改处体会。不染尘”人人能道,“不畏尘”才见自家手段。逆向思维,无处不在!结尾如此改,意在呼应开篇,再次扣到独立、自由的主题上。

 

咏荷

原作

风露亭亭五月天,玉盘托出一支莲。但凭清水添名节,不惹红尘结佛缘。

半点芳心谁与共,三分羞色我犹怜。多情欲问魂牵处,浅浅新愁唱暮烟。

改作(咏莲)

凌风擎素管,快意写云天。出水矜名节,超尘结佛缘。

清香应可待,冷艳不须怜。忽听歌声起,兰舟入暮烟。

文字拖泥带水,“但凭”、“半点”、“三分”之类句首修饰几无实义。“不惹红尘结佛缘”一句还有歧解,本意或为“不惹红尘,只结佛缘”,字面却能读出“不结佛缘”来。文字要删削,题目也要小改,作“咏莲”,与“佛缘”更切。题一改,次句“一支莲”便可承题省略了。“快意写云天”略作夸张,是注重莲花形象的写法。出水莲花笔一支,不为无据。颈联字面压缩了,意思确切了,少少许胜多多许。颔联拟人笔墨。上句期许,下句护持,若即若离,极尽意态结尾要留馀味,不可写尽。当一叶“兰舟”,载着“歌声”向“暮烟”中渐渐隐去,是情侣偕游抑或采莲人归去?有无限的想像空间供读者驰骋。

 

拜师

原作

遥拜堂前雪,登高入宝山。每思偿夙愿,何敢度清闲。

正道终难弃,师门幸未关。寸心天地表,万苦不辞还。

改作

欲近堂前雪,凭窗对远山。自怜沧海隔,长羡白云闲。

道终难弃,师门幸未关。相期浴沂水,共舞好风还。

律非不工,情非不挚,只是离好诗的标准还有差距。差在哪?其一:通篇都停留在“表态”上,自说自话,殊无含蓄;其二:缺少形象思维,只有情语,没有景语。诗之妙处,首在情景交融,五律尤其如此。借景传情,方饶韵致。起首恭维太过,宝山“之类不必说也。三、四改用一联流水,融合景物,通篇俱活。有了此联景语作调和,五、六保留不妨。结尾仍未脱口号,可改用孔门师弟郊游事收束,堂堂正正,切题切意。

注:《论语·先进第十一》:莫(“莫”同“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立春用熊师韵

原作

雪满池塘花满夜,知交三两结诗社。小桥合影水围山,高阁分茶星在野。

默数苔痕已去年,偶听竹响问来者。春风一线系天涯,柳上白云多淡写。

改作

雪满池塘花满夜,同人三两结诗社。小桥合影水围山,高阁分茶星在野。

默数苔痕已去年,偶听竹响知来者。柳丝一线系天涯,过眼风云多淡写。

以平常语起,取法自然,得体。惟“知交”不若“同人”,相知之意不必泄于字面。“小桥”二句精妙,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第六句“问来者”不若“知来者”,“知”者,于相交心中有数也。同一个字,用于不同位置,效果不一样。末联表述不到位,将“风”、“柳”位置调换一下,情怀立见。

 

山村

原作

烟花三月植桑麻,近岸山村四五家。田舍夕阳烟袅起,柴门犬吠守篱笆。

改作

春风输绿到桑麻,掩映山村四五家。未识何方佳客至,数声犬吠出篱笆。

现成词语太多,无个性可言,如“烟花三月”、“柴门犬吠”之类。“植桑麻”不确,定要“植”,也不在“三月”,三月已到采桑期。次句“近岸”无据,即便不究,亦与上句气不接,是为凑字。“犬吠”须有因,倘无“风雪夜归人”,安有“柴门闻犬吠”?“夕阳烟袅”,犬儿是不会理睬的。改稿针对上述问题下笔,供参考。

 

新安江即景

原作

览胜苍山新雨后,一江清丽淡云风。泛舟寻梦开妙境,坐看岚烟绕秀峰。

改作

浓是斜阳淡是风,一江丽影动遥空。维舟小驻垂杨岸,坐看岚烟绕秀峰。

前三句都浮在面上,毫无特色,“妙”字还违律;只末句有些趣味。补上些须活景,庶几可以成诗。

 

其二

原作

一江烟水明如画,沿岸桃源隠万家。原野新晴飞白鹭,村边篱落看黄花。

注:黄花,指油菜花,开放于清明前后,天地一片锦绣,令人称绝。

改作

江水明空夕照斜,桃源境里隠人家。黄金翠玉镶成片,白鹭飞来看菜花。

此首亦无特色。末句“篱落看黄花”,不管怎么加注,读起来都是菊花的感觉。只有脱胎换骨,其说方能自圆。此外,首句不入韵之诗,最好避免用同部仄声字收尾,不然有平仄通叶之嫌。此诗“画”“家”“花”三尾,便成此病。

 

春郊

原作

山野黛林花满坡,碧湖逸影白天鹅。寄情山水多清趣,不羡红楼醉艳歌。

改作

花满枝头草满坡,未知何处得春多?雪鹅双影明湖上,不管游人自对歌。

有景太散,有情太浅。应将笔墨集中到有独特意味的天鹅身上,将其写透写活,方能成为好诗。题目可作“春郊书所见”。

 

书房夏夜

原作

蜗居四处溢书香,会友烹茶话老庄。谁识此间真妙趣,窥窗翠竹送清凉。

改作

蜗居会友共书香,煮茗添筹话老庄。话到宵深蛩语静,一窗翠竹送清凉。

“真妙趣”不宜自家道破,要让读者从诗中去体会。

 

原作

惊雷一响蛰居醒,寒冻初消见绿汀。桥畔红梅无去意,撩人新柳叶先青。

改作

一夕惊雷响,寒消见绿汀。梅痕犹未褪,柳浪已先青。

意思有,但字面拖泥带水。削去些枝蔓,装上“痕”、“浪”两个眼,诗就漂亮了。

 

夏日偶作

原作

茶香心醉一禅缘,竹影琴声带雨眠。窗外蝉鸣斋越静,清风开卷卷中仙。

改作

禅茶一味得心缘,竹静禽喧夏午天。写罢蕉经诸事了,天风吹叶助清眠。

休闲诗要在“逸”字上下功夫,写出一片清凉心地,方是正招。原作鼓足了劲没写出味来,问题就是少了“逸”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