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国泰晤士河生态治理

 海阔天空0799 2016-02-15


概况

泰晤士河是英国著名的“母亲河”, 发源于英格兰中部, 向东流经伦敦等大城市, 全程402 km,流域面积13 000 km2 , 年平均流量67 m3 /s。曾经的泰晤士河污水遍地,黑臭不堪,而如今,泰晤士河的溶解氧明显上升,生化需氧量、氨氮、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均明显下降,泰晤士河已经重新跻身最清洁的城市河流之列。

污染分析


泰晤士河感潮段周边大型污水处理厂对其水质影响非常大。雨污混合水溢流问题一直比较严重, 是造成暴雨期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工业污水的排放量所占比例很小, 对泰晤士河水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另外泰晤士河沿岸的14座发电站排放的冷却水也对河水造成了热污染, 使水温升高, 溶解氧下降。


治理前


治理措施


1.依法治污,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治污标准, 内容涉及水资源保护、污染源管控、水环境管理、水质监控等方面。

2.成立专门的治理委员会

       成立了治理专门委员会和泰晤士河水务局,对泰晤士河流域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 提出水污染控制政策法令、标准,有充分的治理资金保障,被国际上称为“水工业管理的一次大革命”。

3.区域性水污染防治体制

       区域性水污染防治措施主要有工程治理措施和生态防治措施两种类型:

       工程治理措施——污水和废水处理系统:区域性防治的特点是不以各个污染源为单位建设污染防治设施, 而是建立完善的城市污水和废水处理系统, 这是各国最普遍采用的城市河流污染的硬件工程治理措施。

       生态防治措施——芦苇床废水处理系统:芦苇床处理系统是一种人工种植芦苇的湿地污水处理工艺。利用芦苇根系发达和优越的水土气交换能力等生态效应, 使污水流经种有芦苇的土壤床或沙砾床而产生的自然净化现象。英国的第一批芦苇床系统是1985年10月在泰晤士河流域的沃尔登建造, 此后又陆续建了23个系统, 最大的系统占地1 750 m2 , 日处理生活污水224 m3 。



芦苇床生态净水系统

4.引入市场机制, 实现水污染防治产业化

       城市河流的污染防治耗资巨大。如果把水污染治理工程仅仅看作是市政工程, 由政府承担全部费用, 显然是力不从心的。由于资金来源不足,城市河流的污染治理常常裹足不前。引入市场机制, 加强产业化管理, 实行谁排污谁付费, 发展沿河旅游业和娱乐业, 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 经济效益显著。产业化既解决了城市河流污染治理资金不足的难题, 又促进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

5.暴雨污水排放的控制

       通过综合比较, 英国政府最终使用曝气复氧措施对河水进行人工曝气复氧来提高暴雨期间水体溶解氧的浓度, 减轻暴雨对水质造成的不利影响。这种方法一方面投资运行费用低, 另一方面充氧效果也比较好。


曝气复氧措施

6.鲑鱼回归计划

       分3个阶段实施:

       阶段1(持续7 年):人工养殖幼鱼, 是关键阶段。

       阶段2(持续5年):继续人工养育计划, 同时鼓励其在泰晤士河及其支流中进行自然繁殖, 对水坝、堰等进行改善, 方便鲑鱼进入流域上游河段。

       阶段3(持续5年):对人工繁殖及自然产卵的鱼类数量进行评价。鲑鱼回归计划的成功标志着泰晤士河生态系统已真正得到恢复。


治理后

治理效果

        泰晤士河的治理成功,关键并不是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与工艺,而是开展了大胆的体制改革和科学管理,被欧洲称为“水工业管理体制上的一次重大革命”。他们对河段实施了统一管理,把全河划分成10个区域,合并200多个管水单位而建成一个新水务管理局——泰晤士河水务管理局。然后按业务性质作了明确分工,严格执行。在水处理技术上运用传统的截流排污,生物氧化、曝气充氧及微生物活性污泥等常规措施。处理后的废水用于养鱼、栽培等,从而给水务工作带来活力。

       经过治理, 泰晤士河的溶解氧明显上升, 生化需氧量、氨氮、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均明显下降,泰晤士河已经重新跻身最清洁的城市河流之列。


来源:河道治理500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