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记载,武帝时,有个世代倡优的李延年能歌善舞,能度新曲(创作歌曲),玲珑八面,很获汉武帝的宠幸。一次跟随武帝去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家作客。经过李的精心策划,在筵席上,李延年表演了自度的新曲《歌一首》(又名为《北方有佳人》或<《佳人歌》)。歌词是这样的: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人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说的是有一个绝世而独立的北方美女,只要看一眼守城的士兵,士兵们就酥得没有了守城的气力,城池轻易地被敌人攻占;如果看一眼诸候国君,国君骨头轻得连国家都可以送给别人。虽然明知这样的美女要成为祸水(如褒姒,妲己),但若错过了机会,那就再也得不到了!
汉武帝听了后,呆了很久,叹息道:“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替李延年回答道:“就是李延年的女弟(妹妹)呀”。说明一下,武帝第二个皇后卫子夫也是平阳公主牽的线搭的桥。不知牵红线是她的爱好呢;还是深谙弟弟刘彻的好色本性,投其所好呢;或是出于姐姐对弟弟的真心爱护与关心。
于是平阳公主马上把李延年的妹妹叫出来(她是平阳公主家的舞伎),献给武帝。武帝一看,果然“实妙丽善舞”,立即宠幸有加,封为“夫人”。(又要说明一下,李延年的妹妹叫什么名字,《汉书》中没有记载,后来有人说她名“妍”,那是杜撰的。所以后文都称她为“李夫人”。)
汉武帝遇上李夫人时,正值四十多岁壮年时期。这时,第一个皇后阿娇(就是刘彻小时候要造金屋储之的那位表姐)已被废,深居在长门宫。第二个皇后卫子夫,多生多育,已徐娘半老,刘彻己彻底不感兴趣。而美丽宠爱的王夫人又短命夭折。正是刘彻的“空窗期”。所以刘彻对李夫人一见钟情,天天耳鬓厮磨,宠爱有加。大有“春从春游夜专夜”,“三千宠爱在一身”之势。据后人笔记杂史《西京杂记》称:“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玉价倍贵焉。”就是说有一天汉武帝在李夫人处,突然觉得头痒,就用李夫人玉簪搔头。这事传到后宫,人人都学李夫人样用玉做发簪,希冀也能得到汉武帝的恩宠,一时间长安的玉价倍增。从这一例,更可反映出刘彻对李夫人的专宠。
李夫人为武帝生了一子,名刘髆,封昌邑王。但是红颜薄命,天妒佳丽。不久就引出一段生死相恋的佳话。
李夫人生下儿子后不久,就生起大病来。一下子容颜消瘦,形同枯槁,神情萎蘼。这下惊动了武帝,连忙跑去探视。

关于这次探视,班固出人意外地在《汉书》里不惜篇幅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我们来看看《汉书》的原文:“初,李夫人病笃,上自临候之,夫人蒙被谢曰:“妾久寝病,形貌毁坏,不可以见帝。愿以王及兄弟为托。”上曰:“夫人病甚,殆将不起,一见我属(嘱)讬王及兄弟,岂不快哉?”夫人曰“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妾不敢以燕惰见帝。”上曰:“夫人弟(第)一见我,将加赐千金,而予兄弟尊官。”夫人曰:“尊官在帝,不在一见。”上复言欲必见之,夫人遂转乡(向)歔欷而不复言。于是上不说(悦)而起。”
武帝亲临探视,照理李夫人应该受宠若惊。岂知李夫人却不让武帝再见一面,而用被子蒙着头道:“妾久病在床上,容貎巳毁坏,不可以让皇上看了。希望把兄弟托付给皇上,以后望皇上厚待他们。”武帝道:“夫人病情严重,恐怕一病不起,如果能让我一见,当着我的面把兄弟托付给我,岂不是更好吗?”李夫人答道:“古训云:妇人貌不修饰,不能见君父。妾不能以不严加修饰而见皇上。”武帝又道:“夫人如果能让我见一面,我将奖励千金,并给你的兄弟加官进爵。”李夫人回答道:“加不加官进爵在于皇上的决定,并不决定于见不见我一面。”武帝说今天必须得见一面,李夫人却把身子转向里床,十分悲伤地哭个不停,不再言语。武帝于是不再強迫,恼怒地离开了。
武帝一离开,李夫人的姐妹(或许是嫂子们)就围上来责问李夫人。《汉书》是这样接着写的:夫人姊妹让之曰:“贵人独不可一属(嘱)托兄弟邪?何为恨(很)上如此?”夫人曰:“所以不欲见帝者,乃欲以深托兄弟也。我以容貌之好,得从微贱爱幸于上。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上所以挛挛顾念我者,乃以平生容貌也。今见我毁坏,颜色非故,必畏恶吐弃我,意尚肯复追思闵(悯)录其兄弟哉!
就是姊妹都出来(武帝来时必迴避着)责备(或埋怨)李夫人说:“夫人为什么不当着皇上的面嘱托兄弟的亊呢?为什么要如此违背皇上的好意呢?”李夫人答道:“你们有所不知,我所以不让皇上再见我一面,就是为了更好地托付兄弟的缘故。我正因为容貌姣好,才从一个地位卑微的倡女得到皇上的宠幸。凡是以色事人的,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皇上之所以恋恋不舍地顾念我,就是看在我平时娇好的容颜。现在我的容貌已经毁坏,已不是平时的我了。皇上看见后一定会嫌弃我的,难道我死后,还肯因为追思怜悯我而惠及兄弟吗?”
好一个聪慧绝顶的李夫人,不愧为“绝世而独立”。她从武帝的二位皇后的遭遇里,早巳看清楚汉武帝的花花肚肠。你看她说的“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把世事说得多么鞭辟入里!
不多久,李夫人即香消玉殒,汉武帝厚葬了她。但是李夫人的倩影始终萦绕在武帝的脑海里。武帝叫人画李夫人像挂在甘泉宫內,日日思之,夕夕念之。后来又请来方士上演了一出招魂的悲剧。
李夫人早亡,武帝是念念不忘呀。李夫人天仙般的容貌,她醉人的舞姿歌声,她迷人的一颦一笑,始终萦迴在武帝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有一次他在上林苑昆明池上游荡,听着歌女们悠扬的歌声,不禁又思念起李夫人来。于是作了一首《落叶哀蝉曲》,哀蝉的寓意就是哀怨李夫人的生命像秋蝉一样短暂。歌词是这样的:
罗袂兮无声,玉墀兮尘生。
虚房冷而寂寞,落叶依于重扃。
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宁。
武帝想像着走进李夫人住过的宫殿,只见李夫人穿过的衣服静静地挂在那儿(人如果走起路来,衣服应该窸窸有声,而现在衣服挂在那儿,已悄无声息了)。玉砌的台阶上已积满了灰尘。空旷的房间冷清而寂寞,门闩上堆积着一层层落叶。我多想再能看见美丽的妳啊,妳可知道我想念妳时那种钟情与不安吗?武帝触景生情,诗为心声。此景此情,读起来好不令人悲凉同情!
这里我扯开去一下。汉武帝的这首词曾被美国诗人厐德把诗的最后两句改译了一下,取名《刘彻》,竟成了美国诗史上著名的杰作。翻译的原文是这样的:
《Liu Ch'e》
Ezra Pound
The rustling of the silk is discontinued,
Dust drifts over the court-yard,
There is no sound of foot-fall, and the leaves
Scurry into heaps and lie still,
Andshe the rejoicer of the heart is beneath them:
A wet leaf that clings to the threshold.
( 这诗是粘贴的,好象题目里的字母有错误)
如果把它翻译回汉文的话应该是这样的:
《刘彻》
庞德
绸裙的窸瑟再不复闻,
灰尘飘落在宫院里,
听不到脚步声,
乱叶 飞旋着,
静静地堆积,
她,我心中的欢乐,睡在下面。
一片潮湿的树叶粘在门槛上。
汉武帝的这首诗,两千多年来不但打动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意想不到还能得到世界各族人民的共鸣,足见其感情之深,魅力之大。以上是题外话。
言归正传。《汉书》·《外戚传》继续写道:
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令乐府诸音家弦歌之。

我们用白话文解说一下:看着汉武帝不断地思念李夫人,齐地有个方士叫少翁的对武帝说,自己能把李夫人的魂招来,让皇上见她一面。武帝当然求之不得。
于是,晚上少翁在宫中点起蜡烛,设起帐帷,摆上酒肉,请武帝坐在帐帷里面观看。不一会,在摇曳的烛光中,果然有一个如李夫人的美女翩翩而至。然后又缓缓地远离而去。坐在帐帷中的汉武帝,几乎看得痴呆了。目送到李夫人不见踪影,才回过神来,淒然地叹道“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这就是《古诗源》中武帝作的《李夫人歌》。这一见面,更钩引起汉武帝思念李夫人的深情。他命乐府里的官员把这首诗谱上乐谱,时时吟唱。
这以后很多年,汉武帝没有再宠幸谁,直到近六十岁时遇到美女赵钩弋。
一首歌引出的一段生死恋情照理己经写完。但是我要声明一下,汉武帝在对待他身边的女人都十分凶狠,如他爱过的陈皇后阿娇、卫皇后子夫和以后的被他誉为“尧母”的赵钩弋,都没有好下场。特别是他对付赵钩弋的手段,真可为残酷得令人发指!唯独对李夫人善始善终。我写这段恋情,只因为就事论事,十分感人。难怪白居易也写了一首题为《李夫人》的诗,来赞颂这段可歌可泣的爱情。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作为本文的结尾。
《李夫人》
白居易
汉武帝,初丧李夫人。
夫人病时不肯别,死后留得生前恩。
君恩不尽念未已,甘泉殿里令写真。
丹青画出竟何益,不言不笑愁杀人。
又令方士合灵药,玉釜煎炼金炉焚。
九华帐中夜悄悄,反魂香降夫人魂。
夫人之魂在何许?香烟引到焚香处。
既来何苦不须臾,缥缈悠扬还灭去。
去何速兮来何迟,是耶非耶两不知。
翠蛾彷佛平生貌,不似昭阳寝疾时。
魂之不来君心苦,魂之来兮君亦悲。
背灯隔帐不得语,安用暂来还见违。
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若斯。
君不见穆王三日哭,重璧台前伤盛姬。
又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坡下念杨妃。
纵令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
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
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