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简单介绍一下杨万里.他出生于公元1127年,也就是“靖康耻”徽、钦二帝成为金国俘虏的那一年,卒于1206年。是位著名的诗人,后人把他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合称为南宋四大诗人。他流传到今的诗词有4200多首,其中不乏烩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我本来有他的诗集,但在文革初期即被红卫兵付之一炬。 杨万里1154年进士及第,大半生在偏安的南宋作官,他一生力主抗金,恢复失地,所以累遭贬官。但他生命最后的十五年,坚辞朝庭的任命,闲居在家安度晚年。他的诗作题材广泛,艺术上不拘一格,有宏伟大气之作,也有委曲细腻的写景小品。这里,我想介绍他咏荷花的名作。因为他人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当时的京城临安(即现在的杭州)作官,所以对西湖里的荷花有多篇吟颂。先来欣赏第一首《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他写景的小诗风格纯朴,口语化,很少用典,因此很容易懂。这首七绝的后两句为名句,不知有多少人用“小荷才露尖尖角”来形容崭露头角的新人;也不知有多少人用“小荷才露尖尖角”作为画图的题材:一朵尚未开花的荷花,上面停着一只蜻蜓。我说,拿它比喻崭露头角的新人是十分贴切的;但在尚未开花的荷花上停着一只蜻蜓的图画,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仔细看看这句诗“小荷才露尖尖角”,说明荷还很小,这里描写的是: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来。如果理解成蜻蜓停在即将开放的荷花苞上,这哪是“小荷”呀?这己是“青年”荷了,因为这时它巳经有好多片婷婷玉立的大荷叶,且已准备“结婚生子”(开花结莲子)了。这首诗已选入课本中,请教师们千万不要解释错而误人子弟哦。
再来看第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读这首诗时,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杭州孤山与北山路之间那一大片水面上长满的荷花。那正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啊! 这首诗一开头就劈头盖脑地来个“毕竟”,这个副词用得太好了,为下面大红大绿的描绘作了很好的铺垫。接着来个“无穷碧”、“别样红”,更是别样、新鲜。你在哪里看见过用“无穷”来形容“碧”的?在哪里看见过用“别样”来形容“红”的?诗人就是这样把接天的莲叶染成无穷碧,把映日的荷花着色为别样红,让我们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幅极其宏伟美丽的画图。可惜的是,现在净慈寺前面的西湖上已不种荷花了。 最后想介绍的是一首写荷的小令,《昭君怨》咏荷上雨: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字面上非常容易懂,我只想说几点。 (1)上半阕是梦境,下半阕才“咏荷上雨”。 (2)杨万里太爱荷花了,连午睡做梦也做到划着扁舟在香满的荷花中穿行。 (3)下阕写诗人仔细观察雨打在荷叶上的情况。“池荷跳雨”就是写急雨落在荷叶上,跳上跳下。还把聚在叶上的雨点比作真(珍)珠,越聚越多,越聚越大。最后荷叶承受不起时,这团珍珠就像水银一样,泻了下去,流入湖中。你看,诗人观察得何等细緻,而写得又何等生动。整首词就像一部短的纪录片,在我们面前放映。 (4)这三首诗词可以说是杨万里写景抒情的代表作,也是最烩炙人口的名篇名句。至于它们的艺术手法与写作特点,就不在这里罗嗦了。 (全文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