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骨文字之四十二:牡牝物勿

 钟离绝遐之万语 2016-02-16

破译甲骨文字之四十二:牡 牝 物 勿

 


破译甲骨文字之四十二:牡 <wbr>牝 <wbr>物 <wbr>勿 
图一   破译甲骨文字之四十二:牡 <wbr>牝 <wbr>物 <wbr>勿 图二 

甲骨文中有关人的性别用男和女表示。但是有关野兽和家畜的性别用了牝和牡来表示。牝,代表雌性的动物;牡,代表雄性的动物。所以图一中公牛和公马;图二中是母牛、母狗和母马。甲骨文中有关动物的字很好辨认。

首先辨认其中的动物,例如马牛羊鹿狗等等。然后辨认它们的性别。凡从丄部首的就是公的。凡是从匕部首的就是母的。

丄是雄性动物的生殖器,是代表男人生殖器的且的变形。匕则是雌性动物的生殖器官。在甲骨文字的研究中这些是基本常识,也非常容易掌握。

但是,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就出现了一些费解的甲骨文字和本义辨识问题。图三是甲骨文字的物字。专家们的解释纷纷纭纭没有共识。
破译甲骨文字之四十二:牡 <wbr>牝 <wbr>物 <wbr>勿 
图三  破译甲骨文字之四十二:牡 <wbr>牝 <wbr>物 <wbr>勿 图四

《说文》“物,萬物也。牛爲大物,天地之數起於牵牛,故从牛勿聲。”我不知道许慎在这里对于物的本义的解释要说的是什么。

郭沫若解释为:物,“犁之初文,象以犁启土之状。”《殷契粹編·考释》郭沫若认为,牛在拉犁,犁上面的小点是犁田时翻出的泥土。徐中舒同意郭沫若的说法,说这个物字的本义是杂色牛。《甲古文字典》马如森先生在他的《殷墟甲骨学》里进一步阐述了徐中舒的见解:物,“从牛从勿,勿象(犁的)末端刺田起土,土色非一色,引申为杂色,字从牛,故物为杂色牛。”以上以郭沫若先生的解释为主导的多种学术见解实在勉强,让人十分费解,不能接受。看来郭沫若的权威影响了很多的学者,有时也误导了一些学者。

为了说明我对物字本义的理解,我将物和勿两字的甲骨文都找来了。见图三、图四。

比较图二的牝和图三的物,我们发现着两个甲骨文字非常相像。牝和物的差别仅仅在于物字中多了几个点点。是不是这个物字本义和母牛有关呢?答案是否定的。问题出在甲骨文的匕部首和刀部首字形非常相像。牝从牛从匕;而物从牛从刀。

那么,刀上面的几个点表示什么呢?请看图四,甲骨文勿字。它的字形主体是一把刀,和刀相关联的点状物会是什么?当然是血!所以,勿的本义应该是一把滴血的刀。

这样,物的本义也就可以理解了:物的本义是杀牛。杀牛是为了祭祀,一般杀的都是公牛。所以物和匕(雌性生殖器)无关。 

先秦时代,牛位列三太牢之首。用牛作祭祀是商代的大祭。卜辞中有关记载晦涩难懂。例如二期卜辞有“丙申卜。行。贞:父丁岁物。在五月。”(戬6·7)我们从西周《三礼》中可以找到很多依据:

《周禮》“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

《周禮》“牛人掌飬國之公牛。以待國之政令。凡祭祀共其享牛求牛。”

《禮記》“孟春之月……命祀山林川澤。犠牲毋用牝。……。”

《禮記》“仲夏之月……命有司爲民祈祀山川百源。大雩帝。用盛樂。乃命百縣雩祀百辟卿士有益於民者。以祈榖實。”

杀牛的用途只有一个,就是用来进行大型祭祀(奠)。这种用牛祭祀的风俗直至今天保留在苗族的风俗里。苗族大型的祭祖活动“鼓社祭”每隔7年或者13年举办一次,每次祭祀活动持续数年。“鼓社祭”里面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谢土,感谢土地为人类的生活贡献了万物。苗族据专家考证是中原炎帝的后代。

所以,在甲骨文中杀牛就有了一个专门的字:物。在宇宙万象中,祭牛位居祭品三太牢之首,这个祭品就代表最大的物!

【甲骨文本义小结】

牡。雄性动物。 名词

牝。雌性动物。 名词

物。杀牛。     动词

勿。屠刀。     名词


【牡】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說文解字 篆體字) 
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


(金文)
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
(甲骨文)
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

 

甲骨文密码


【甲骨密码】

【其他解读】
牡,甲骨文=(鹿)+(上),"上鹿"表示交配时体位在上的公鹿,即种鹿。甲骨文时代的古人重视对动物的驯养繁殖,因此对动物的性别敏感,定义也相当细致准确,如"上猪"为种猪;"上牛"为种牛;"上羊"为种羊;"上马"为种马等等。造字本义:交配时体位在上的动物,即雄性动物。篆文将"上"写成"土"。公牛为"牡";母牛为"牝"*  ;专门用于祭祀牺牲的小公牛为"特"*  。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牡,畜父也。从牛,土聲。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牡,雄性牲畜。字形采用"牛"作边旁,"土"是声旁。
      

文言文名句摘抄


牡丹          牡鸡 牡蛎 牡牛

牡,畜父也。------《说文》
駉駉牡马。------《诗 . 鲁颂 . 駉》
雉鸣求其牡。------《诗 . 邶风 . 匏有苦叶》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宋 . 周敦颐《爱莲说》
 


【牝】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說文解字 篆體字) 
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

(六書通 篆體字) 
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

(甲骨文)
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


甲骨文密码


【甲骨密码】

【其他解读】
牝,甲骨文=(匕)+(牛),"匕牛"表示母牛。甲骨文时代的古人重视对动物的驯养繁殖,因此对动物的性别敏感,定义也相当细致准确,如"匕羊"为母羊;"匕虎"为母虎。造字本义:母兽,雌性的动物。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书失去牛的一对尖角形象。因牛体庞力大,助益农耕,且天性仁慈,古人对牛特别厚爱。公牛为"牡"*  ;母牛为"牝";专门用于祭祀牺牲的小公牛为"特"*  。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牝,畜母也。从牛,匕聲。《易》曰:"畜牝牛,吉。"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牝,母畜。字形采用"牛"作边旁,"匕"作声旁。《易经》上说:"畜养母牛,大吉大利。"  
   

文言文名句摘抄


牝牡      牝鸡司晨         牝牡骊黄 
 
牝,畜母也。------《说文》
利牝马之贞。------《易 . 坤》
畜牝牛,吉。------《易 . 离》  
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书 . 牧誓》      
牝鸡司晨,家之穷也,可乎?------《新唐书 . 文德长孙皇后传》


【物】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說文解字 篆體字) 
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
  
(六書通 篆體字)  
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

(甲骨文 ) 
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


 

甲骨文密码


【甲骨密码】
物:血刃,宰殺。

【其他解读】
勿,表示刀刃溅血。物,甲骨文=(牛)+(勿,血溅刀刃),表示用刀杀牛。造字本义:杀牛。有的甲骨文借用"勿"。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书失去牛的一对尖角形象。在中国古代传说中,地上的一切都是神牛下凡造成的,所以用"牛"指代"物",用"牛"指代一切。杀牛为"物"  ,解牛为"半" 。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物,萬物也。牛爲大物;天地之数,起於牽牛,故从牛,勿聲。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物,万物。牛为大物;天地万物之数,起于牵牛,因此字形采用"牛"作边旁,"勿"作声旁。  
 

文言文名句摘抄


①动词:杀牛。 
              三十维物,尔牲则具。------《诗 . 小雅 . 無羊》
②动词:主宰,控制,操纵。 义项只见于古文(物于物 )
              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庄子 . 外篇 . 山木》 
③动词:选择。  物色 
              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周礼》   
              物土方,议远迩。------《左传 . 昭公三十二年》  
              欲知天道察其数,欲知地道物其树,欲知人道从其欲。------《淮南子 . 缪称》
              为巡船所物色。------宋 .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④名词:东西,世上一切有形的存在。    物产 物种       物候      物化 物外      物欲    物理 物性  物体 物质 物态       物价 物证      物力 物料 物件 物品   物资  物主      物各有主 物归原主     物换星移 物极必反 物竞天择  物以类聚      物伤其类     物是人非      物物交换       /      恋物   唯物      待人接物    飘然物外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 . 劝学》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 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 . 齐物论》
              物物各自异。------《玉台新咏 .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于是事变物化,目骇耳回。------《汉书 . 扬雄传》       
              庞然大物。------唐 . 柳宗元《三戒》
              润物细无声。------唐 . 杜甫《春夜喜雨》  
              一物无所持。------明 . 魏禧《大铁椎传》
              此物故非西产。------《聊斋志异 . 促织》
              因为物竞天择的公理,必要顺应著那时势时,才能够生存。------清 .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勿】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



(說文解字 篆體字) 

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
(金文 )  
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

(甲骨文 )  
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体象形字的字形演变

 

甲骨文密码


【甲骨密码】

【其他解读】
勿,甲骨文在刀刃上加两点,表示用毒液浸泡的利刃进行谋杀。有的甲骨文将两点写成一撇。有的甲骨文以"弓"、代替"刀",表示用毒液浸泡过的箭矢进行谋杀。造字本义:用带毒的利刃或带毒的箭矢进行谋杀。金文有的承续从"刀"的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承续从"弓"的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的三点写成两撇。当"勿"的"谋杀"含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刀"另造"刎"代替。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勿,州里所建旗。象其柄,有三游。雜帛,幅半異。所以趣民,故遽,稱勿勿。凡勿之屬皆从勿。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勿,州郡里竖立的旗帜。字形像旗杆,有三条飘带。旗子由杂色布帛构成,旗幅半白半赤。"勿"是用来麾集民众的标识,所以有急速召集的作用,叫作"勿勿"。所有与勿相关的字,都采用"勿"作边旁。


文言文名句摘抄


①动词:用毒刃或毒箭谋杀。  
②副词:不,不要。       勿虑 勿躁         勿出声      /      切勿上当       请勿入内       穷寇勿追       已之不欲,勿施于人
              贤者能勿丧。------《孟子 .  告子上》
              欲勿予。------《史记 .  廉颇蔺相如列传》
              过则勿惮改。------《论语 .  学而》
              必勿使反。------《战国策 .  赵策》
              将军勿虑。------《资治通鉴》
              齐人勿附于秦。------宋 .  苏洵《六国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