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 牡
图二 牝
甲骨文中有关人的性别用男和女表示。但是有关野兽和家畜的性别用了牝和牡来表示。牝,代表雌性的动物;牡,代表雄性的动物。所以图一中公牛和公马;图二中是母牛、母狗和母马。甲骨文中有关动物的字很好辨认。
首先辨认其中的动物,例如马牛羊鹿狗等等。然后辨认它们的性别。凡从丄部首的就是公的。凡是从匕部首的就是母的。
丄是雄性动物的生殖器,是代表男人生殖器的且的变形。匕则是雌性动物的生殖器官。在甲骨文字的研究中这些是基本常识,也非常容易掌握。
但是,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就出现了一些费解的甲骨文字和本义辨识问题。图三是甲骨文字的物字。专家们的解释纷纷纭纭没有共识。
图三 物
图四勿
《说文》“物,萬物也。牛爲大物,天地之數起於牵牛,故从牛勿聲。”我不知道许慎在这里对于物的本义的解释要说的是什么。
郭沫若解释为:物,“犁之初文,象以犁启土之状。”《殷契粹編·考释》郭沫若认为,牛在拉犁,犁上面的小点是犁田时翻出的泥土。徐中舒同意郭沫若的说法,说这个物字的本义是杂色牛。《甲古文字典》马如森先生在他的《殷墟甲骨学》里进一步阐述了徐中舒的见解:物,“从牛从勿,勿象(犁的)末端刺田起土,土色非一色,引申为杂色,字从牛,故物为杂色牛。”以上以郭沫若先生的解释为主导的多种学术见解实在勉强,让人十分费解,不能接受。看来郭沫若的权威影响了很多的学者,有时也误导了一些学者。
为了说明我对物字本义的理解,我将物和勿两字的甲骨文都找来了。见图三、图四。
比较图二的牝和图三的物,我们发现着两个甲骨文字非常相像。牝和物的差别仅仅在于物字中多了几个点点。是不是这个物字本义和母牛有关呢?答案是否定的。问题出在甲骨文的匕部首和刀部首字形非常相像。牝从牛从匕;而物从牛从刀。
那么,刀上面的几个点表示什么呢?请看图四,甲骨文勿字。它的字形主体是一把刀,和刀相关联的点状物会是什么?当然是血!所以,勿的本义应该是一把滴血的刀。
这样,物的本义也就可以理解了:物的本义是杀牛。杀牛是为了祭祀,一般杀的都是公牛。所以物和匕(雌性生殖器)无关。
先秦时代,牛位列三太牢之首。用牛作祭祀是商代的大祭。卜辞中有关记载晦涩难懂。例如二期卜辞有“丙申卜。行。贞:父丁岁物。在五月。”(戬6·7)我们从西周《三礼》中可以找到很多依据:
《周禮》“祀五帝,奉牛牲,羞其肆。”
《周禮》“牛人掌飬國之公牛。以待國之政令。凡祭祀共其享牛求牛。”
《禮記》“孟春之月……命祀山林川澤。犠牲毋用牝。……。”
《禮記》“仲夏之月……命有司爲民祈祀山川百源。大雩帝。用盛樂。乃命百縣雩祀百辟卿士有益於民者。以祈榖實。”
杀牛的用途只有一个,就是用来进行大型祭祀(奠)。这种用牛祭祀的风俗直至今天保留在苗族的风俗里。苗族大型的祭祖活动“鼓社祭”每隔7年或者13年举办一次,每次祭祀活动持续数年。“鼓社祭”里面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谢土,感谢土地为人类的生活贡献了万物。苗族据专家考证是中原炎帝的后代。
所以,在甲骨文中杀牛就有了一个专门的字:物。在宇宙万象中,祭牛位居祭品三太牢之首,这个祭品就代表最大的物!
【甲骨文本义小结】
牡。雄性动物。 名词
牝。雌性动物。 名词
物。杀牛。 动词
勿。屠刀。 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