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龈下刮治与根面平整技术大全

 五月五号星期五 2016-02-16


来源:齿道摘编

一、概念

二、器械

三、操作要点

四、临床操作中的术后疗效评价

五、口内各区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的技术概要


一、龈下刮治与根面平整的概念


1 牙周袋的病理环境----牙周治疗的重点部位

病理性加深的龈沟:

内壁溃疡的上皮衬里

根方JE

病变根面:龈下石菌斑感染(LPS松散粘于根面) ,持续与宿主抗争。



2工作内容:

去除根面LPS—消除感染

干扰或去除根面生物膜

去除根面龈下石:表面菌斑,妨碍清洁,利于细菌定植,吸附内毒素,影响PD

3目的----创造与牙周组织生物相容的环境。

龈下刮治术:用比较精细的龈下刮治器刮除位于牙周袋内根面上的牙石和菌斑。

根面平整术:同时刮除牙根表面感染的病变牙骨质,并使部分嵌入牙骨质内的牙石也能得以清除,使刮治后的根面光滑而平整。

牙周器械包括三部分,即柄、干和工作端



二、龈下刮治与根面平整的器械


种类:


匙形刮治器



锄形刮治器



根面锉


匙形刮治器的结构:


工作端:匙形

断面:半圆形

工作刃:一侧或两侧

顶端:圆形


选择匙形刮治器的注意事项:

柄的粗细

颈的角度

颈的长短

工作端的大小

工作端的角度


颈的角度


颈的长短


工作端的大小


匙形刮治器工作端的角度:

通用刮治器

面特异型刮治器Gracey刮治器


锄形刮治器:

根面锉:



三、龈下刮治与根面平整的操作要点

探查:袋形态深度,牙石量和部位

选择器械:合适,锐利

器械的握持:改良握笔式

支点:

器械的工作技术

器械的运动技术

根面平整及效果探查


龈下牙石探查技术

尖探针在根面上探诊,改良握笔式握持。

针到达龈沟底或袋底。

动作:即推动与提拉。

方向:垂直向和斜向探查。

探针最末梢部分必须贴近牙面,尤其邻面。

探邻面,从唇颊或舌腭进应超过邻面一半 。



器械的选择

工作端大小的选择

型号的选择:原则是能与牙面贴合。

通用型匙形器与Gracey匙形器的区别


通用型

Gracey型

用途

通用于各牙面

每个工作端适用于一组特定牙面

刃面角度

刃面与颈末端呈90度角

刃面与颈末端呈70度角

工作刃

两侧工作刃均可使用

每工作端只有一个刃可使用

刃面的弯曲

刃面呈一个向上的曲面

刃面有向上和向一侧两个曲面

型号的选择:

通用型刮治器刀叶呈一个向上的曲面, Gracey刮治器刀叶有向上和向一侧两个曲面。


型号的选择:Gracey的型号。

1~2* 适用于前牙区;

3~4* 适用于前牙区;

5~6* 适用于前牙区及前磨牙区;

7~8* 适用于后牙区颊舌面;

9~10* 适用于后牙区颊舌面;

11~12* 适用于后牙区近中面;

13~14* 适用于后牙区远中面。

常用56#78#1112#1314*四支。

常规Gracey匙形器的型号。


其他改良的Gracey匙形器的型号。


其他改良的Gracey匙形器的型号。


改良的Gracey匙形器与标准型号的对比。


Gracey匙形器的使用原则

(1) 确定刀刃。


正确


不正确

(2) 器械颈末端与牙面平行----工作角度则正确。


(3)口内指支点:中指和无名指复合支点

(4)上颌后牙:口外手支点或下颌口内支点

(5)用工作端的末端13刃,并与牙面始终贴合

(6)使用腕—前臂力。


临床上器械握持方法有三种:

1.执笔式

2.改良执笔式

3.掌拇式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的器械多采用改良握笔式握持。



支点技术

口内常规支点(尽量用此支点方式)


改良握笔式握持中指或无名指与中指复合支点置于邻牙

口内对侧支点

支于切牙区治疗同颌对侧牙

口内对颌支点

支于下牙治疗上牙

口外手支点

掌心向上法

右上后牙指背支于右下颌外侧


掌心向下法

左上后牙指腹支于左下合外侧


手指辅助支点

口内指-指支点


食指加强支点


拇指加强支点


器械的工作技术

工作端调整技术:将工作端贴抵牙面,建立器械与牙面和软组织之间正确关系的方法。


使用工作端前1/3


1/3始终与根面接触

2.工作刃—牙面成角技术:是指建立器械工作端与所检查或治疗牙面正确的工作角度的方法。


刃面成角


3.侧压力技术:

过小----难以刮下牙石,甚至会刮光牙石表面。

过大----会造成根面划痕。

刮除牙石时所需侧压力较大,一般用中或重力

牙石刮下后,侧压力要逐步减小。

平整根面时,只需用轻侧压力。


器械的运动技术

1.运动方向:

由推动与提拉两种基本手法(提拉更安全)

工作刃运动方向包括垂直向、斜向和水平向(主要使用前二)。


2.运动幅度:

刮治所需力较大----刮治幅度一般应小(2mm

由袋底向袋口移动,器械不可超出龈缘范围。


3.用力方式:

尽量使用腕—前臂转动产生的爆发力,

避免使用屈指运动力----避免层层刮削牙石。

4.刮治的连续性:叠瓦式刮治

连续不间断、按一定次序、不遗漏、有重叠


根面平整与效果探查

刮除软化病变的牙骨质、平整根面、到根面光滑坚硬为止。

避免刮除过多牙骨质使牙本质暴露,以致出现敏感。

完成后用探针检查根面光洁度。

检查有无碎片遗留及肉芽组织。

冲洗,轻压袋壁----利于止血和组织再生。


四、临床操作中的术后疗效评价

术后4周内,不宜探牙周袋,4周后仍有探诊出血:

----有残留牙石;

----患者菌斑控制差。

对患者组织评价要慎重。不要单纯为了光滑而反复刮治,而更主要是看组织的反应。


五、各区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技术概要
一、右上颌后牙区(颊侧)

1.口内支点法()


(1)术者位置:右侧位或右前位。

(2)患者位置:平卧正面。

(3)照明及视野:直接法。磨牙远中面可采用间接视野。

(4)组织牵拉:非工作手示指或口镜牵拉颊部组织。

(5)支点:口内常规指支点。

2.口外支点法()


(1)术者位置:右侧位。

(2)患者位置:平卧正面。

(3)照明及视野:直接法。

(4)组织牵拉:用非工作手示指或口镜牵拉颊部。

(5)支点:口外手支点、掌心向上。


二、右上颌后牙区(腭侧)

1.示指附加支点()


(1)术者位置:右前位。

(2)患者位置:平卧、面部右转30度角。

(3)照明及视野:直接法。

(4)组织牵拉:非手术手指牵拉颊部或不牵拉。

(5)支点:示指附加支点。

2.口外支点法()


(1)术者位置:右前位或右侧位。

(2)患者位置:面部右转30度角。

(3)照明及视野:间接法。

(4)组织牵拉:无。

(5)支点:口外手支点,掌心向上。


三、上颌前牙区(唇侧)

1.近术者面()


(1)术者位置:右后位。

(2)患者位置:正前方。

(3)照明及视野:直接法。

(4)组织牵拉:非工作手示指牵拉上唇。

(5)支点:口内常规指支点。

2.远术者面()


(1)术前位置:右前位。

(2)患者位置:面向正前方。

(3)照明及视野:直接法。

(4)组织牵拉:非工作手示指牵拉上唇。

(5)支点:口内常规指支点。


四、上颌前牙区(腭侧)

1.远术者面()


(1)术前位置:右后位。

(2)患者位置:面向正前方。

(3)照明及视野:直接法。

(4)组织牵拉:非工作手示指牵拉上唇。

(5)支点:口内常规指支点。

2.近术者面

(1)术者位置:右前位。

(2)患者位置:面向正前方或右转30度角。

(3)照明及视野:间接法。

(4)组织牵拉:无。

(5)支点:口内常规指支点。


五、左上颌后牙区(颊侧)

1.口内支点法()


(1)术者位置:右后位。

(2)患者位置:面部右转30*角。

(3)照明及视野:直接法。

(4)组织牵拉:口镜牵拉颊部。

(5)支点:口内常规指支点。

2.口外手支点()


(1)术者位置:右侧位。

(2)患者位置:面部右转30‘角。

(3)照明及视野:直接法。

(4)组织牵拉:口镜牵拉颊部。

(5)支点:口外手支点。


六、左上颌后牙区(腭侧)

1.辅助支点法()


(1)术者位置:右前位。

(2)患者位置:面部左转30度角。

(3)照明及视野:直接法。

(4)组织牵拉:无。

(5)支点:口内对颌支点,示指增强支点。

2.常规支点法()


(1)术者位置:右侧位。

(2)患者位置:面部右转30°角。

(3)照明及视野:直接法。

(4)组织牵拉:无。

(5)支点:口内常规指支点。


七、左下颌后牙区(颊侧)

1.后位法()


(1)术者位置:右后位。

(2)患者位置:面向正前方或右转30度角。

(3)照明及视野:直接法。

(4)组织牵拉:口镜或非工作手示指牵拉

(5)支点:口内常规指支点。

2.前位法()


(1)术者位置:右前位。

(2)患者位置:面向正前或右转30°角。

(3)照明及视野:直接法。

(4)组织牵拉:非工作手示指置于龈颊沟牵拉颊部及下唇。

(5)支点:口内常规指支点。


八、左下颌后牙区(舌侧)(图)


(1)术者位置:右侧位或右前位。

(2)患者位置:面向正前方。

(3)照明及视野:直接法和间接法。

(4)组织牵拉:口镜牵拉舌体。

(5)支点:口内常规指支点。


九、下颌前牙区(唇侧)

1.近术者面()


(1)术者位置:右前位。

(2)患者位置:面向正前方。

(3)照明及视野:直接法。

(4)组织牵拉:非工作手示指或拇指牵拉下唇。

(5)支点:口内常规指支点。

2.远术者面(图)


(1)术者位置:右后位。

(2)患者位置:面向正前方。

(3)照明及视野:直接法。

(4)组织牵拉:非工作手示指牵拉下唇。

(5)支点:口内常规指支点。


十、下颌前牙区(舌侧)

1.近术者面()


(1)术前位置:右前位。

(2)患者位置:面向正前方。

(3)照明及视野:间接法或直接法。

(4)组织牵拉:口镜推挡舌尖。

(5)支点:口内常规指支点。

2.远术者面()


(1)术者位置:右后位。

(2)患者位置:面向正前方。

(3)照明及视野:间接法或直接法。

(4)组织牵拉:口镜推挡舌尖。

(5)支点:口内常规指支点。


十一、右下颌后牙区(颊侧)

(1)术前位置:右前位。

(2)患者位置:面向正前方。

(3)照明及视野:直接法。

(4)组织牵拉:口镜或非工作手示指牵拉颊部。

(5)支点:口内常规指支点。


十二、右下颌后牙区(舌侧)(图)


(1)术者位置:右前位。

(2)患者位置:面向正前方。

(3)照明及视野:直接法。

(4)组织牵拉:口镜推挡舌体。

(5)支点:口内常规指支点。


版权声明:

本平台所有注明“来源:齿道”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翰锐管理咨询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时须注明“来源:齿道及作者”。本平台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