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前四大人,为您讲述离开四大后的日子 我是忙季后走的,准确的说,是被劝退……某par和career coach道貌岸然地找我谈话,准备好一副“持久战”的样子等待我申辩。其实我早就已经打算走了,所以很干脆。 走,是因为得罪人,搞笑的是我得罪的人后来也混不下去了。呵呵,流言足以杀死一个人,走的时候才充分体会:“走的未必是最差的,留下的也未必是好的”(我没有讽刺留下来的同志的意思) 走之前,我邮箱里收一封话说得很难听的"鉴定"—— 基本上用a2的语言把我说得一无是处。这份working paper语气是那么稚嫩而后尖刻,其中混着错别字。真不敢想象一个professional的公司,会像一个泼妇一样用尽浑身解数来伤害对方,这是我看 到的最刺眼的信了……然后,找工作,不断面试,也不断看CPA ,浑浑噩噩的。我承认,我走的时候心态不好,甚至偏激。离开的过程是让我心态从扭曲到正常的过程。每个离开四大的人绝不会单纯为了钱,或者健康,原因说不 清也道不明,总之就是不舒服。有些人、有些事伤害了我,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可以上着淘宝,把事情丢给我做,结果那s还说我很不好;我不明白为什么我生病 的时候,打分的时候有人说我装病,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发烧39.5的时候经理可以一脸淡然的,在晚上2点跟我说:“你做完这些就可以走”……而实际那些东西 在早晨8点才能做完……而离开后,想念却没有后悔过。 找工作,面试了10+公司,从内审到分析都有。先在一家小公司做了3个月,然后有猎头找到我,于是跳槽到了现在这个公司,东西是新的,也会加班,但是相比 四大的加班算是很少了。中秋节发了月饼以及面包券(说实在的,p记只发1/4的月饼真让我恶心)。现在的薪水比我走时要多点,虽然每年的涨幅有限,但起码 我开心。 发salary信后,我最初的感觉是痛快!(离开之后的心态不免有个比较,希望大家别介意)。但是换位思考,如果我现在还在P记,我也会气愤,因为倒霉的是底下做事的人,但是同时我也质疑,留下来的很多人都在抱怨,可有多少人会拿出行动走。 我在银行做风控,在07年中的时候离开四大的,还算比较幸运,刚好在金融危机前走人的,别的不多说,给大家介绍下中资银行吧: 一般中资银行第一年入职工资会少很多,大家需要做好心理准备(住房公积、社保等的基础都以最低的来算)不过第二年就好很多了工作.没有四大辛苦准时上下班 (当然要看部门的)一般适合四大兄弟姐妹去的部门一般就是稽核部(内审)、风险管理或风险控制、合规部等。希望各位四大的兄弟姐妹都能找到份好工作吧 忘了说一句去中资银行最好能去总行,工资待遇都不一样的 而且要想有一番作为总行才能实现你的想法,分行或支行只有执行的份。 忘了最重要的一个跳槽部门了: 财务部~! 当然,个人认为最有潜力也最有发挥空间的是风险控制、风险管理部门。 看到有些同事找工作的困难,突然想起有点要补充的,一般我们在外企做跳槽总想到通过那些招聘网站或猎头去找,我这里不得不提醒大家,很多国企,特别是金融 企业的总部都不会通过招聘网或猎头去招人的(即使通过,也主要是前线业务经理之类的),所以大家的惯性思维是不对的,一般大型国企或金融机构总部核心部门 的招聘都是通过公司本身的网站上去发布招聘消息的,我们应该多从这些公司的网上去找招聘信息! 报告:E记三年本年6月辞职 在某美资500强做business analyst 工作性质单一,没劲,工资小有涨幅,有加班,但是肯定不会熬夜,双休日那是一定保证的。。。 准备继续跳槽去中资。。。感觉外资虽然名声好听 但成长性不一定大 一个萝卜一个坑分工太细 而且本土市场资源跟中资不能比。。。 还是那句话 不要迷信外资/500强 那只是个传说。。。 07年金融危机出现苗头前就离开了E记~走时是S1,离开时还挺风光体面的. 现在混迹于一个政府机构,做个小公务员,08.09两年读了硕士,生了儿子,一年工作强度和以前两个月差不多~ 在E记的时候,某年元宵节,那时我还是小朋友,我妈妈等我吃晚饭等到夜里3点,而那天,一个变态的Senior让我加了一夜班。碰巧那个项目是大华而不是华明的,M对我的工作给了一个很差的分数。内心很受伤~ 不过这个世道是讲轮回的,现在从某种角度上说,我什么时候想把那个M喊过来谈个话,他就得来!不过我从来没这么做过。。。 其实还是很感激在E记的几年,至少认识了很多很优秀的朋友,彼此陪伴在OT的深夜,只是,作为女人,这样的生活不能长久,毕竟,除了工作,生命中还有更多美好的东西! 03 年非典前离开pwc,就开始帮企业上市,上了2个后,赚了点钱,在小农意识的主导下开始偷懒做顾问,一天工作2-3个小时,那时候一年也就20万不到(到 手的),可是生活别提多安逸了.....08年因为件小事挂了,资产清零,倒欠30万外债,于是重操旧业,今年上半年还清全部外债,开始有盈余了。 感觉四大除了累,其他都还好,工作环境要纯净许多,而且,四大是累身体,外面是累心,我虽然比较糙,但在技术上还基本可以算比较认真或者较真的那种,感觉 从付出和回报的角度来讲,肯定是外面比四大要高,但是在AA的3年和pwc的一年,绝对是为出来混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无论从审计实务或者思维方式或者做事 的态度等等等等。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毕业后去四大陶冶3-4年是很必要的,但是有个度,1-2年其实获得不了什么有价值的经验,我觉得至少要自己独立带队做过1-2年才可以说有收获;但是做到经理以上呢又有另外的问题, 但是一旦有了了解后,你就不会崇拜了,相反你会感到不解,不解的是为什么有客户会出远远高于市场平均价格来购买四大的 服务呢。不解par们怎么可以如此对待消费我们的客户。不解四大为什么有些senior和magr干着这些没有底气的工作还可以每天趾高气扬的。 形容四大——包工头带包工队南征北战被黑老板压榨的工作(对外资事务所持悲观态度) 9月离开的,其实,要说累进公司之前就知道。要说走第二年就想走了 ,不走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下家 自己还不够robust 舍不得team的人,但公司的归属感可能进了公司之后2个月就没了吧 。 国家不是也在鼓励local firm参与更多的境外上市项目么,big 4被抢项目的事肯定都有耳闻。市场也慢慢饱和,大的企业,国字号的没多少了也,而且也都学精了。 所以是否四大的人力战略计划也是要考虑变精呢? 留下要投身审计事业的英勇志士们。 对了,糖蜜,你在四大是第几年走的?你说你重操旧业是指什么?回四大了?
离开6年,换了6家公司,没一个超过9个月,最短的只有38天,还不算1周到1个月的零星项目N个。今年1月初又辞职,打算12月重新考虑工作问题,中间一直在玩儿。 看到大家都在谈,我也谈一下自己。 X 年加入X记,两年半后加入某民营高科技公司做财务经理(其实主要是做上市报告的),工资当时discount了20%多,但还是接受了。运气比较好,两年 后上市成功,当年工资加奖金发了18个月,身家也曾经百万(stock option),后来股市泡沫破裂,心理上很难接受,于是跳槽到另一家Pre IPO(现在是家公司都谈上市,真正能上市的是凤毛麟角)的高科技公司,职位涨一级,负责整个财务的日常工作,工资double,工作倒不繁重,基本上不 用自己干活,但压力增大很多,真正接触到财务管理的全部内容(目前当然除了公募筹资)。自我感觉已经到了事业发展的瓶颈了,上面就是CFO。 感触有以下几点: 1.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机会时还是要把握的; 2.在四大待长了,实在是很难融入民营企业的风格,我曾经痛苦了很长时间; 3.在X记的两年,学到的专业知识很少,甚至比不上在企业的一年(当然考虑到是筹备上市的过程),但是对行为习惯的影响巨大; 5.个人认为如果不想走升partner道路的话,一般人在四大3-4年左右比较合适,我现在后悔当时离开的有些早; 6.一定要学会忍耐,不要在意一时的得失,风物长宜放眼量。可以内心自视甚高,但是一定要低调行事,尤其不能意气用事; 7.运气很重要,当然自己在选择公司的时候对行业要有一个判断,如能参与成功上市过程的话,会学到非常多的东西。 转自 审计之家微信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