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国土资源审计中的应用

 新房客立羽 2016-02-16

我国疆域辽阔、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耕地后备资源少。国土资源审计一直是审计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国土资源审计中探索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充分利用国土部门地籍数据、遥感影像等多种地理信息,引入外部测绘地形图、甚至GoogleEarth地图等地理信息,可以解决违法用地难以查找、土地区域难以界定、面积无法丈量等国土资源审计难题,极大地提高审计效率、拓宽审计思路,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是多种地理信息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审计中的运用。

耕地面积的真实性一直为国家所关注,但如何核实却一直没有实用、高效的办法。在审计中尝试应用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不再将视野局限于某一个项目或某一类项目上,放眼全局,从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高度出发,了解审计区域近两年来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变化情况。首先,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图)、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图)、遥感正射影像图等多种地理信息,搭建地理信息分析平台;其次,通过坐标转换、几何校正、影像配准、分属性渲染等技术进行数据预处理,使多种地理信息依据统一坐标系、统一比例尺进行图层配准;最后,运用图层叠加、目视解释等技术分析、判别该区域近两年来耕地和基本农田是否已改变性质甚至被建设占用,并使用软件计算出问题区域的耕地面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使审计人员可以足不出户,便可以了解几十万公顷土地上每6平方米区域的细微变化。运用上述技术方法,审计人员只用了短短几天时间,就完成了一个地级市耕地和基本农田利用现状的详细排查,并迅速核实了部分耕地及基本农田被非法占用的问题。

二是引入外部地理信息,探索深化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深度。

在审计中,对发现部分土地开发项目非法围湖造田,但由于无法明确界定湖泊的边界,难以核实围湖造田的面积的问题。审计人员引入水利部门测绘地形图,将地形图内的高程点、等高线导入地理图形信息数据库,通过设计洪水位高程确定湖泊边界,并经过配准等数据预处理,构建了可用于分析计算的地面高程图层;再将其与土地开发项目竣工验收图、项目实施前所在区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等进行叠加,通过比对分析,计算出围湖造田区域的面积。

三是融合多渠道来源的地理信息,不断拓展审计思路。

丰富的地理信息不但有助于审计人员顺利完成审计任务,还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审计思路。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多种手段从多个渠道获取地理信息加以灵活运用,如使用现场测绘或从图纸上得到的坐标信息建立地理图形信息数据库,将坐标点转换成线和面并用于比较分析和计算;使用高精度扫描仪将纸质图件引入地理图形信息数据库,经过缩放、旋转、平移等数据预处理进行配准,并用于审计分析和判断;通过GoogleEarth软件从互联网截取相关区域的卫星遥感地图,经过数据预处理后用于审计分析,发现审计疑点,印证审计思路等等。

目前,地理信息数据和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林业、国土、环保、水利、交通等各个行业和领域。不断探索和研究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为有效提升国土资源以及其他行业审计质量和效率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开拓了一个新的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